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配流盘、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及其工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配流盘、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455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柱塞泵领域,涉及一种配流盘、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及其工作方法。包括配流盘主体,配流盘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一阀孔、第二转子连接口、第二阀孔、吸油口和排油口。第一转子连接口与第一阀孔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第二阀孔连通。第一转子连接口与吸油口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排油口连通,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均包括阀出口和阀入口,阀出口和阀入口之间布置有球状堵塞体,球状堵塞体直径大于阀出口和阀入口直径。当泵的柱塞孔内的压力与配流盘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二转子内连接口压力不相等时,球状堵塞体堵塞阀出口或阀入口,从而关闭阀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降低效率损失,降低噪声振动水平,降低汽蚀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柱塞泵领域,涉及一种配流盘、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轴向柱塞泵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和转动惯量小、容积效率高,能在高速和高压下工作,因此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机械装备液压系统中,作为液压系统最常见的动力元件,其性能的好坏对液压系统的工作表现至关重要。

2、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是评价轴向柱塞泵性能的重要参数。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是各个零部件之间摩擦带来的机械效率损失,影响容积效率的是各个摩擦副的泄漏带来的容积效率损失;但除上述两种损失外,还有换向损失,即柱塞腔在高低压过渡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率损失。

3、为了改善过渡过程带来的效率损失,工程技术人员在配流盘的高低压过渡区设置了过渡槽或孔等结构,然而由于上述结构的尺寸固定,导致只能满足某一工况的最佳性能要求,不能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性能要求;由于配流盘的过渡槽自身有节流作用,导致柱塞腔经过过渡区时,又产生了节流损失;配流盘的过渡区的介质压缩、膨胀很快,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化率非常高,产生噪声,并且还会产生汽蚀,进一步加剧效率损失;同时,配流盘的过渡区过渡槽或孔的结构设计产生的效率损失受排量、转速及压力等参数影响较大。

4、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对轴向柱塞泵的多工况运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轴向柱塞泵的效率、噪声及振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配流盘和柱塞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流盘、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及其工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自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降低效率损失,降低噪声振动水平,降低汽蚀的产生。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流盘,包括配流盘主体,配流盘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一阀孔、第二转子连接口、第二阀孔、吸油口和排油口,第一转子连接口与第一阀孔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第二阀孔连通,第一转子连接口与吸油口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排油口连通,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均包括阀出口和阀入口,阀出口和阀入口之间布置有球状堵塞体,球状堵塞体直径大于阀出口和阀入口直径。

4、进一步的,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与配流盘主体表面的夹角为α,25°≤α≤45°。

5、进一步的,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内均可拆卸固定设置有阀座,阀座上开设有阀入口,阀入口直径与阀出口直径相等。

6、进一步的,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一阀孔、第二转子连接口和第二阀孔布置于配流盘主体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第一转子连接口与第二转子连接口均为沿圆周分布的长条状凹槽。

7、进一步的,第一转子连接口与第二转子连接口关于配流盘主体轴心对称布置,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关于配流盘主体轴心对称布置。

8、进一步的,第一转子连接口与第二转子连接口之间的高低压过渡区所在圆弧对应的中心角大于泵的转子底孔中心角。

9、进一步的,第一转子连接口与吸油口分别位于配流盘主体两侧,第一转子连接口与吸油口通过第一过渡孔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排油口分别位于配流盘主体两侧,第二转子连接口与排油口通过第二过渡孔连通。

10、进一步的,配流盘主体上开设有传动轴安装孔,传动轴安装孔与配流盘主体同轴。

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包括本专利技术的配流盘。

12、基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配流盘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柱塞泵的柱塞组件从吸油区向压油区旋转时,柱塞泵的柱塞孔内介质被压缩,柱塞泵的柱塞孔内介质的压力升高,压力小于排油口的介质压力时,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入口侧,第一阀孔关闭,直至柱塞泵的柱塞孔内的介质压力与排油口的介质压力一致,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出口与阀入口之间,柱塞泵的柱塞孔依次通过第二阀孔、第二转子连接口和排油口连通;

14、柱塞泵的柱塞组件从压油区向吸油区旋转时,柱塞泵的柱塞孔的容积增大,介质压力降低,柱塞孔内的介质压力大于吸油口的介质压力时,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出口侧,第一阀孔关闭,直至柱塞泵的柱塞孔内的介质压力与吸油口的介质压力一致,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出口与阀入口之间,阀孔打开,柱塞泵的柱塞孔依次通过第一阀孔、第一转子连接口和吸油口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包括配流盘主体,配流盘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一阀孔、第二转子连接口、第二阀孔、吸油口和排油口,第一转子连接口和第二转子连接口用于连通柱塞孔,吸油口能通过第一转子连接口向泵的柱塞孔内供油,排油口用于泵的柱塞孔内的油液的排出。第一转子连接口与第一阀孔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第二阀孔连通,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用于提前与泵的柱塞孔连通,当泵的柱塞孔内的压力与配流盘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二转子内连接口压力不相等时,阀孔处于关闭状态,降低高低压过渡区出现流量倒灌及压力冲击的概率,降低效率损失、噪声及振动水平及汽蚀的发生,使轴向柱塞泵整体性能提升且延长使用寿命。第一转子连接口与吸油口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与排油口连通,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均包括阀出口和阀入口,阀出口和阀入口之间布置有球状堵塞体,球状堵塞体直径大于阀出口和阀入口直径。当泵的柱塞孔内的压力与配流盘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二转子内连接口压力不相等时,球状堵塞体堵塞阀出口或阀入口,从而关闭阀孔。本专利技术能够自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降低效率损失,降低噪声振动水平,降低汽蚀的产生。

