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64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56
本申请涉及桩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包括承台、PHC管桩、接桩钢筒以及钢筋笼,承台位于PHC管桩的顶端,接桩钢筒位于承台与PHC管桩之间;接桩钢筒包括外层钢管、内层钢管以及底部封板,外层钢管沿竖直方向套设于PHC管桩的顶端,且外层钢管的内壁贴紧PHC管桩的外周面,内层钢管安装于外层钢管并设置于外层钢管内,且内层钢管的一端沿竖直方向插设于PHC管桩内,底部封板固定安装于内层钢管的一端,底部封板位于PHC管桩内并贴紧PHC管桩的内壁;钢筋笼设置于内层钢管内,钢筋笼用于使接桩钢筒固定连接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本申请具有便于进行桩顶接桩,确保施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桩基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顶接桩构造


技术介绍

1、在桩基施工中, phc管桩即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因其施工快捷、桩体质量稳定、承载能力强以及抗震性能优秀等优点,其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phc管桩一般通过竖直打入或竖直压入的方式被设置于土体,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精度较低、测量数据不准确以及施工水平有限,phc管桩的桩顶标高往往难以满足设置要求,phc管桩顶部的标高时常低于承台底部的标高,需要进行桩顶接桩。

2、在现有相关技术中,桩顶接桩一般为在phc管桩的顶部支模并浇筑钢筋混凝土连接段,且钢筋混凝土的顶部的标高略微大于承台底部的标高。通过将钢筋混凝土连接段内的钢筋锚入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使phc管桩与钢筋混凝土连接段一同连接至承台的底部。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钢筋混凝土连接段浇筑前需进行支模,并且在连接段成型后需拆模,使得桩顶接桩过程较为繁琐,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进行桩顶接桩,确保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桩顶接桩构造。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包括承台、phc管桩、接桩钢筒以及钢筋笼,所述承台位于phc管桩的顶端,所述接桩钢筒位于承台与phc管桩之间;

4、所述接桩钢筒包括外层钢管、内层钢管以及底部封板,所述外层钢管沿竖直方向套设于phc管桩的顶端,且所述外层钢管的内壁贴紧phc管桩的外周面,所述内层钢管安装于外层钢管并设置于外层钢管内,且所述内层钢管的一端沿竖直方向插设于phc管桩内,所述底部封板固定安装于内层钢管的一端,所述底部封板位于phc管桩内并贴紧phc管桩的内壁;所述钢筋笼设置于内层钢管内,所述钢筋笼用于使接桩钢筒固定连接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桩顶接桩时,将外层钢管套设于phc管桩的顶端,并将外层钢管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压入土体,同时使内层钢管与底部封板一同插设于phc管桩内。然后将钢筋笼设置于内层钢管内,并向外层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完成桩顶接桩,避免了需进行支模和拆模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方便了桩顶接桩,确保了施工效率。另外,内层钢管插入phc管桩内,增加了接桩钢筒与phc管桩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加接桩钢筒与phc管桩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6、可选的,所述接桩钢筒还包括若干加劲板,若干所述加劲板均设置于外层钢管与内层钢管之间,若干所述加劲板的其中一侧均固定安装于外层钢管的内壁,且若干所述加劲板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于内层钢管的外周面,并且若干所述加劲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加劲板确保了外层钢管与内层钢管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劲板,即有利于增加接桩钢筒的抗弯强度,也有利于在向外层钢管内浇筑混凝土时,确保混凝土将外层钢管完全填充,减少因加劲板的阻挡,混凝土无法有效填充外层钢管内的空间的情况的发生。

8、可选的,若干所述加劲板的顶部均连接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加劲板,若干所述锚固钢筋的远离加劲板的一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钢筋的远离加劲板的一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内,有利于确保加劲板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从而有利于确保接桩钢筒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钢筋笼包括纵筋和箍筋,所述纵筋和箍筋均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纵筋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内层钢管内,若干所述纵筋的顶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内,若干所述箍筋沿纵筋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沿水平方向设置,靠近承台的若干所述箍筋之间的间距尺寸小于各远离承台的箍筋之间的间距尺寸。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所述靠近承台的箍筋之间的间距尺寸小于各远离承台的箍筋之间的间距尺寸,即若干靠近承台的箍筋进行了加密设置,有利于增加接桩钢筒的顶端的抗剪强度,从而确保接桩钢筒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内层钢管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沿内层钢管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外层钢管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穿过连通孔将外层钢管填充,有利于在无需调整混凝土泵送管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混凝土填充于外层钢管内。

