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12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属于活性焦再生处理领域,本技术通过将换热通道采用非金属耐火材料制造组合而成,用于活性焦流通的换热管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模块整体的耐热性能,此外,在上管板上嵌设安装有与换热管顶端相抵设置的导料密封圈,导料密封圈用于活性焦的导料,当产生磨蚀时,只需更换导料密封圈,而不用更换换热通道、换热管,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换热通道内增设多个S型换热板,有利于换热介质与子换热空间内的多个换热管充分接触,在起到均匀换热的同时,还有利于延长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活性焦再生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得到飞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烟气治理的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活性焦(炭)脱硫脱硝技术因其脱除效率高、多污染物联合治理、节水、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冶金、钢铁和电力等先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2、由于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焦需要再生后循环使用,而最常用的是加热再生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热再生主要是在400℃左右的温度下无氧再生,加热烟气的温度一般为450℃以下。由于再生温度偏低,因此存在再生不完全,停留时间过长,再生加热介质循环量大的问题。

3、而活性焦生产时,炭化温度超过600℃,活化温度超过900℃。因此提高再生的温度可以缩短再生时间,提高再生效率,降低加热介质的循环量。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普通的碳钢材质已经难以满足用作高温环境下的换热材料,而且由于活性焦硬度很大,对再生设备的磨蚀严重,常规碳钢换热材料使用寿命较短;在现有的换热过程中,活性焦与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通常有并流、逆流、错流、折流四种类型,无论采用哪种类型,一般都是将换热介质直接通入换热空间,当换热空间较大时,换热介质导向流动性较差,容易存在换热不均匀的问题。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利用高温再生活性焦时普通的碳钢材质无法用作换热材料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通过将换热通道采用非金属耐火材料制造组合而成,用于活性焦流通的换热管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模块整体的耐热性能,此外,在上管板上嵌设安装有与换热管顶端相抵设置的导料密封圈,导料密封圈用于活性焦的导料,当产生磨蚀时,只需更换导料密封圈,而不用更换换热通道、换热管,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2、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包括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包括耐热框架和固定连接于其上下端的上管板和下管板,耐热框架与上管板、下管板之间围成呈矩形结构的换热空间,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固定插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换热管,下管板上端面开设有与换热管底端嵌设安装的下安装孔,下安装孔底端开设有贯穿至下管板底部并与换热管内部相连通设置的通流孔,上管板下端面开设有与换热管顶端嵌设安装的上安装孔,上管板上端面开设有与上安装孔相连通的密封孔,密封孔内嵌设安装有与换热管内部相连通设置的导料密封圈,上管板上端面还设有包覆于多个导料密封圈上端面的防磨垫,防磨垫上开设有多个与导料密封圈位置相匹配的嵌设孔。

4、进一步的,上安装孔与下安装孔均为圆锥形结构,通流孔内直径小于下安装孔底部内直径大小,密封孔内直径大于上安装孔顶部内直径大小。

5、进一步的,导料密封圈嵌设于密封孔内部的下密封体和固定于下密封体顶端的上凸出环,下密封体上端面与上管板上端面相齐平设置,上凸出环外直径小于下密封体上端部外直径,下密封体内部开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孔,锥形孔下部直径以及下安装孔内部直径与换热管内径大小一致。

6、进一步的,嵌设孔内直径与上凸出环外直径大小一致,防磨垫下端面相抵于下密封体上端面,导料密封圈以及防磨垫均采用耐磨防火材料制成,如碳化硅、钢玉等,耐热框架、上管板以及下管板均采用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所述换热管采用碳化硅材质制成,当产生磨蚀时,可只更换导料密封圈,而不用更换耐热框架以及上管板,这样可以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7、进一步的,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还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个s型换热板,多个s型换热板将换热空间分隔成多个子换热空间,前后分布的多个换热管间隔分布于s型换热板内外侧。