17、本专利技术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包括配流盘,同样能够自适应不同工况的要求,降低效率损失,降低噪声振动水平,降低汽蚀的产生。

18、本专利技术方法,柱塞泵的柱塞组件从吸油区向压油区旋转时,柱塞泵的柱塞孔内介质被压缩,柱塞泵的柱塞孔内介质的压力升高,压力小于排油口的介质压力时,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入口侧,第一阀孔关闭,直至柱塞泵的柱塞孔内的介质压力与排油口的介质压力一致,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出口与阀入口之间,柱塞泵的柱塞孔依次通过第二阀孔、第二转子连接口和排油口连通。当柱塞泵的柱塞组件从压油区向吸油区旋转时,柱塞泵的柱塞孔的容积增大,介质压力降低,柱塞孔内的介质压力大于吸油口的介质压力时,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出口侧,第一阀孔关闭,直至柱塞泵的柱塞孔内的介质压力与吸油口的介质压力一致,球状堵塞体位于阀出口与阀入口之间,阀孔打开,柱塞泵的柱塞孔依次通过第一阀孔、第一转子连接口和吸油口连通。即当泵的柱塞孔内的压力与配流盘第一转子连接口、第二转子内连接口压力不相等时,阀孔处于关闭状态,避免了压力差异造成的流量倒灌和压力冲击,同时避免了传统过渡槽或孔造成的节流损失及汽蚀,进一步降低了压力波动和汽蚀造成的噪声和振动,从而降低高低压过渡区出现流量倒灌及压力冲击的概率,降低效率损失、噪声及振动水平及汽蚀的发生,使轴向柱塞泵整体性能提升且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流盘主体(1),配流盘主体(1)上开设有第一转子连接口(101)、第一阀孔(102)、第二转子连接口(103)、第二阀孔(104)、吸油口(105)和排油口(106),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第一阀孔(102)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与第二阀孔(104)连通,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吸油口(105)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与排油口(106)连通,第一阀孔(102)与第二阀孔(104)均包括阀出口(1021)和阀入口(131),阀出口(1021)和阀入口(131)之间布置有球状堵塞体(12),球状堵塞体(12)直径大于阀出口(1021)和阀入口(131)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102)和第二阀孔(104)与配流盘主体(1)表面的夹角为α,25°≤α≤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102)与第二阀孔(104)内均可拆卸固定设置有阀座(13),阀座(13)上开设有阀入口(131),阀入口(131)直径与阀出口(1021)直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口(101)、第一阀孔(102)、第二转子连接口(103)和第二阀孔(104)布置于配流盘主体(1)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第二转子连接口(103)均为沿圆周分布的长条状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第二转子连接口(103)关于配流盘主体(1)轴心对称布置,第一阀孔(102)与第二阀孔(104)关于配流盘主体(1)轴心对称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之间的高低压过渡区所在圆弧对应的中心角大于泵的转子底孔中心角。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吸油口(105)分别位于配流盘主体(1)两侧,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吸油口(105)通过第一过渡孔(107)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与排油口(106)分别位于配流盘主体(1)两侧,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与排油口(106)通过第二过渡孔(108)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盘主体(1)上开设有传动轴安装孔(109),传动轴安装孔(109)与配流盘主体(1)同轴。

9.一种抗汽蚀轴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流盘。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流盘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流盘主体(1),配流盘主体(1)上开设有第一转子连接口(101)、第一阀孔(102)、第二转子连接口(103)、第二阀孔(104)、吸油口(105)和排油口(106),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第一阀孔(102)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与第二阀孔(104)连通,第一转子连接口(101)与吸油口(105)连通,第二转子连接口(103)与排油口(106)连通,第一阀孔(102)与第二阀孔(104)均包括阀出口(1021)和阀入口(131),阀出口(1021)和阀入口(131)之间布置有球状堵塞体(12),球状堵塞体(12)直径大于阀出口(1021)和阀入口(131)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102)和第二阀孔(104)与配流盘主体(1)表面的夹角为α,25°≤α≤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102)与第二阀孔(104)内均可拆卸固定设置有阀座(13),阀座(13)上开设有阀入口(131),阀入口(131)直径与阀出口(1021)直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口(101)、第一阀孔(102)、第二转子连接口(103)和第二阀孔(104)布置于配流盘主体(1)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敬波田婷李萍米江唐斐王春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