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道外设控制柜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道外设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65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道外设控制柜,柜体内设有分隔板将柜体分隔成两个空间,下方的空间为保护件空间;保护件空间放置气囊充气组件;气囊充气组件包括撞击力传动机构和气囊充气机构;撞击力传动机构分别位于方形的车道外设控制柜的四个方位;撞击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若干第一杠杆从对应的开孔中穿过,并与开孔轴连接,使得若干第一杠杆的接触端位于柜体外,第一杠杆的传动端位于保护空间内;第一杠杆的传动端高于第一杠杆的接触端;第二杠杆的一端位于第一杠杆传动端的上方,另一端位于伸缩板体的上方;气囊充气机构包括伸缩板、压力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气囊进气口连通;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控制信号给气体发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公路管理,具体涉及车道外设控制柜


技术介绍

1、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为了实现缩岛增道,因此“云收费”成了现行高速公路收费站应用的前沿技术。其取消了收费亭,取消了人工收费流程,减少了收费站面积,从而可以在原有面积基础上增道。而车道外设控制柜则是在其工作场景适配的设备。车道外设控制柜内设备要承担车道数据采集和控制驱动的功能,其内要置入服务器、车闸控制器、开关电源、开关组件等电气设备。向下对接车道道旁设备,实现对相关设备数据采集和控制驱动;向上与边服务器对接,作为协议网关实现采集数据的封包上传及下行指令的接收与解析。

2、由于车道外设控制柜一般设置在车闸旁,因此难以避免汽车事故撞击的可能,现在市面上的车道外设控制柜都是普通的柜体,无法抗撞击,如果出现撞击事故,内部的电气设备会造成严重损毁。

3、而诸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2310428971.5公开的一二次融合预装式变电站等技术,在柜体外设有气囊,依靠气囊抗撞击,但充气气囊外露,难以避免遭收尖锐物体破坏,失去抗撞击效果的问题。中国专利文件cn202320074156.9公开的一种防撞式配电柜,其采用弹簧机构作为缓冲防撞,但是弹簧机构本身一般所需存储空间要足够大(即弹簧长度较长),才能有较好的缓冲效果,若弹簧短所用存储空间小,那么缓冲效果也微乎其微。且当弹簧机构起缓冲作用时,作为防汽车撞击的应用时,会给汽车一个刚性作用力,对汽车及汽车内部的人员造成一定伤害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道外设控制柜,柜内收纳式气囊在撞击瞬间时充气膨胀,从而进行对车道外设控制柜的保护。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车道外设控制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的电气设备,柜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将柜体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上方的空间为电气空间,下方的空间为保护件空间;电气空间放置电气设备,保护件空间放置气囊充气组件;

4、气囊充气组件包括撞击力传动机构和气囊充气机构;撞击力传动机构有四个,每个撞击力传动机构分别位于方形的车道外设控制柜的四个方位;

5、撞击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在保护件空间所对应的柜体壁上开设用若干横向均匀分布的竖向设置的开孔,若干第一杠杆从对应的开孔中穿过,并与开孔轴连接,使得若干第一杠杆的接触端位于柜体外,第一杠杆的传动端位于保护空间内;第一杠杆的传动端高于第一杠杆的接触端。

6、第二杠杆中部与柜体内壁轴连接,第二杠杆的一端位于第一杠杆传动端的上方,另一端位于伸缩板体的上方;四个方位的第一杠杆的传动端设置在同一伸缩板体的上方;

7、气囊充气机构包括伸缩板、压力传感器、气体发生器;伸缩板包括伸缩柱和位于伸缩柱底部的上述伸缩板体,气体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气囊进气口连通;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给气囊迅速充气;

8、气囊设置在柜体外壁的容纳槽中。

9、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第一杠杆的传动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第二杠杆为板型结构,。

10、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容纳槽合页连接有槽门。

11、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柜体正面设有柜门,柜门高度高于第一分隔板的高度,容纳槽为环形槽,位于电气空间对应的柜体外壁,且位于柜门与第一分隔板之间。

