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2975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57
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包括:以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优化各设备的出力;在考虑新能源机组出力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地源热泵装置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改善能源互补能力并使其作为一种可调度资源参与系统的调度;在需求侧将柔性负荷分为可转移、可削减负荷作为可调度资源参与调度,平滑负荷曲线;通过算例分析可得:不考虑可调度资源出力顺序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及源荷匹配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地源热泵装置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改善能源互补能力在不考虑可调度资源出力顺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系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及源荷匹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化调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1、综合能源系统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集冷、热、天然气系统为一体的现代能源系统,由于综合能源系统中复杂的能源耦合情况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增加了综合能源系统调度的难度。近年来,随着负载侧可调度资源不断地丰富,这类问题有了改善可能,考虑风电、光伏、储能及负载侧可调度资源的协调运行成为了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主要趋势。

2、邱彬等建立考虑需求响应及阶梯碳交易的ies优化调度模型(计及需求响应和阶梯型碳交易机制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22,45(4):87-95,101),实现了系统低碳高效运行。方绍凤等(考虑电热多种负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微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20,32(1):50-57)将热负荷作为一种柔性负荷参与调度,建立热电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实现了系统中电、热负荷的优势互补。范宏等(考虑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规划.电测与仪表:1-9[2023-06-24])针对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在需求侧建立激励型需求响应模型,促进了风电消纳,实现了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高效运行。为进一步提高负荷参与调度的灵活性,刘蓉晖等(考虑用户侧柔性负荷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太阳能学报,2019,40(10):2842-2850.)将需求响应负荷分为可中断、可削减和可转移负荷,根据不同负荷具有不同的响应特性,分析负荷响应能力的不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证明了柔性负荷参与调度可合理调整负荷曲线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上述研究大多在负荷侧引入柔性负荷,提高了系统的调度能力,但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为提高源荷匹配度实现系统平稳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翟桥柱等(非预期性与全场景可行性:应对负荷与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的现状、挑战与未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20):6418-6433.)在优化调度的过程中考虑了新能源机组出力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刘志刚等(integrated optimaldispatching strategy considering power generation and consumptioninteraction.ieee access,2020,9:1338-1349.)以源侧效益和荷侧效益为目标,基于不同调度资源在响应能力上的差异提出综合优化调度策略,该策略最大程度上考虑了负荷侧的意愿,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新能源利用率,实现了系统的平稳运行。崔杨等(考虑风电消纳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经济调度.电网技术,2020,44(7):2474-2483.)提出一种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在源侧建立风力机-地源热泵模型以解耦传统的“以热定电”运行约束,在荷侧分析需求响应负荷的调度特性,通过协调源侧和荷侧的交互特性有效地提高了源荷匹配度。

3、综上,多数研究在需求响应和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上关注较多,很少结合以上两点考虑可调度资源在调度顺序上的不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研究可调度资源在调度顺序上的不同对综合能源系统造成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2、(1)解决了供给侧和负荷侧的可调度资源的调度问题,提出了调度策略及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在供给侧耦合了地源热泵作为可调度资源参与系统的调度,利用了地源热泵在消耗电能的同时可以高效地转换为冷负荷或热负荷的特性,提高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度,以系统的经济、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需求响应负荷以及地源热泵出力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3、(2)在需求侧考虑了负荷的需求响应,将负载侧调度资源分为可转移负荷及可削减负荷作为柔性负荷参与系统调度。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

6、步骤1:以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优化各设备的出力;

7、步骤2:在考虑新能源机组出力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地源热泵装置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改善能源互补能力并使其作为一种可调度资源参与系统的调度;;

8、步骤3:在需求侧将柔性负荷分为可转移、可削减负荷作为可调度资源参与调度,平滑负荷曲线;

9、步骤4:通过对华北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夏季典型日的供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得:不考虑可调度资源出力顺序的情况下,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有效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及源荷匹配能力。

10、有益效果

11、(1)利用可转移、可削减负荷作为柔性负荷,可以有效降低负荷的峰谷差。

12、(2)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证明了综合能源系统在地源热泵、可转移负荷、可削减负荷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在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13、(3)利用oef值的方法,证明了随机调度可以使地源热泵、可转移负荷、可削减负荷之间更好地相互配合,有效降低了系统的总成本,提高了系统调度的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1)为比较各种场景下不同调度方式的优势,引入能源匹配指标:现场能量分数OEF来描述源荷匹配关系;定义为系统发电量与负荷量之比,OEF越高则表示源荷匹配度越高,反之越低;其计算公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5.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1)为比较各种场景下不同调度方式的优势,引入能源匹配指标:现场能量分数oef来描述源荷匹配关系;定义为系统发电量与负荷量之比,oef越高则表示源荷匹配度越高,反之越低;其计算公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柔性负荷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如下内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鸣郑抗震王品张世康李智曹有霞邢思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