一种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50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右旋酮洛芬的优良肠溶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由右旋酮洛芬和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含药微丸,由羟丙甲基纤维素和其他可药用赋形剂组成的隔离层以及由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肠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释药均匀,生物利用度高,对胃肠道刺激性小的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艺完善的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西药专利
,涉及一种2-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手性化合物右旋酮洛芬的优良肠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右旋酮洛芬是酮洛芬的活性右旋异构体,由意大利Menarini公司开发,于1996年首次在西班牙上市,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且作用强于阿斯匹林、保泰松或对乙酰氨基酚等,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外伤和手术后疼痛的治疗,因其良好的疗效而备受各国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然而,非甾体抗炎药最大的缺点是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等胃肠道毒副作用。与消旋酮洛芬相比,右旋酮洛芬虽在相同药效水平上用药剂量更小,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用更广,但仍摆脱不了与酮洛芬相似的一些缺点,如难溶于水,吸收较差,且胃肠道毒性较大等。尤其损伤胃及十二指肠,服用者胃肠道上部出血率比未服用者高5倍(其原因主要是抑制了胃肠壁前列腺素的合成,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导致在胃壁的药物累积而加剧毒副反应等),故影响其临床应用前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普通肠溶片剂或胶囊,限制了右旋酮洛芬发挥快速解热作用,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克服了上述不足,既可减少对胃肠道刺激,又具有控释和靶向治疗作用,为右旋酮洛芬的一种新型优良肠溶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释药均匀,生物利用度高,对胃肠道刺激性小的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以解决右旋酮洛芬的胃肠道毒副作用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右旋酮洛芬的优良肠溶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肠溶微丸包括由右旋酮洛芬及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含药微丸、由羟丙甲基纤维素和其他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隔离层和由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肠溶层。所述的含药微丸还可由空白丸芯及沉积在该空白丸芯上的右旋酮洛芬和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赋形剂制成。含药微丸所采用的赋形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羧甲基淀粉钠、聚维酮、微晶纤维素、淀粉、L-精氨酸、聚己内酯、羧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植物胶、蜡、非还原性糖如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隔离层含有滑石粉、硬脂酸镁、交联吡咯烷酮、羟丙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非还原糖如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肠溶层的含有为丙烯酸树脂类可药用赋形剂如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分散体、滑石粉、柠檬酸三乙酸、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肠溶微丸制剂中含有2.5-30mg右旋酮洛芬。本专利技术的肠溶微丸制剂中含有5-20mg右旋酮洛芬较佳。本专利技术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含有以下成分为佳含药微丸空白丸芯70-90mg右旋酮洛芬 12.5mg微晶纤维素 15-30mg羟丙甲基纤维素 5-12mg十二烷基硫酸钠 痕量隔离层含药微丸102.5-152.5mg十二烷基硫酸钠 痕量羟丙甲纤维素8-20mg蔗糖5-15mg肠溶层隔离层微丸 115.5-187.5mg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分散体180-250mg滑石粉 8-18mg柠檬酸三乙酯4-9mg交联吡咯烷酮15-30mg十二烷基硫酸钠 4-10mg。