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368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包括控制器、光强传感器和诱捕灯,所述光强传感器和所述诱捕灯均连接所述控制器,当光强传感器检测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诱捕灯打开,通过控制器接电,控制器连接有防水开关,还包括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的上端设置有灯管结构,在所述灯管结构的外部配合有滑移吸取装置,所述滑移吸取装置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配合有风管;本装置易于维护,且灭杀无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


技术介绍

1、苍蝇、蚊子、飞蛾、甲虫等飞虫经常影响人们的生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害虫。

2、现有技术中,灭杀这类虫类的方法有以下集中:

3、第一种,电网灭杀,采用带有电网的灭虫设备,当虫类靠近电网的时候,利用高压电流将虫类击穿,使得虫类死亡,这种灭虫设备的灭虫效率较高,但是死亡后的虫类会粘附在电网的表面,在清理时,无法水洗,只能采用刷子进行清理,维护较为麻烦,且电网产生的噪音较大,在居民区中无法应用。

4、第二种,粘贴板灭杀,这种操作方式,无法主动捕杀,只能等虫类落到板上之后进行被动的粘附,因此灭杀的效率较低。

5、基于上述两种灭杀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维护,且灭杀无噪音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维护,且灭杀无噪音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包括控制器、光强传感器和诱捕灯,所述光强传感器和所述诱捕灯均连接所述控制器,当光强传感器检测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诱捕灯打开,通过控制器接电,控制器连接有防水开关,还包括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的上端设置有灯管结构,在所述灯管结构的外部配合有滑移吸取装置,所述滑移吸取装置与所述底座结构之间配合有风管。

4、优选地,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可拆卸的配合有壳盖,所述壳盖的内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螺杆,所述螺杆插入至所述灯管结构内,所述滑移吸取装置配合所述螺杆,在所述底座的内顶部位置处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下方形成负压腔,在所述底座的外壁处设置有连通所述负压腔的第一连接管,所述风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壁处,且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方,所述壳盖的外壁处开设有排风槽,在排风槽处安装有防虫网,在所述底座的外壁处,位于所述风扇的下方设置有插槽,经由插槽可拆卸的配合有滤芯结构,风扇作业后,经由所述风管在所述滑移吸取装置内形成负压,随着所述滑移吸取装置的上、下滑移,将爬行于灯管结构表面的虫类吸入至所述底座内,在所述底座的外壁处设置有清洁孔,在清洁孔内可拆卸的配合有孔盖。

5、优选地,所述灯管结构包括灯罩,所述灯罩的上端设置有被动进风装置,所述灯罩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与所述壳盖固定连接,在所述灯座和所述被动进风装置之间固定有导向杆,所述诱捕灯通过所述灯座安装,且位于所述灯罩的内侧,在所述灯罩的外壁处设置有滑槽,在所述滑槽的两侧槽壁处嵌入有密封条,常态下,两侧的密封条接触后封闭所述滑槽,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灯罩的轴心处,所述滑移吸取装置与所述灯罩同轴。

6、优选地,所述滑移吸取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环状,内部设置有空腔,本体的外壁处设置有连接所述风管的第二连接管,所述本体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负压孔,所述风扇作业后,在所述负压孔处形成负压,所述本体套设于所述灯罩的外部,且与灯罩间隙配合,所述本体的内壁处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经由所述后插入至所述灯罩的内部,所述滑板插入灯罩内的那一端设置有螺母套,所述螺杆配合所述螺母套,在所述螺母套的外壁处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板。

7、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橡胶柱,通过所述橡胶柱配合有刷毛,所述刷毛作用于所述灯罩的外壁,所述负压孔位于所述刷毛的上、下侧。

8、优选地,所述被动进风装置包括第一灯座,所述灯罩的上端插入至所述第一灯座内后固定,所述第一灯座的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部轴心处设置有螺纹孔,在所述凸台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孔,所述第一灯座的上端设置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的底部轴心处设置有配合所述螺纹孔的螺栓,所述螺栓下旋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防水盖内,且所述防水盖与所述第一灯座之间形成进风间隙,所述滑板设置有侧向贯穿的第一负压孔,所述第一负压孔与所述之间连通有通道,当所述风扇作业时,在所述第一负压孔处形成负压,使得外部的空气经由所述进风间隙后进入至灯罩内,带走诱捕灯工作时发出的热量。

