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及其驱动、设计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及其驱动、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425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及其驱动、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并巧妙地设置主永磁体、多层磁障与辅助永磁体的方式,在保证电机容错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提高了电机的反凸极率与磁阻转矩利用率,有效抑制电机的交叉耦合及饱和效应,并提升了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在控制层面,针对五相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特性,提出基于补偿因子的高精度VSI‑MTPA控制策略,提高了电机VSI‑MTPA控制系统的MTPA点追踪精度和鲁棒性,具有较高的动稳态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传统反凸极容错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技术束缚,通过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设计并融合高精度VSI‑MTPA控制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及其智能化控制,涉及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及其驱动、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农业生产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对高可靠强容错电机有着迫切的需求。反凸极永磁容错电机,具有高转矩输出、高效率、宽调速范围和较强的容错运行能力。该类电机通过特殊的定转子结构实现了容错能力与反凸极特性(直轴电感大于交轴电感,即ld>lq),使得电机获得了较强的无传感器运行能力。对于永磁同步电机,高凸极率能带来高功率密度以及较高的磁阻转矩分量,而提高磁阻转矩利用率能够进一步增加电机的输出转矩,减少电机对永磁体的依赖。然而,反凸极永磁容错电机由于采用集中绕组,凸极率往往较低,导致电机磁阻转矩分量低,交叉耦合及饱和效应明显,调速范围窄。同时,电机的转子通常采用对称结构,磁阻转矩利用率很低,导致输出转矩受限。这大大限制了该类电机的应用场合。

2、为克服电机凸极率较低的问题,相关研究采用如设置分布绕组与多层磁障的方式。其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654124b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槽极配合关系,实现了较高的凸极率。然而,这些方式皆应用于传统正凸极(lq>ld)电机,对于反凸极容错电机,容错特性限制了电机的绕组形式,反凸极特性对于转子结构也有不同要求,因此无法直接沿用现有提高凸极率的方式。此外,为克服磁阻转矩利用率低的问题,相关研究提出采用如设置不对称磁障与聚磁结构的方式。其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5395691a提出了一种永磁体偏置的转子结构,提升了磁阻转矩的利用率。但是,对于反凸极容错电机,反凸极特性的实现限制了永磁体与磁障的位置,现有应用于正凸极(lq>ld)电机中提高磁阻转矩利用率的方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3、另一方面,从控制角度,为充分利用电机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性能,一般采用基于虚拟信号注入的mtpa(vsi-mtpa)控制策略。然而,传统vsi-mtpa控制策略应用于正凸极电机中,未考虑电机交叉耦合及饱和效应的影响,导致mtpa控制精度受运行工况影响较大。并且,反凸极电机具有的反凸极特性使其与传统正凸极电机在vsi-mtpa控制上运行轨迹所在象限以及d轴电流的正负均不同。亟待提出一种适用于反凸极电机的高精度vsi-mtpa控制策略。

4、因此,亟待从电机设计与控制两方面,克服反凸极永磁容错电机反凸极率与磁阻转矩利用率低的问题,以降低交叉耦合及饱和效应的影响,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及其驱动、设计方法,将vsi-mtpa控制精度提前考虑到设计阶段,从电机设计与控制两方面,克服反凸极永磁容错电机反凸极率与磁阻转矩利用率低的问题,以降低交叉耦合及饱和效应的影响,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五相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1)、park变换模块(2)、基于补偿因子的高精度vsi-mtpa控制模块(3)、pi控制器(4)、反park变换模块(5)、svpwm模块(6)及逆变器模块(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设计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通过在设计阶段统筹考虑vsi-mtpa控制精度,以获取良好的mtpa控制精度及容错性能;

4、步骤2),为充分发挥所述步骤1)中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优越的mtpa控制精度,提出相应的最优电流矢量角与基于补偿因子的高精度vsi-mtpa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mtpa控制驱动系统的动稳态性能;

5、步骤3),基于所述步骤1)中新型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和步骤2)中mtpa控制方法,构建五相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mtpa驱动控制系统。

6、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转轴(8)、转子(9)、定子(10);所述定子由定子轭(20)、电枢齿(12)、定子槽(18)、容错齿(13)组成;沿定子(10)内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电枢齿(12)和容错齿(13),所述电枢齿(12)上绕有电枢绕组(11),电枢绕组(11)不完全充满定子槽(18),两相邻的电枢绕组(11)之间由容错齿(13)进行隔离;沿转子(9)外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主永磁体(14),所述主永磁体(14)采用内嵌式矩形永磁体;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气隙侧存在q轴磁障(16),所述q轴磁障(16)与定子(10)内圆形成非均匀气隙;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转轴(8)侧存在不对称u型磁障(17),所述不对称u型磁障(17)与q轴磁障(16)之间形成导磁桥(19);,所述不对称u型磁障(17)的长端存在矩形辅助永磁体(15),辅助永磁体(15)与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形成串联,构成一个磁极。

7、进一步,所述定子(10)和转子(9)均采用导磁材料硅钢片叠压而成,叠压系数为0.96;电枢绕组(11)采用漆包铜导体材料,转轴(8)由不导磁材料组成;

8、进一步,所述电枢绕组(11)为单层集中绕组。

9、进一步,所述定子齿的齿数是2m的倍数,且定子齿的数量与转子极数之差为4,其中m为电机的相数。

10、设计q轴磁障(16)位于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气隙侧,沿转子(9)圆周方向分布,不对称u型磁障(17)位于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转轴(8)侧。