12、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柜体底部还设有万向轮;万向轮连接有轮架。

13、柜体底部设有轮孔,该轮孔的尺寸大于万向轮;轮架从从轮孔中穿入保护件空间并与上述用于第一杠杆的传动端固定连接;当第一杠杆的接触端向柜体压时,第一杠杆的传动端向上,带动轮架上移,使得万向轮收入柜体中,柜体底部平稳放置于地面;

14、第一杠杆的接触端向柜体外侧拉时,第一杠杆的传动端向下,带动轮架下移,使得万向轮位于柜体外,柜体被万向轮抬起。

15、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柜体每一面皆设有两个同一高度的固定环,每一面的固定环皆配套有固定锁。

16、两个固定环位于该面若干第一杠杆的两侧;固定锁包括固定杆和位于固定杆两端的环形锁;两个环形锁分别锁在固定环上,当锁在固定环上,固定杆横向跨过若干第一杠杆,且位于第一杠杆下方。

17、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柜体安装工作流程为:

18、万向轮抬起柜体,位于柜体外;

19、当到达指定位置时,将固定锁锁在固定环上,向外拉第一杠杆接触端,执行轮架提拉工作,直至拉不动第一杠杆接触端,此时柜体放置于地面;

20、完成柜体柜稳定放置安装后,将固定锁从固定环取下。

21、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收纳式气囊在撞击时充气的方式对车道外设控制柜进行保护,从而避免了气囊设置在外部且保持充气状态容易被尖锐物品损坏。

23、本专利技术中,柜门设置在第一分隔板的上方是汽车本身有一定高度,需要将气囊设置在一定高度,但是车道外设控制柜又需要容纳电气设备,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又需要设置柜门能够打开柜体,因此,综合原因下,柜门高于分隔板,使得电气设备容纳空间足够,环形的容纳槽位于电气空间对应的柜体外壁,使得气囊的高度合适。柜门可以打开,不影响环形一体式的气囊。

24、本专利技术中,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柜体内部,通过撞击力传动机构去传动撞击力,使得柜体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受压,从而控制气囊膨胀,而不直接使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柜体外壁与汽车进行接触的原因是,车道外设控制柜是长期放置在户外的设备,会遭遇雷雨等等外部环境影响,导致其稳定性差,容易导致气囊充气失效。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柜体内部,用撞击力传动机构去传动撞击力给压力传感器。且直接遭受汽车撞击的压力传感器一般也会直接损毁。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杠杆受开孔的行程限制,降低压力传感器损毁可能性。

25、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杠杆的角度变化,同时还可以控制柜体底部万向轮的高度位置,使得移动柜体方便,便于更换维护检查等工作。

26、本专利技术中,固定锁和固定环的配合使得当需要安装固定柜体,将万向轮收入柜体时,不会失误操作,导致气囊充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道外设控制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柜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将柜体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上方的空间为电气空间,下方的空间为保护件空间;电气空间放置电气设备,保护件空间放置气囊充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一杠杆的传动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第二杠杆为板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容纳槽合页连接有槽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柜体正面设有柜门,柜门高度高于第一分隔板的高度,容纳槽为环形槽,位于电气空间对应的柜体外壁,且位于柜门与第一分隔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柜体底部还设有万向轮;万向轮连接有轮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在柜体每一面皆设有两个同一高度的固定环,每一面的固定环皆配套有固定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柜体安装工作流程为: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道外设控制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柜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将柜体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上方的空间为电气空间,下方的空间为保护件空间;电气空间放置电气设备,保护件空间放置气囊充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一杠杆的传动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第二杠杆为板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设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容纳槽合页连接有槽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道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中鲍强易术张毅巫均宋涛张舸陈文博黄丹阳朱中山李勇陈犁陈尚周晟宇李元杰潘峰张传递李柯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