9、优选地,所述滑板的上、下端加工形成v形部分,通过所述v形部分分开两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厚度向着所述滑板方向逐渐缩小。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具有u形部分,在所述u形部分的底部设置可拆卸的配合有清污管盖。

11、优选地,所述滤芯结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内环体,所述盖板封闭所述插槽,所述内环体贴合所述底座的内壁,在所述内环体的上下端面处均设置有挡网,在所述内环体的外壁处设置有第一插槽,经由第一插槽插入有滤芯,所述滤芯位于上、下层所述挡网之间。

12、优选地,在所述底座的底部环形设置有多块接地板,所述接底板向外侧倾斜向下,所述接地板的末端为尖端,所述接地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竖向贯穿的地锚孔。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优点一,本装置利用风扇产生负压,利用诱捕灯将虫类吸引停留在灯管结构的表面,随着滑移吸取装置的上下滑移,将虫类负压吸取至底座内,灭杀更加的静音,特别是在居民区使用时,不影响他人休息。

15、优点二,负压抽取的空气还可以对驱动电机进行降温。

16、优点三,滑移吸取装置的上、下滑移还可以对灯管结构进行清洁,让灯管结构的表面保持较高的透光性,能有效的诱捕虫类靠近。

17、优点四,相较于电网灭虫,本设备外部无电流,灭虫更加的安全。

18、优点五,本装置的整体性较高,成本较低,适合推广使用。

19、优点六,被吸取的虫类被储存于底座内,可以有效防止二次逃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包括控制器(1)、光强传感器(2)和诱捕灯(3),所述光强传感器(2)和所述诱捕灯(3)均连接所述控制器(1),当光强传感器(2)检测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时,通过控制器(1)控制诱捕灯(3)打开,通过控制器(1)接电,控制器(1)连接有防水开关(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结构(4),所述底座结构(4)的上端设置有灯管结构(5),在所述灯管结构(5)的外部配合有滑移吸取装置(6),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与所述底座结构(4)之间配合有风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4)包括底座(401),所述底座(401)的顶部可拆卸的配合有壳盖(402),所述壳盖(402)的内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螺杆(403),所述螺杆(403)插入至所述灯管结构(5)内,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配合所述螺杆(403),在所述底座(401)的内顶部位置处安装有风扇(404),所述风扇(404)的下方形成负压腔,在所述底座(401)的外壁处设置有连通所述负压腔的第一连接管(405),所述风管(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05),所述控制器(1)安装于所述底座(401)的内壁处,且位于所述风扇(404)的上方,所述壳盖(402)的外壁处开设有排风槽,在排风槽处安装有防虫网(406),在所述底座(401)的外壁处,位于所述风扇(404)的下方设置有插槽,经由插槽可拆卸的配合有滤芯结构(41),风扇(404)作业后,经由所述风管(7)在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内形成负压,随着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的上、下滑移,将爬行于灯管结构(5)表面的虫类吸入至所述底座(401)内,在所述底座(401)的外壁处设置有清洁孔,在清洁孔内可拆卸的配合有孔盖(4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结构(5)包括灯罩(501),所述灯罩(501)的上端设置有被动进风装置(51),所述灯罩(5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座(502),所述灯座(502)与所述壳盖(502)固定连接,在所述灯座(502)和所述被动进风装置(51)之间固定有导向杆(503),所述诱捕灯(3)通过所述灯座(502)安装,且位于所述灯罩(501)的内侧,在所述灯罩(501)的外壁处设置有滑槽(504),在所述滑槽(504)的两侧槽壁处嵌入有密封条(505),常态下,两侧的密封条(505)接触后封闭所述滑槽(504),所述螺杆(403)位于所述灯罩(501)的轴心处,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与所述灯罩(501)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包括本体(601),所述本体(601)为环状,内部设置有空腔(602),本体(601)的外壁处设置有连接所述风管(7)的第二连接管(603),所述本体(601)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负压孔(604),所述风扇(404)作业后,在所述负压孔(604)处形成负压,所述本体(601)套设于所述灯罩(501)的外部,且与灯罩(501)间隙配合,所述本体(601)的内壁处设置有滑板(605),所述滑板(605)经由所述(504)后插入至所述灯罩(501)的内部,所述滑板(605)插入灯罩(501)内的那一端设置有螺母套(606),