11、进一步,所述q轴磁障(16)关于定义的电机q轴对称,不对称u型磁障(17)的轴线与定义的电机q轴之间存在偏移距离l1。

12、进一步,所述主永磁体(14)与辅助永磁体(15)为钕铁硼永磁磁钢,充磁方向为平行于永磁体厚度方向,两个相邻的主永磁体(14)充磁方向相反,其中一个为背离圆心,另一个为指向圆心;辅助永磁体(15)充磁方向沿圆周方向,相邻两个辅助永磁体(15)充磁方向相反使得辅助磁场与主磁场形成磁路串联。

13、进一步,所述主永磁体(14)的轴线与定义的电机d轴之间存在偏移距离l2。

14、进一步,所述电机由永磁体产生单一励磁源,满足电机主磁通=漏磁通+有效主磁通。

15、进一步,q轴磁障(16)轴线的位置为定义的电机q轴,与其相差90度电角度的位置,为定义的电机d轴。

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其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17、步骤1.1)利用容错电机的改进槽极配合设计方法,初步确定定子(10)齿数和转子(9)极对数,基于基波合成矢量最大原则,确定槽矢量分配,增加了电机的反凸极率与磁阻转矩利用率;

18、步骤1.2)在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设置q轴磁障(16)与不对称u型磁障(17),增加交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转轴(8)、转子(9)、定子(10);所述定子由定子轭(20)、电枢齿(12)、定子槽(18)、容错齿(13)组成;沿定子(10)内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电枢齿(12)和容错齿(13),所述电枢齿(12)上绕有电枢绕组(11),电枢绕组(11)不完全充满定子槽(18),两相邻的电枢绕组(11)之间由容错齿(13)进行隔离;沿转子(9)外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主永磁体(14),所述主永磁体(14)采用内嵌式矩形永磁体;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气隙侧存在q轴磁障(16),所述q轴磁障(16)与定子(10)内圆形成非均匀气隙;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转轴(8)侧存在不对称U型磁障(17),所述不对称U型磁障(17)与q轴磁障(16)之间形成导磁桥(19);所述不对称U型磁障(17)的长端存在矩形辅助永磁体(15),辅助永磁体(15)与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形成串联,构成一个磁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和转子(9)均采用导磁材料硅钢片叠压而成,叠压系数为0.96;电枢绕组(11)采用漆包铜导体材料,所述电枢绕组(11)为单层集中绕组;转轴(8)由不导磁材料组成;所述定子齿的齿数是2m的倍数,且定子齿的数量与转子极数之差为4,其中m为电机的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q轴磁障(16)位于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气隙侧,沿转子(9)圆周方向分布,不对称U型磁障(17)位于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转轴(8)侧;所述q轴磁障(16)关于定义的电机q轴对称,不对称U型磁障(17)的轴线与定义的电机q轴之间存在偏移距离l1;所述主永磁体(14)与辅助永磁体(15)为钕铁硼永磁磁钢,充磁方向为平行于永磁体厚度方向,两个相邻的主永磁体(14)充磁方向相反,其中一个为背离圆心,另一个为指向圆心;辅助永磁体(15)充磁方向沿圆周方向,相邻两个辅助永磁体(15)充磁方向相反使得辅助磁场与主磁场形成磁路串联;所述主永磁体(14)的轴线与定义的电机d轴之间存在偏移距离l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永磁体产生单一励磁源,满足电机主磁通=漏磁通+有效主磁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q轴磁障(16)轴线的位置为定义的电机q轴,与其相差90度电角度的位置,为定义的电机d轴。

6.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分析五相反凸极容错电机MTPA控制的电流轨迹曲线,得到适用于该类电机MTPA控制的最优电流矢量角,具体过程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获得最优电流矢量角的基础上,结合基于补偿因子的VSI-MTPA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MTPA控制驱动系统的动稳态性能;具体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构建五相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MTPA驱动控制系统的具体过程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动式mtpa策略的类磁阻式反凸极容错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转轴(8)、转子(9)、定子(10);所述定子由定子轭(20)、电枢齿(12)、定子槽(18)、容错齿(13)组成;沿定子(10)内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电枢齿(12)和容错齿(13),所述电枢齿(12)上绕有电枢绕组(11),电枢绕组(11)不完全充满定子槽(18),两相邻的电枢绕组(11)之间由容错齿(13)进行隔离;沿转子(9)外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主永磁体(14),所述主永磁体(14)采用内嵌式矩形永磁体;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气隙侧存在q轴磁障(16),所述q轴磁障(16)与定子(10)内圆形成非均匀气隙;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转轴(8)侧存在不对称u型磁障(17),所述不对称u型磁障(17)与q轴磁障(16)之间形成导磁桥(19);所述不对称u型磁障(17)的长端存在矩形辅助永磁体(15),辅助永磁体(15)与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形成串联,构成一个磁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和转子(9)均采用导磁材料硅钢片叠压而成,叠压系数为0.96;电枢绕组(11)采用漆包铜导体材料,所述电枢绕组(11)为单层集中绕组;转轴(8)由不导磁材料组成;所述定子齿的齿数是2m的倍数,且定子齿的数量与转子极数之差为4,其中m为电机的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q轴磁障(16)位于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气隙侧,沿转子(9)圆周方向分布,不对称u型磁障(17)位于两相邻主永磁体(14)之间靠近转轴(8)侧;所述q轴磁障(16)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李旭青朱孝勇项子旋陈超杜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