8、进一步的,耐热框架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多个与s型换热板端部固定连接的端部导流板,端部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子换热空间相连通设置的导流口,换热介质由多个导流口进入至子换热空间,有利于换热介质与子换热空间内的多个换热管充分接触,且s型换热板呈s型结构,相比较直接向未分隔的换热空间通入换热介质,通过多个单独子换热空间的s型曲线的导流模式,在起到均匀换热的同时,还有利于延长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0、(1)本方案通过将换热通道采用非金属耐火材料制造组合而成,用于活性焦流通的换热管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模块整体的耐热性能,此外,在上管板上嵌设安装有与换热管顶端相抵设置的导料密封圈,导料密封圈用于活性焦的导料,当产生磨蚀时,只需更换导料密封圈,而不用更换换热通道、换热管,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11、(2)本方案通过在换热通道内增设多个s型换热板,多个s型换热板配合前后两端设置的端部导流板,通过端部导流板与多个s型换热板的配合,有利于将较大的换热空间水平分隔成多个子换热空间,前后阵列安装的多个换热管间隔分布于s型换热板内外侧,换热介质由多个导流口进入至子换热空间,有利于换热介质与子换热空间内的多个换热管充分接触,且s型换热板呈s型结构,相比较直接向未分隔且空间较大的换热空间通入换热介质,通过多个单独子换热空间的s型曲线的导流模式,换热介质的导向流动性强,在起到均匀换热的同时,还有利于延长换热介质的流通路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包括换热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包括耐热框架(1)和固定连接于其上下端的上管板(2)和下管板(3),所述耐热框架(1)与上管板(2)、下管板(3)之间围成呈矩形结构的换热空间,所述上管板(2)与下管板(3)之间固定插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换热管(4),所述下管板(3)上端面开设有与换热管(4)底端嵌设安装的下安装孔(301),所述下安装孔(301)底端开设有贯穿至下管板(3)底部并与换热管(4)内部相连通设置的通流孔(302),所述上管板(2)下端面开设有与换热管(4)顶端嵌设安装的上安装孔(201),所述上管板(2)上端面开设有与上安装孔(201)相连通的密封孔(202),所述密封孔(202)内嵌设安装有与换热管(4)内部相连通设置的导料密封圈(5),所述上管板(2)上端面还设有包覆于多个导料密封圈(5)上端面的防磨垫(6),所述防磨垫(6)上开设有多个与导料密封圈(5)位置相匹配的嵌设孔(6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孔(201)与下安装孔(301)均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通流孔(302)内直径小于下安装孔(301)底部内直径大小,所述密封孔(202)内直径大于上安装孔(201)顶部内直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密封圈(5)嵌设于密封孔(202)内部的下密封体(51)和固定于下密封体(51)顶端的上凸出环(52),所述下密封体(51)上端面与上管板(2)上端面相齐平设置,所述上凸出环(52)外直径小于下密封体(51)上端部外直径,所述下密封体(51)内部开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下部直径以及下安装孔(301)内部直径与换热管内径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孔(601)内直径与上凸出环(52)外直径大小一致,所述防磨垫(6)下端面相抵于下密封体(51)上端面,所述导料密封圈(5)以及防磨垫(6)均采用耐磨防火材料制成,所述耐热框架(1)、上管板(2)以及下管板(3)均采用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所述换热管(4)采用碳化硅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板(2)与下管板(3)之间还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个S型换热板(7),多个所述S型换热板(7)将换热空间分隔成多个子换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框架(1)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多个与S型换热板(7)端部固定连接的端部导流板(8),所述端部导流板(8)上开设有多个与子换热空间相连通设置的导流口(8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包括换热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包括耐热框架(1)和固定连接于其上下端的上管板(2)和下管板(3),所述耐热框架(1)与上管板(2)、下管板(3)之间围成呈矩形结构的换热空间,所述上管板(2)与下管板(3)之间固定插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换热管(4),所述下管板(3)上端面开设有与换热管(4)底端嵌设安装的下安装孔(301),所述下安装孔(301)底端开设有贯穿至下管板(3)底部并与换热管(4)内部相连通设置的通流孔(302),所述上管板(2)下端面开设有与换热管(4)顶端嵌设安装的上安装孔(201),所述上管板(2)上端面开设有与上安装孔(201)相连通的密封孔(202),所述密封孔(202)内嵌设安装有与换热管(4)内部相连通设置的导料密封圈(5),所述上管板(2)上端面还设有包覆于多个导料密封圈(5)上端面的防磨垫(6),所述防磨垫(6)上开设有多个与导料密封圈(5)位置相匹配的嵌设孔(6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孔(201)与下安装孔(301)均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通流孔(302)内直径小于下安装孔(301)底部内直径大小,所述密封孔(202)内直径大于上安装孔(201)顶部内直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焦再生用非金属换热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伽豪
申请(专利权)人:耐思新材料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