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61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53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右侧贴合设置有从动节,所述连接套的左侧贴合设置有主动节,所述连接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动节的右侧和从动节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本技术通过第二连接块将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连接在一起,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同步转动,同时,当第一螺栓或第二螺栓转动时,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螺纹筒的配合,使两个夹紧块能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夹紧块在夹紧轴后,可通过两个夹紧块使轴的轴线与连接套的轴线能自动对齐,从而使该活节联轴器结构在夹紧两个轴后,能自动的将两个轴的轴线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


技术介绍

1、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活节联轴器结构,通常是由从动节、主动节、连接套、卡槽和卡块组成,在连接两个轴时,先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将两个轴固定在主动节或从动节上,然后,通过卡槽和卡块的卡接,将从动节和主动节与连接套连接在一起,此时,即可将两个轴连接在一起,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647439u所公开的一种联轴器,但在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将轴固定在主动节或从动节上时,由于用于固定的两个螺栓是相互独立的,进而在固定时,常常会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轴与主动节与连接套之间无法准确对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市面上的活节联轴器结构,通常是由从动节、主动节、连接套、卡槽和卡块组成,在连接两个轴时,先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将两个轴固定在主动节或从动节上,然后,通过卡槽和卡块的卡接,将从动节和主动节与连接套连接在一起,此时,即可将两个轴连接在一起,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647439u所公开的一种联轴器,但在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将轴固定在主动节或从动节上时,由于用于固定的两个螺栓是相互独立的,进而在固定时,常常会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轴与主动节与连接套之间无法准确对齐,而提出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

<p>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右侧贴合设置有从动节,所述连接套的左侧贴合设置有主动节,所述连接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动节的右侧和从动节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与第一凹槽的内壁卡接,所述主动节的左侧和从动节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筒,所述矩形筒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表面与矩形筒的内壁接触,所述主动节的左侧和从动节的右侧均贴合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靠近连接套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矩形筒的表面接触,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表面和第二螺栓的表面均与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圆孔的内壁、第一螺栓的表面和第二螺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

5、优选的,所述矩形筒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下两侧和滑槽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与条形孔的内壁接触。

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前后两侧均粘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一侧粘接有按压环,所述第一螺栓的表面和第二螺栓的表面均与环形气囊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螺栓的表面和第二螺栓的表面均与按压环的内壁接触。

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连接块、第二螺栓和矩形筒的中心均在同一水平线上。

8、优选的,所述夹紧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橡胶条。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第二连接块将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连接在一起,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同步转动,同时,当第一螺栓或第二螺栓转动时,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螺纹筒的配合,使两个夹紧块能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夹紧块在夹紧轴后,可通过两个夹紧块使轴的轴线与连接套的轴线能自动对齐,从而使该活节联轴器结构在夹紧两个轴后,能自动的将两个轴的轴线对齐。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气囊和按压环,其中,当两个夹紧块夹紧轴时,通过螺纹筒对按压环的推力,使环形气囊膨胀,并通过膨胀后的环形气囊,使环形气囊的表面与矩形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此时,通过环形气囊与矩形筒之间的摩擦力,使调节杆在转动时所受的阻力增大,进而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在受到振动后不会转动,从而使固定在该活节联轴器结构上的轴不会因振动而发生松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包括连接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的右侧贴合设置有从动节(2),所述连接套(1)的左侧贴合设置有主动节(3),所述连接套(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主动节(3)的右侧和从动节(2)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卡块(5)的表面与第一凹槽(4)的内壁卡接,所述主动节(3)的左侧和从动节(2)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筒(6),所述矩形筒(6)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孔(7),所述圆孔(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9),所述螺纹筒(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所述第一连接块(10)的表面与矩形筒(6)的内壁接触,所述主动节(3)的左侧和从动节(2)的右侧均贴合设置有夹紧块(11),所述夹紧块(11)的靠近连接套(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壁与矩形筒(6)的表面接触,所述滑槽(12)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块(10)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8)包括第一螺栓(81),所述第一螺栓(8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82),所述第二连接块(8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83),所述第一螺栓(81)的表面和第二螺栓(83)的表面均与螺纹筒(9)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圆孔(7)的内壁、第一螺栓(81)的表面和第二螺栓(8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8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筒(6)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条形孔(13),所述第一连接块(10)的上下两侧和滑槽(12)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的表面与条形孔(13)的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82)的前后两侧均粘接有环形气囊(15),所述环形气囊(15)远离第二连接块(82)的一侧粘接有按压环(16),所述第一螺栓(81)的表面和第二螺栓(83)的表面均与环形气囊(15)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螺栓(81)的表面和第二螺栓(83)的表面均与按压环(16)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81)、第二连接块(82)、第二螺栓(83)和矩形筒(6)的中心均在同一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1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橡胶条(1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包括连接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的右侧贴合设置有从动节(2),所述连接套(1)的左侧贴合设置有主动节(3),所述连接套(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主动节(3)的右侧和从动节(2)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卡块(5)的表面与第一凹槽(4)的内壁卡接,所述主动节(3)的左侧和从动节(2)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筒(6),所述矩形筒(6)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孔(7),所述圆孔(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9),所述螺纹筒(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所述第一连接块(10)的表面与矩形筒(6)的内壁接触,所述主动节(3)的左侧和从动节(2)的右侧均贴合设置有夹紧块(11),所述夹紧块(11)的靠近连接套(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壁与矩形筒(6)的表面接触,所述滑槽(12)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块(10)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对准活节联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8)包括第一螺栓(81),所述第一螺栓(8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82),所述第二连接块(8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83),所述第一螺栓(81)的表面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赵朋军魏俊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洲传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