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4563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污泥框,所述污泥框的内部和侧面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和排出口,所述污泥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导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得排泥组件自主翻转,一方面利用翻转时拨板将堆积的污泥拨动至下方,实现排污,另一方面在排泥组件往复翻转时,配合间歇打开的安装口,利用顶部堆积的污泥的自重,在安装口间歇打开的瞬间自行重力挤压排出,针对污水沉淀出的堆积污泥,从污泥底部实现下部排污,从而大大减小现有排污操作对污泥上方污水的扰动,避免上层污泥重新混合在污泥分离后的液体中,大大提高排泥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上层污泥在扰动下重新混合在液体中,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通常是指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设备。排泥装置可以分为静态排泥器和动态排泥器两种类型。

2、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污水中的污泥逐渐通过静态和动态方式实现沉淀,污泥池框中的污泥逐渐沉积并与污水分离,堆积的污泥大量堆积在污泥池框的底部,目前的排泥方式,通常采用顶部或侧面处理的方式,然而不论从顶部还是侧面处理,实际排泥位置均为堆积的污泥顶部,在进行排泥处理时,主要针对的位置为堆积污泥的上层污泥,受到上风污泥与液面直接接触,堆积自重较小,排泥过程中顶部污泥扰动量大,容易出现污泥在扰动下再次混合分散在液体中,影响污泥沉淀效果。

3、此外,在进行污泥排泥时,目前的排泥处位置口径有效,对截面积较大的堆积污泥进行排泥时,仅仅能够实现局部位置的固定排泥,使得堆积污泥在排泥处体积快速减小,而实际其他位置堆积明显,需要频繁切换排泥口位置或者推动污泥的分布情况,实际污泥直接排出效果不佳,中间调整工序较多,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污泥框,所述污泥框的内部和侧面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和排出口,所述污泥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导座,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排泥组件,所述活动槽内表面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与排泥组件的一端啮合连接,所述污泥框的两端分别设有推动组件和供气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供气组件的内部,所述推动组件的一端与承载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污泥框的侧面设有凸轮组件;

3、所述承载组件包括载板、安装口、弹性气囊圈、中间孔和进入孔;

4、所述排泥组件包括横板、中间轴、齿轮和拨板;

5、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一号框、固定管、推杆、放大框、推板、推动板、固定板和二号弹簧。

6、优选的,所述载板滑动套接在活动槽中,所述安装口开设在载板的顶部,所述弹性气囊圈固定套接在载板的内部且位于安装口的外侧,所述中间孔开设在载板的内部,相邻所述弹性气囊圈之间通过中间孔相连通,所述进入孔开设在载板的端面且与一组弹性气囊圈相连通,所述载板的一端与一号弹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横板活动套接在安装口的内部,所述拨板固定连接在横板的上下面上,所述中间轴固定套接在横板的内部,所述中间轴的一端穿过承载组件并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所述齿轮固定套接在中间轴的外表面上且位于活动槽的内部,所述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一号框固定连接在污泥框的侧面上且与活动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在一号框的端面上,所述推杆活动套接在固定管的内部,所述推杆的一端套入在一号框的内部且与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放大框固定连通在固定管的端面上,所述推板活动套接在放大框的内部,所述推动板固定连接在推板的正面上且与放大框的端面活动套接,所述放大框的一端设有圆孔,所述固定管与圆孔相连通,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圆孔中,所述二号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弹簧的另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凸轮组件包括电机架、电机、转轴和凸轮,所述电机架固定连接在污泥框的侧面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架的内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固定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上,所述凸轮表现与推动板始终接触。

10、优选的,所述供气组件包括二号框、气泵、控制阀、曲管、连接杆和固定球,所述二号框固定连接在污泥框的侧面上且与活动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二号框的顶部,所述控制阀固定连通在二号框的端面上,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控制阀相连通,所述曲管固定连通在控制阀的侧面,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二号框的内部,所述固定球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端面上,所述一号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二号框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引导座位于承载组件的下方,所述引导座的顶部为斜面,所述引导座顶部斜面的底部靠近排出口。

12、优选的,所述污泥框的内壁中开设有内部腔,所述内部腔与曲管相连通,所述内部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污泥框的内表面开设有斜口,所述斜口与内部腔相连通,所述斜口的出气端倾斜朝向排泥组件。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凸轮组件的旋转,配合凸轮对推动组件的间歇推动,使得推动组件利用放大框内的体积变化,使得液压作用下推动承载组件的横向快速移动,并在横向移动时利用齿板和排泥组件的啮合,使得排泥组件自主翻转,一方面利用翻转时拨板将堆积的污泥拨动至下方,实现排污,另一方面在排泥组件往复翻转时,配合间歇打开的安装口,利用顶部堆积的污泥的自重,在安装口间歇打开的瞬间自行重力挤压排出,针对污水沉淀出的堆积污泥,从污泥底部实现下部排污,从而大大减小现有排污操作对污泥上方污水的扰动,避免上层污泥重新混合在污泥分离后的液体中,大大提高排泥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上层污泥在扰动下重新混合在液体中,使用效果好。

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承载组件横向移动下带动排泥组件的位置改变,配合阵列分布的多组排泥组件,在横向移动同时进行排泥组件的间歇翻转时,实现堆积污泥底部的全面拨动排污,实际排污口面积大大增加,排污口位置为堆积污泥的底部全部面积,配合重力自主挤压排出,实际排污口覆盖整个堆积污泥的底部处,排污效果显著,排污量大,大大提高实际排污效率的同时,避免局部抽吸污泥时堆积污泥堆积量不均的情况,实现底部均匀等效排污,排污稳定可靠,使用效果好。