所述的空白丸芯含有以下成分淀粉30-45mg微晶纤维素 30-45mg 蔗糖 10-25mg本专利技术的微丸含有以下成分为最佳含药微丸空白丸芯75-80mg右旋酮洛芬 12.5mg微晶纤维素 15-25mg羟丙甲基纤维素 5-10mg十二烷基硫酸钠 痕量隔离层含药微丸112-134mg十二烷基硫酸钠 痕量羟丙甲纤维素10-15mg蔗糖8-12mg肠溶层隔离层微丸 130-160mg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分散体200-225mg滑石粉 10-15mg柠檬酸三乙酯5-8mg交联吡咯烷酮20-25mg十二烷基硫酸钠 4-8mg。本专利技术所述微丸的制备方法为A、提供由右旋酮洛芬和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含药微丸;B、在含药微丸上涂覆一层含有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赋形剂的隔离层;D、在隔离层上涂覆一层含有羟丙甲基纤维素和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赋形剂的肠溶层。右旋酮洛芬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损伤,如消化不良、粘膜糜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严重者可致穿孔等。这是非甾体抗生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对右旋酮洛芬的制剂工艺进行详尽研究后,采用先进的制剂工艺将右旋酮洛芬制备成肠溶微丸,然后将上述肠溶微丸填充至普通的肠溶胶囊中制备而成,这样可避免出现普通肠溶剂型在肠中释放时引起局部药物浓度过高的现象,将具有显著的临床优越性。但该制剂对生产工艺要求高,应使该药物在通过患者的胃时不发生变化,而当其离开胃进入小肠时可迅速溶解并释放活性成分。其中的活性成分是在微丸的内部并包在薄膜或被膜即“肠溶包衣”中。所述的肠溶包衣在酸性环境如胃中不溶,而在近中性环境如小肠中是可溶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肠溶微丸制剂集中了微丸制剂、肠溶制剂二种剂型的优点,从而使药物释药均匀,生物利用度高,对胃肠道刺激性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分别讨论微丸的各种成分和层,并同时具体介绍添加各种成分逐步构建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的含药微丸可以由右旋酮洛芬和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直接制备而成。也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在空白丸芯上涂覆右旋酮洛芬及赋形剂。优选的含药微丸通过将含有右旋酮洛芬的夹层涂覆在空白丸芯上进行制备。所述的空白丸芯是药学领域可购买或自制。本专利技术最优选的空白丸芯是用于药物生产的淀粉、微晶纤维素和羟丙甲基纤维素制备而得的丸芯。然而,亦可使用任何可药用赋形剂制成的空心丸芯,所述赋形剂包括例如蔗糖、蜡、植物胶等。其主要特征在于相对于右旋酮洛芬和微丸中的其它赋形剂以及将要服用的该微丸的患者而言是惰性的。含药微丸的大小取决于待生产微丸的所需大小。通常,微丸可小至0.1mm或大至2mm。优选的核芯为0.2mm至1.0mm,以便最终得到所需优选大小的、直径为约0.5-1.5mm的微丸。所用含药微丸的量取决于含药微丸以外的添加层的重量和厚度,通常,含药微丸占产物的10-70%。更优选含药微丸占产物的约15-4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肠溶微丸的制备过程包括右旋酮洛芬含药微丸、隔离层包衣微丸和肠溶微丸的制备。步骤如下A、右旋酮洛芬含药微丸的制备以空白丸芯为载体,将适宜辅料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适量水中,加入右旋酮洛芬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将羟丙甲基纤维素用适量乙醇分散,制备成具有一定粘合力的溶液或混悬液,均匀喷雾包敷于空心丸芯外面,使微丸在翻滚旋转的状态下进行增长、干燥,形成含药微丸。B、右旋酮洛芬隔离层微丸制备将羟丙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配制成包衣液,对含药核芯进行隔离包衣。C、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制备将滑石粉、柠檬酸三乙酯、吐温-80等配制成肠溶包衣液,将已包隔离层微丸进行肠溶包衣。用右旋酮洛芬对空白丸芯进行包衣的方便方法是“粉末包衣法”,在该方法中,将空白丸芯用粘稠液体或粘合剂润湿,将已粉碎过筛的右旋酮洛芬粉末制成药浆喷雾于空白丸芯之上,然后将混合物干燥。该方法通常在工业化药物生产中使用,适宜的装置是常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许多步骤中均使用了该装置,也可用流化床装置或旋转台装置制备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右旋酮洛芬含药微丸的制备还可按下述方法将适宜辅料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微晶纤维素、淀粉等溶于适量水中,加入右旋酮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右旋酮洛芬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右旋酮洛芬和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含药微丸,由羟丙甲基纤维素和其他可药用赋形剂组成的隔离层以及由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赋形剂组成的肠溶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