所述螺杆(403)配合所述螺母套(606),在所述螺母套(606)的外壁处设置有导向板(607),所述导向杆(503)穿过所述导向板(6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601)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橡胶柱(610),通过所述橡胶柱(610)配合有刷毛(611),所述刷毛(611)作用于所述灯罩(501)的外壁,所述负压孔(604)位于所述刷毛(611)的上、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进风装置(51)包括第一灯座(510),所述灯罩(501)的上端插入至所述第一灯座(510)内后固定,所述第一灯座(510)的顶部设置有凸台(511),所述凸台(511)的顶部轴心处设置有螺纹孔(512),在所述凸台(511)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孔(513),所述第一灯座(510)的上端设置有防水盖(514),所述防水盖(514)的底部轴心处设置有配合所述螺纹孔(512)的螺栓(515),所述螺栓(515)下旋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台(511)插入所述防水盖(514)内,且所述防水盖(514)与所述第一灯座(510)之间形成进风间隙,所述滑板(605)设置有侧向贯穿的第一负压孔(661),所述第一负压孔(661)与所述(602)之间连通有通道(662),当所述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包括控制器(1)、光强传感器(2)和诱捕灯(3),所述光强传感器(2)和所述诱捕灯(3)均连接所述控制器(1),当光强传感器(2)检测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时,通过控制器(1)控制诱捕灯(3)打开,通过控制器(1)接电,控制器(1)连接有防水开关(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结构(4),所述底座结构(4)的上端设置有灯管结构(5),在所述灯管结构(5)的外部配合有滑移吸取装置(6),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与所述底座结构(4)之间配合有风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4)包括底座(401),所述底座(401)的顶部可拆卸的配合有壳盖(402),所述壳盖(402)的内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螺杆(403),所述螺杆(403)插入至所述灯管结构(5)内,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配合所述螺杆(403),在所述底座(401)的内顶部位置处安装有风扇(404),所述风扇(404)的下方形成负压腔,在所述底座(401)的外壁处设置有连通所述负压腔的第一连接管(405),所述风管(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05),所述控制器(1)安装于所述底座(401)的内壁处,且位于所述风扇(404)的上方,所述壳盖(402)的外壁处开设有排风槽,在排风槽处安装有防虫网(406),在所述底座(401)的外壁处,位于所述风扇(404)的下方设置有插槽,经由插槽可拆卸的配合有滤芯结构(41),风扇(404)作业后,经由所述风管(7)在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内形成负压,随着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的上、下滑移,将爬行于灯管结构(5)表面的虫类吸入至所述底座(401)内,在所述底座(401)的外壁处设置有清洁孔,在清洁孔内可拆卸的配合有孔盖(4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结构(5)包括灯罩(501),所述灯罩(501)的上端设置有被动进风装置(51),所述灯罩(5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座(502),所述灯座(502)与所述壳盖(502)固定连接,在所述灯座(502)和所述被动进风装置(51)之间固定有导向杆(503),所述诱捕灯(3)通过所述灯座(502)安装,且位于所述灯罩(501)的内侧,在所述灯罩(501)的外壁处设置有滑槽(504),在所述滑槽(504)的两侧槽壁处嵌入有密封条(505),常态下,两侧的密封条(505)接触后封闭所述滑槽(504),所述螺杆(403)位于所述灯罩(501)的轴心处,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与所述灯罩(501)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智能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吸取装置(6)包括本体(601),所述本体(601)为环状,内部设置有空腔(602),本体(601)的外壁处设置有连接所述风管(7)的第二连接管(603),所述本体(601)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负压孔(604),所述风扇(404)作业后,在所述负压孔(604)处形成负压,所述本体(601)套设于所述灯罩(501)的外部,且与灯罩(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博潘杰杨琪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