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55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17
一种定位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承载组件及相对于承载件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组件,承载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的承载件和设于承载件的侧壁并与承载件转动连接的转动件,每个定位组件包括:定位件,位于承载件的一侧并设置于下模;联动件,联动件的一端与定位件连接,联动件的另一端与转动件活动连接;抵推件,活动穿设于下模并与上模相对设置,且抵接定位件;弹性件,设置于下模并与抵推件远离上模的一端连接。定位模具开模时,两个定位件分别与承载件之间形成预设放置间隙,便于将工件放置于承载件,提高了定位效率,定位模具合模时,两个定位件分别在联动件和转动件的配合下同步相对运动,实现将工件居中定位至承载件上,提高了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模具


技术介绍

1、目前折弯材质为钛和铝等复合材料的板材时,通常会由定位机构定位待折弯的板材,以便精准地对板材的两端进行折弯加工。定位机构包括承载件及固定设置在承载件相对两侧的定位件,两个定位件对承载件所承载的待折弯板材进行定位。

2、为避免板材折弯时发生开裂,一般会对板材进行加热,然而板材加热后会发生变形,即其长度尺寸会发生变化,两个固定设置的定位件无法活动定位变形后的板材,使得变形后的板材的两端分别伸出承载件的长度不一致,从而降低了定位精度,与此同时由于变形后的板材无法被两个定位件居中定位,导致折弯后的板材的两端与板材主体之间的长度不一致。此外,两个定位件之间的间距略大于待折弯的板材的长度,使得板材需缓慢地放置于两个定位件之间的承载件上,才能避免板材与两个定位件之间发生碰撞,但这样会增加定位作业时间,降低了定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模具,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定位效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定位模具还包括:承载组件,包括承载件和转动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并用于承载工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承载件的侧壁并与所述承载件转动连接;两个定位组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模,所述两个定位组件用于夹持定位承载在所述承载件上的所述工件;每个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件,位于所述承载件的一侧并设置于所述下模;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活动连接;抵推件,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之间并抵接在所述定位件上;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抵推件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并与所述下模连接;其中,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开模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抵推件推动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承载件,使得所述定位件与对应的所述承载件之间形成预设放置间隙,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上模推动所述抵推件向下压缩所述弹性件并带动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承载件运动,使得所述两个定位件在所述联动件和所述转动件的配合下同步相对运动并夹持定位承载在所述承载件上的所述工件。

3、定位模具开模时,抵推件在弹性件的驱动下抵推定位件远离承载件运动,使得两个定位件分别与承载件之间形成预设放置间隙,以使两个定位件之间的间距大于变形后的工件的长度尺寸和未变形的工件的长度尺寸,以此便于作业员或机械手快速地将工件放置于承载件上,从而避免工件与定位件之间发生碰撞,有利于缩减定位作业时间,进而提高定位效率。定位模具合模时,抵推件在上模的驱动下压缩弹性件并带动定位件靠近承载件运动,与此同时两个定位件在转动件和联动件的配合下同步相对运动以夹持定位承载件所承载的工件,可实现将工件居中定位至承载件上,以提高定位精度,从而使上模对工件的相对两端准确地进行折弯加工,使得折弯后的工件的相对两端面与工件未被折弯的主体部分保持相同的距离,进而提高折弯精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并与所述联动件连接,所述定位部用于夹持定位承载在所述承载件上的所述工件;凸起部,凸设于所述定位部的侧壁并抵接于所述抵推件,所述凸起部用于在所述抵推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运动;限位部,设置于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定位部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收容并限位所述凸起部。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推件包括:抵推主体,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之间,所述抵推主体和所述下模分别抵接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所述抵推主体用于在所述上模的驱动下下压所述弹性件至所述下模;抵推部,凸设于所述抵推主体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凸起部,所述抵推部用于在所述抵推主体的带动下抵推所述凸起部;连接部,与所述抵推部背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连接并穿设于所述弹性件,所述连接部用于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推部朝向所述凸起部的一侧设有抵推斜面,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抵推部的一侧设有抵推适配面,所述抵推部通过所述抵推斜面滑动抵推所述抵推适配面以带动所述凸起部运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开设有仿形定位槽,所述仿形定位槽与所述工件相适配,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仿形定位槽夹持定位承载在所述承载件上的所述工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和所述定位部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部用于驱动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承载件运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部和两个插销,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插销相对设置于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承载件的同一侧;所述联动件邻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有腰形槽,所述腰形槽贯穿所述联动件并收容对应的所述插销,且所述腰形槽的槽壁抵接于所述插销的外周侧,所述腰形槽和所述插销相配合用于带动所述两个定位件同步运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包括:驱动板,设置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下模的一侧;两个驱动杆,分别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并分别对应于所述抵推件,所述两个所述驱动杆用于在所述驱动板的驱动下抵推所述抵推件朝向所述下模运动;上模板,与所述承载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相对两侧;两个折弯件,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模板并分别穿设于所述驱动板,所述两个折弯件用于在所述上模板的驱动下折弯定位后的所述工件的相对两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还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设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上模的一端并与所述仿形定位槽的槽底相连接,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对所述折弯件进行导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还包括:导柱,穿设于所述驱动板并与所述上模板连接,且所述导柱穿入所述下模,所述导柱用于对所述驱动杆和所述折弯件进行导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具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具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承平王世虎翟性超叶永春余勇颜利国郭永刚张旭明范志明邢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富联裕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