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361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54
本技术涉及樟树栽植,且公开了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握持推动的车架,所述承装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其用于承装栽植行距标记物;行走轮,设置于车架上;测距组件,设置于承装组件的表面,其与所述行走轮相互连接,用于联动行走轮以检测栽植行距;出料管,两端均呈开口设置,设置于承装组件的表面,其与承装组件相互连通,用于投放栽植行距标记物,以形成标记;封口组件,设置于承装组件上,其用于遮盖出料管。该栽植行距控制装置,进而实现了转运便捷和能够独自进行行距控制标记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樟树栽植,具体为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樟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行距是指在植株之间留下的间距,樟树的栽植行距对其生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其一,树冠形态:较小的栽植行距有助于樟树之间的竞争,可以促使树冠发展成较为狭窄的形状,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丰富的分枝和树冠结构,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其二,生长速度:适当的栽植行距可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资源供应,有利于樟树的生长和发展,过小的行距可能会导致樟树之间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其三,根系发育:合理的栽植行距可以促进樟树根系的发育,较大的行距可以满足樟树根系的扩展需求,有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在进行樟树栽植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栽植行距,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樟树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适当的栽植行距,一般都是采用以下的方式来控制行距;

3、其一、使用标志杆来确定两颗樟树之间的距离,在标志杆的两端做出标记,此标记的位置就是樟树种植的位置,但是现有技术中樟树的行距范围大约在2至3米左右,因此所使用的标志杆较长,在转移至下个标记位置时,不便于进行携带,即使有些标志杆是可伸缩的,但是在每次使用时都需要进行延展,整体过程较为不便;

4、其二、使用卷尺或皮尺来确定两颗樟树之间的距离,首先确定好卷尺的长度,然后再在卷尺的两端做好标记,此标记的位置就是樟树种植的位置,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卷尺和皮尺无法始终保持竖直的状态,因此就需要两个人共同协助完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

3、(二)技术方案

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握持推动的车架,所述

6、承装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其用于承装栽植行距标记物;

7、行走轮,设置于车架上;

8、测距组件,设置于承装组件的表面,其与所述行走轮相互连接,用于联动行走轮以检测栽植行距;

9、出料管,两端均呈开口设置,设置于承装组件的表面,其与承装组件相互连通,用于投放栽植行距标记物,以形成标记;

10、封口组件,设置于承装组件上,其用于遮盖出料管。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承装组件包括:

13、料斗,焊接于车架的顶部,其顶部呈开口设置;

14、盖体,转动连接于料斗的表面,其用于遮挡所述料斗的开口处;

15、可视观察窗,嵌设于盖体的一侧表面。

16、更进一步的,所述测距组件包括:

17、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料斗表面;

18、连杆一,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内;

19、测距轮机构,设置于连杆一的一侧端部,其与行走轮相互连接;

20、数显机构,设置与连杆一的另一侧端部。

21、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轴心处焊接有限位座,限位座远离行走轮的一侧表面加工有呈矩形设置的限位孔,所述测距轮机构的轴心处焊接有呈矩形设置的限位销,限位孔与限位销之间相互适配。

22、更进一步的,所述封口组件为提拉式封口机构,提拉式封口机构包括:

23、遮挡板,转动连接于出料管的表面,用于遮盖出料管远离承装组件的一端;

24、勾簧,其一端焊接于遮挡板的表面,另一端焊接于料斗的表面;

25、连接座,焊接于车架上;

26、握把,铰接于连接座的内侧;

27、拉绳,其一端与握把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遮挡板远离出料管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28、更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表面焊接有导向轮,其中导向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拉绳与导向轮外表面相互接触。

29、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远离料斗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矩形设置的第一软性密封磁条,所述遮挡板靠近出料管的一侧表面加工有呈矩形设置且非贯穿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镶嵌有第二软性密封磁条,第二软性密封磁条的形状及分布位置与第一软性密封磁条相互适配。

30、更进一步的,所述封口组件为摇杆式封口机构,所述摇杆式封口机构包括:

31、固定套,焊接于料斗的一侧表面,其个数不少于两个;

32、连杆二,可转动安装于固定套的内侧;

33、密封板,焊接于连杆二的一侧端部,其位于出料管的内侧;

34、摇杆,焊接于连杆二的另一侧端部。

35、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出料管的内壁相互接触。

36、(三)有益效果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3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车架、承装组件、行走轮、测距组件、出料管和封口组件的技术手段,所以能够实现整体推动行走并进行测距和标记,精准控制樟树栽植之间的行距,整个转运过程操作便捷且能够独自的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减轻操作者的负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栽植行距控制装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转运便捷和能够独自进行行距控制标记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握持推动的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装组件(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组件(4)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3)的轴心处焊接有限位座(11),限位座(11)远离行走轮(3)的一侧表面加工有呈矩形设置的限位孔(6),所述测距轮机构(43)的轴心处焊接有呈矩形设置的限位销(7),限位孔(6)与限位销(7)之间相互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组件为提拉式封口机构(8),提拉式封口机构(8)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1)的表面焊接有导向轮(10),其中导向轮(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拉绳(85)与导向轮(10)外表面相互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5)远离料斗(21)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矩形设置的第一软性密封磁条,所述遮挡板(81)靠近出料管(5)的一侧表面加工有呈矩形设置且非贯穿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镶嵌有第二软性密封磁条,第二软性密封磁条的形状及分布位置与第一软性密封磁条相互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组件为摇杆式封口机构(9),所述摇杆式封口机构(9)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93)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出料管(5)的内壁相互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握持推动的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装组件(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组件(4)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3)的轴心处焊接有限位座(11),限位座(11)远离行走轮(3)的一侧表面加工有呈矩形设置的限位孔(6),所述测距轮机构(43)的轴心处焊接有呈矩形设置的限位销(7),限位孔(6)与限位销(7)之间相互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组件为提拉式封口机构(8),提拉式封口机构(8)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栽植行距控制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泽生郑红林粟盛军
申请(专利权)人:洪江市红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