14、可选的,所述外层钢管的底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自上而下朝向外层钢管的轴线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层钢管套设于phc管桩的顶端时,斜面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外层钢管快速准确地套设于phc管桩的顶端。其次,斜面有利于在将外层钢管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压入土体时,确保外层钢管更快速地被压入土体,从而增加了施工效率。另外,将外层钢管压入土体时,因斜面的挤土作用,位于phc管桩的外周面与斜面之间的土体的密实度较高,进而有利于减少自phc管桩的外周面与外层钢管的内壁之间的空流出的混凝土浆液,从而有利于减少用于填充外层钢管的混凝土,减少施工成本。

16、可选的,所述外层钢管和内层钢管的顶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层钢管和内层钢管的顶端嵌入承台内,有利于增加外层钢管和内层钢管与承台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接桩钢筒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外层钢管的顶段固定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安装环的顶部、外层钢管的顶端以及内层钢管的顶端相平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环增加了接桩钢筒的顶端的截面积,有利于将接桩钢筒压入土体。同时,安装环还增加了接桩钢筒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接桩钢筒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进行桩顶接桩时,将外层钢管套设于phc管桩的顶端,并将外层钢管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压入土体,同时使内层钢管与底部封板一同插设于phc管桩内。然后将钢筋笼设置于内层钢管内,并向外层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完成桩顶接桩,避免了需进行支模和拆模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方便了桩顶接桩,确保了施工效率。另外,内层钢管插入phc管桩内,增加了接桩钢筒与phc管桩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加接桩钢筒与phc管桩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22、2.若干加劲板确保了外层钢管与内层钢管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劲板,即有利于增加接桩钢筒的抗弯强度,也有利于在向外层钢管内浇筑混凝土时,确保混凝土将外层钢管完全填充,减少因加劲板的阻挡,混凝土无法有效填充外层钢管内的空间的情况的发生。

23、3.锚固钢筋的远离加劲板的一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的混凝土内,有利于确保加劲板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从而有利于确保接桩钢筒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包括承台(1)、PHC管桩(2)、接桩钢筒(3)以及钢筋笼(4),所述承台(1)位于PHC管桩(2)的顶端,所述接桩钢筒(3)位于承台(1)与PHC管桩(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桩钢筒(3)还包括若干加劲板(34),若干所述加劲板(34)均设置于外层钢管(31)与内层钢管(32)之间,若干所述加劲板(34)的其中一侧均固定安装于外层钢管(31)的内壁,且若干所述加劲板(34)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于内层钢管(32)的外周面,并且若干所述加劲板(34)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加劲板(34)的顶部均连接有锚固钢筋(5),所述锚固钢筋(5)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加劲板(34),若干所述锚固钢筋(5)的远离加劲板(34)的一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1)的混凝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4)包括纵筋(41)和箍筋(42),所述纵筋(41)和箍筋(42)均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纵筋(4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内层钢管(32)内,若干所述纵筋(41)的顶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1)的混凝土内,若干所述箍筋(42)沿纵筋(4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沿水平方向设置,靠近承台(1)的若干所述箍筋(42)之间的间距尺寸小于各远离承台(1)的箍筋(42)之间的间距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钢管(32)开设有连通孔(322),所述连通孔(322)沿内层钢管(32)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管(31)的底端设置有斜面(312),所述斜面(312)自上而下朝向外层钢管(31)的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管(31)和内层钢管(32)的顶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1)的混凝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管(31)的顶段固定安装有安装环(6),所述安装环(6)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安装环(6)的顶部、外层钢管(31)的顶端以及内层钢管(32)的顶端相平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包括承台(1)、phc管桩(2)、接桩钢筒(3)以及钢筋笼(4),所述承台(1)位于phc管桩(2)的顶端,所述接桩钢筒(3)位于承台(1)与phc管桩(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桩钢筒(3)还包括若干加劲板(34),若干所述加劲板(34)均设置于外层钢管(31)与内层钢管(32)之间,若干所述加劲板(34)的其中一侧均固定安装于外层钢管(31)的内壁,且若干所述加劲板(34)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于内层钢管(32)的外周面,并且若干所述加劲板(34)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加劲板(34)的顶部均连接有锚固钢筋(5),所述锚固钢筋(5)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加劲板(34),若干所述锚固钢筋(5)的远离加劲板(34)的一端均埋设于用于浇筑承台(1)的混凝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顶接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4)包括纵筋(41)和箍筋(42),所述纵筋(41)和箍筋(42)均设置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水贵钟剑明林阳贵蒋启刚殷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名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