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胶模具及灌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3928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21
本申请公开一种灌胶模具,用于通过灌胶将板状构件一粘附至板状构件二,包括下模、软质嵌件成型件、上模及柔性压力传感器:下模形成有容置槽,构件一叠置于构件二上表面;软质嵌件成型件放置在构件一和构件二的上方,具有从其主体部向下延伸且间隔开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主体部、第二延伸部、构件一以及构件二合围形成灌胶腔;上模位于下模和软质嵌件成型件的上方,用于压紧软质嵌件成型件;柔性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延伸部和构件一之间,用于监测向灌胶腔灌胶过程中二者之间挤压力。本申请的灌胶模具通过柔性压力传感器对挤压力实时监测,解决挤压力变化无法监测而出现漏胶的问题,提升粘附良率。本申请同时公开一种灌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灌胶成型,具体涉及一种灌胶模具及灌胶系统


技术介绍

1、已知的一些生产过程中,需要往模具的空腔中灌入胶液以使构件之间相互粘附,为了成型的需要,会在模具中设置软胶镶件。实际生产中,灌胶压力过小,会导致部分区域不能被胶液填充;灌胶压力过大,则可能导致软胶镶件变形过大,导致漏胶。已知的一些技术中,会利用传感器检测灌胶腔的实时压力,但是在灌胶过程中,灌胶腔的压力往往是不均匀的,不能很好的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灌胶模具及灌胶系统,以在灌胶过程中对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灌胶模具,用于通过灌胶将板状构件一粘附至板状构件二,所述灌胶模具包括下模、软质嵌件成型件、上模及柔性压力传感器:所述下模形成有仿形于所述构件二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构件二,所述构件一的尺寸小于所述构件二的尺寸且叠置于所述构件二上表面;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放置在所述构件一和所述构件二的上方,具有从其主体部向下延伸且间隔开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适于抵触所述构件一,所述第二延伸部适于抵触所述构件二,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构件一以及所述构件二合围形成灌胶腔;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模和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的上方,用于压紧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构件一之间,用于监测向所述灌胶腔灌胶过程中二者之间挤压力。

3、使用上述的灌胶模具将构件一粘附至构件二时,将下模、构件二、构件一、柔性压力传感器、软质嵌件成型件和上模进行合模,向灌胶模具的灌胶腔灌入胶液的过程中,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软质嵌件成型件的第一延伸部和构件一之间的挤压力,当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挤压力发生变化例如减少时,可降低胶液的灌入速度,以避免因胶液灌入速度较快而使灌胶腔内的压力变化较快,使得灌胶腔内的压力缓慢变化而不会使灌胶腔发生急剧的变化,避免胶液发生漏胶的情况,还能够保证胶液能够充分填充到灌胶腔内,从而保证构件一能够有效地通过胶液固化粘附至构件二上。本申请实施例的灌胶模具,通过柔性压力传感器对灌胶模具在灌胶过程中第一延伸部和构件一之间的挤压力实时监测,解决灌胶模具在灌胶过程中因挤压力变化无法监测而出现漏胶的问题,使得胶液能够以合适的速度灌入灌胶腔内,有利于提升粘附良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件二的边缘形成有一圈环槽,所述构件一的边缘位于所述环槽的上方且朝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使得所述构件一的边缘位于所述灌胶腔内,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适于抵触所述环槽的槽底。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为框形,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呈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相适的矩形,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边缘的一圈感应区,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构件一之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与所述上模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适于抵触所述容置槽的槽壁。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槽壁下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抵接,且所述槽壁自下向上朝着远离所述容置槽的方向倾斜,所述槽壁、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上模之间形成间隙,以收容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在灌胶过程中的形变。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模具还包括数据接头,所述数据接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模以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耦接,所述数据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处理器耦接,以将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所监测的所述挤压力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为薄膜阵列压力传感器。

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灌胶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灌胶模具、处理器及灌胶机构;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灌胶模具的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耦接,用于接收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所监测的所述挤压力;所述灌胶机构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向所述灌胶模具的所述灌胶腔灌胶;其中,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向所述灌胶腔灌胶过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构件一之间的所述挤压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所述挤压力控制所述灌胶机构的灌胶速度。

12、使用上述的灌胶系统将构件一粘附至构件二时,通过灌胶机构向灌胶模具的灌胶腔灌入胶液,向灌胶模具的灌胶腔灌入胶液的过程中,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软质嵌件成型件的第一延伸部和构件一之间的挤压力,并将所监测到的挤压力传输至处理器,当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挤压力发生变化例如减少时,处理器控制灌胶机构降低胶液的灌入速度,以避免因胶液灌入速度较快而使灌胶腔内的压力变化较快,使得灌胶腔内的压力缓慢变化而不会使灌胶腔发生急剧的变化,避免胶液发生漏胶的情况,还能够保证胶液能够充分填充到灌胶腔内,从而保证构件一能够有效地通过胶液固化粘附至构件二上。本申请实施例的灌胶系统,通过柔性压力传感器对灌胶模具在灌胶过程中第一延伸部和构件一之间的挤压力实时监测,解决灌胶系统在灌胶过程中因挤压力变化无法监测而出现漏胶的问题,使得胶液能够以合适的速度灌入灌胶腔内,有利于提升粘附良率。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灌胶机构包括胶筒、螺杆阀和针头,所述胶筒用于容置胶液,所述螺杆阀与所述胶筒连通并与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针头与所述螺杆阀连通,所述针头用于插入所述灌胶模具以向所述灌胶腔灌入所述胶液;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所述挤压力控制所述螺杆阀的流速以控制所述灌胶机构的灌胶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胶模具,用于通过灌胶将板状构件一粘附至板状构件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模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二的边缘形成有一圈环槽,所述构件一的边缘位于所述环槽的上方且朝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使得所述构件一的边缘位于所述灌胶腔内,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适于抵触所述环槽的槽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为框形,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呈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相适的矩形,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边缘的一圈感应区,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构件一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与所述上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适于抵触所述容置槽的槽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槽壁下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抵接,且所述槽壁自下向上朝着远离所述容置槽的方向倾斜,所述槽壁、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上模之间形成间隙,以收容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在灌胶过程中的形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模具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为薄膜阵列压力传感器。

9.一种灌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机构包括胶筒、螺杆阀和针头,所述胶筒用于容置胶液,所述螺杆阀与所述胶筒连通并与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针头与所述螺杆阀连通,所述针头用于插入所述灌胶模具以向所述灌胶腔灌入所述胶液;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所述挤压力控制所述螺杆阀的流速以控制所述灌胶机构的灌胶速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胶模具,用于通过灌胶将板状构件一粘附至板状构件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模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二的边缘形成有一圈环槽,所述构件一的边缘位于所述环槽的上方且朝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使得所述构件一的边缘位于所述灌胶腔内,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适于抵触所述环槽的槽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为框形,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呈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相适的矩形,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主体以及位于所述主体边缘的一圈感应区,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构件一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嵌件成型件与所述上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适于抵触所述容置槽的槽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辉赵玉梅王敏刘华忠邵震义黄彧伟
申请(专利权)人:富联裕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