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388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诊疗箱主体,所述诊疗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盖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铰链转筒,所述铰链转筒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的顶部,所述诊疗箱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活动连接在铰链转筒的内壁,所述诊疗箱主体的侧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转轴,所述支撑杆转轴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的侧壁,所述支撑杆转轴通过电机驱动。本技术通过箱盖、铰链转筒、限位块一、限位轴、绑带和抽槽的共同配合,使得绑带和抽槽在平时通过箱盖被合在诊疗箱主体的内部,从而防止绑带被空气中的灰尘弄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技术介绍

1、中医内科是中医理论为基础,对于疾病采取中药疗法的一门学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使用诊疗箱将听诊器等小型设备收纳,从而便于医生携带和取用。

2、根据专利公开号cn215349515u所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放置箱、放置腔、调节腔和把脉组件,所述调节腔连接设于放置腔内中间位置,所述放置腔对称设于放置箱内两侧,且所述放置腔对称设于调节腔两侧,所述把脉组件设于放置箱上,所述把脉组件包括支撑框、传动腔、丝杠、旋钮、滑块、弧形板和把脉枕。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实用性高,使用简单,可有效对于工具进行储存,便于进行携带,通过把脉组件可对于较小患者手腕进行固定,且可对于患者手臂进行风干,防止污染把脉枕,提高诊断效率的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3、但上述专利中的把脉组件设置在放置箱顶部,因此容易被空气中的灰尘弄脏,从而需要耗费时间经常清洗,从而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诊疗箱主体,所述诊疗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盖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铰链转筒,所述铰链转筒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的顶部,所述诊疗箱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活动连接在铰链转筒的内壁,所述诊疗箱主体的侧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诊疗箱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转轴,所述支撑杆转轴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的侧壁,所述支撑杆转轴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的按钮。

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铰链转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限位轴的截面形状为两个直径不同且圆心重合的圆组成,所述限位块一与限位轴的外壁活动连接。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铰链转筒通过限位块一沿着限位轴的外壁转动,通过限位轴限定铰链转筒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定箱盖的转动角度。

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盖的背面设置有魔术贴粘贴带,所述魔术贴粘贴带的顶部粘接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中间固定连接在箱盖的外壁,所述绑带的侧面设置有抽槽,所述抽槽开设在箱盖的背面。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绑带通过魔术贴粘接在一起,从而将患者的手腕固定。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撑杆,所述箱盖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活动支撑杆的截面尺寸与插槽相同。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活动支撑杆插入插槽内,从而通过活动支撑杆和支撑杆将箱盖支撑。

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电机,所述支撑杆电机通过控制面板驱动,所述支撑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转轴,所述活动支撑杆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转轴啮合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支撑杆电机带动螺纹转轴转动,从而通过螺纹孔带动活动支撑杆伸缩。

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杆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在诊疗箱主体的侧壁,所述固定盘的中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二与限位槽活动连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限位块二沿着限位槽转动,从而通过限位槽限定支撑杆转轴的转动角度。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1、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通过箱盖、铰链转筒、限位块一、限位轴、绑带和抽槽的共同配合,使得绑带和抽槽在平时通过箱盖被合在诊疗箱主体的内部,从而防止绑带被空气中的灰尘弄脏。

16、2、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通过支撑杆、插槽、支撑杆电机、螺纹转轴、支撑杆转轴、固定盘和活动支撑杆的共同配合,在箱盖打开时将箱盖通过支撑杆和活动支撑杆进行支撑,从而避免因患者的手腕对箱盖造成压迫导致晃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诊疗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2),所述箱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箱盖(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铰链转筒(7),所述铰链转筒(7)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1)的顶部,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8),所述限位轴(8)活动连接在铰链转筒(7)的内壁,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侧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支撑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转轴(13),所述支撑杆转轴(13)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1)的侧壁,所述支撑杆转轴(13)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控制面板(6)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的按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转筒(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9),所述限位轴(8)的截面形状为两个直径不同且圆心重合的圆组成,所述限位块一(9)与限位轴(8)的外壁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的背面设置有魔术贴粘贴带,所述魔术贴粘贴带的顶部粘接有绑带(17),所述绑带(17)的中间固定连接在箱盖(2)的外壁,所述绑带(17)的侧面设置有抽槽(18),所述抽槽(18)开设在箱盖(2)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撑杆(10),所述箱盖(2)的顶部开设有插槽(4),所述活动支撑杆(10)的截面尺寸与插槽(4)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电机(11),所述支撑杆电机(11)通过控制面板(6)驱动,所述支撑杆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转轴(12),所述活动支撑杆(10)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转轴(12)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转轴(1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盘(14),所述固定盘(14)固定连接在诊疗箱主体(1)的侧壁,所述固定盘(14)的中间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支撑杆转轴(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二(15),所述限位块二(15)与限位槽(16)活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诊疗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2),所述箱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箱盖(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铰链转筒(7),所述铰链转筒(7)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1)的顶部,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8),所述限位轴(8)活动连接在铰链转筒(7)的内壁,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侧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诊疗箱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支撑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转轴(13),所述支撑杆转轴(13)活动连接在诊疗箱主体(1)的侧壁,所述支撑杆转轴(13)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控制面板(6)设置有控制电机驱动的按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转筒(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9),所述限位轴(8)的截面形状为两个直径不同且圆心重合的圆组成,所述限位块一(9)与限位轴(8)的外壁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的背面设置有魔术贴粘贴带,所述魔术贴粘贴带的顶部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