16、3、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供气组件配合连通的弹性气囊圈,在非排污阶段维持良好密封,并在排污时配合供气方向的切换引导,在排污处下方进行热风吹扫,一方面对排泥组件进行吹扫,另一方面配合持续通入的热气在有效排污空腔中流通,从而对排出的污泥进行热风干燥,降低湿度,提高污泥排出后的处理效果,提高后续污泥后处理的效果,实现排污时期对污泥的初步处理,提高综合污泥处理效率,使用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污泥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框(1)的内部和侧面分别开设有活动槽(2)和排出口(3),所述污泥框(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导座(4),所述活动槽(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承载组件(5),所述承载组件(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排泥组件(6),所述活动槽(2)内表面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齿板(7),所述齿板(7)与排泥组件(6)的一端啮合连接,所述污泥框(1)的两端分别设有推动组件(9)和供气组件(10),所述承载组件(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8),所述一号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供气组件(10)的内部,所述推动组件(9)的一端与承载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污泥框(1)的侧面设有凸轮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51)滑动套接在活动槽(2)中,所述安装口(52)开设在载板(51)的顶部,所述弹性气囊圈(53)固定套接在载板(51)的内部且位于安装口(52)的外侧,所述中间孔(54)开设在载板(51)的内部,相邻所述弹性气囊圈(53)之间通过中间孔(54)相连通,所述进入孔(55)开设在载板(51)的端面且与一组弹性气囊圈(53)相连通,所述载板(51)的一端与一号弹簧(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61)活动套接在安装口(52)的内部,所述拨板(64)固定连接在横板(61)的上下面上,所述中间轴(62)固定套接在横板(61)的内部,所述中间轴(62)的一端穿过承载组件(5)并延伸至活动槽(2)的内部,所述齿轮(63)固定套接在中间轴(62)的外表面上且位于活动槽(2)的内部,所述齿轮(63)与齿板(7)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框(91)固定连接在污泥框(1)的侧面上且与活动槽(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固定管(92)固定连接在一号框(91)的端面上,所述推杆(93)活动套接在固定管(92)的内部,所述推杆(93)的一端套入在一号框(91)的内部且与载板(51)固定连接,所述放大框(94)固定连通在固定管(92)的端面上,所述推板(95)活动套接在放大框(94)的内部,所述推动板(96)固定连接在推板(95)的正面上且与放大框(94)的端面活动套接,所述放大框(94)的一端设有圆孔,所述固定管(92)与圆孔相连通,所述固定板(97)固定在圆孔中,所述二号弹簧(98)的一端与固定板(97)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弹簧(98)的另一端与推板(9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组件(11)包括电机架(111)、电机(112)、转轴(113)和凸轮(114),所述电机架(111)固定连接在污泥框(1)的侧面上,所述电机(112)固定安装在电机架(111)的内部,所述转轴(113)固定连接在电机(112)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114)固定套接在转轴(113)的外表面上,所述凸轮(114)表现与推动板(96)始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10)包括二号框(101)、气泵(102)、控制阀(103)、曲管(104)、连接杆(105)和固定球(106),所述二号框(101)固定连接在污泥框(1)的侧面上且与活动槽(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气泵(102)固定安装在二号框(101)的顶部,所述控制阀(103)固定连通在二号框(101)的端面上,所述气泵(102)的出气端与控制阀(103)相连通,所述曲管(104)固定连通在控制阀(103)的侧面,所述连接杆(105)固定连接在二号框(101)的内部,所述固定球(106)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05)的端面上,所述一号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二号框(10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座(4)位于承载组件(5)的下方,所述引导座(4)的顶部为斜面,所述引导座(4)顶部斜面的底部靠近排出口(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框(1)的内壁中开设有内部腔(12),所述内部腔(12)与曲管(104)相连通,所述内部腔(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4),所述污泥框(1)的内表面开设有斜口(13),所述斜口(13)与内部腔(12)相连通,所述斜口(13)的出气端倾斜朝向排泥组件(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污泥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框(1)的内部和侧面分别开设有活动槽(2)和排出口(3),所述污泥框(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导座(4),所述活动槽(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承载组件(5),所述承载组件(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排泥组件(6),所述活动槽(2)内表面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齿板(7),所述齿板(7)与排泥组件(6)的一端啮合连接,所述污泥框(1)的两端分别设有推动组件(9)和供气组件(10),所述承载组件(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8),所述一号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供气组件(10)的内部,所述推动组件(9)的一端与承载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污泥框(1)的侧面设有凸轮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51)滑动套接在活动槽(2)中,所述安装口(52)开设在载板(51)的顶部,所述弹性气囊圈(53)固定套接在载板(51)的内部且位于安装口(52)的外侧,所述中间孔(54)开设在载板(51)的内部,相邻所述弹性气囊圈(53)之间通过中间孔(54)相连通,所述进入孔(55)开设在载板(51)的端面且与一组弹性气囊圈(53)相连通,所述载板(51)的一端与一号弹簧(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61)活动套接在安装口(52)的内部,所述拨板(64)固定连接在横板(61)的上下面上,所述中间轴(62)固定套接在横板(61)的内部,所述中间轴(62)的一端穿过承载组件(5)并延伸至活动槽(2)的内部,所述齿轮(63)固定套接在中间轴(62)的外表面上且位于活动槽(2)的内部,所述齿轮(63)与齿板(7)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框(91)固定连接在污泥框(1)的侧面上且与活动槽(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固定管(92)固定连接在一号框(91)的端面上,所述推杆(93)活动套接在固定管(92)的内部,所述推杆(93)的一端套入在一号框(91)的内部且与载板(51)固定连接,所述放大框(94)固定连通在固定管(92)的端面上,所述推板(95)活动套接在放大框(9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陈飞虎缪桂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驰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