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组件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89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50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组件连接头,包括连接头底座、锁紧头、组件上盖、碟形弹簧、密封套;连接头底座为T形块状结构,由位于上方的水平板I和位于下方的竖直轴构成;锁紧头内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由共轴、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直径递增的上圆柱孔、中圆柱孔和下圆柱孔组成;组件上盖为倒T形块状结构,由位于上方的圆柱体和位于下方的水平板II构成,圆柱体内设中空部分;本技术的产品中,组件上机方式简便,上机过程组件转动角度小,密封套与连接头底座间挤压摩擦少,密封套变形小,密封性好,组件漏浆少,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有利于降低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丝设备,涉及一种纺丝组件连接头


技术介绍

1、目前,在长丝生产中,双组份产品迎来了发展爆发期,双组份产品涉及存在差异的两种组份,且两种组份熔体通过同一锭组件吐出,同时常规品种长丝也越来越采用24头甚至36头纺来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降低能耗,但是受限于箱体宽度,单纺位组件数不能太多。基于以上两点,逐渐出现了一锭组件对应两个熔体进口,组件上机密封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分为两种:一是上机时组件不转动,通过组件下方安装锁紧环将组件熔体进口与连接头组件出口对齐顶紧,但是方法比较复杂,且组件喷丝板下面缓冷区高度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灵活性差。二是,如图7所示,与普通组件一样采用螺纹连接,密封套为有一定硬度的软质金属,在组件上机时受组件和连接头间外力的挤压会产生形变,在组件旋转上机时,受挤压的密封套需要旋转两圈甚至三圈,密封套与连接头之间挤压摩擦距离长,变形大,这容易造成密封不严导致漏浆,长时间长距离摩擦也可能损坏连接头表面导致密封不严。

3、因此,研究一种纺丝组件连接头,以解决组件上机困难复杂且容易密封不严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纺丝组件连接头;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3、纺丝组件连接头,包括连接头底座、锁紧头、组件上盖、碟形弹簧、密封套;

4、连接头底座为t形块状结构,由位于上方的水平板i和位于下方的竖直轴构成;

5、锁紧头内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由共轴、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直径递增的上圆柱孔、中圆柱孔和下圆柱孔组成;为了方便组件上机和更好的卡紧组件,上圆柱孔套在连接头底座竖直轴上,为了防止左右偏移所以需设计尽量与连接头底座竖直轴直径差不多,既能方便套装也防止左右偏移,中圆柱孔内置蝶形弹簧和锁紧螺母,碟形弹簧一端支撑由固定在连接头底座上的锁紧螺母提供,另一端的支撑则依靠上圆柱孔直径比碟形弹簧外径小,从而碟形弹簧与上圆柱孔下表面刚性接触提供。安装碟形弹簧时需要通过下圆柱孔安装在中圆柱孔内,所以下圆柱孔直径需要大于中圆柱孔直径,因此设计成直径依次递增的上中下圆柱孔结构;

6、组件上盖为倒t形块状结构,由位于上方的圆柱体和位于下方的水平板ii构成,圆柱体内设中空部分;

7、锁紧头位于水平板i与水平板ii之间,锁紧头的上表面与水平板i的下表面接触,圆柱体插入下圆柱孔内,竖直轴位于台阶孔内且插入圆柱体的中空部分内;下圆柱孔的孔壁上设有内齿,圆柱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内齿配合的滑槽;内齿的上表面为水平面a;滑槽包括末段水平段,末段水平段由上槽壁、侧槽壁和下槽壁围成,上槽壁为水平面b;

8、碟形弹簧套在竖直轴上,位于台阶孔内,上端与中圆柱孔的上底面接触,下端与竖直轴固定连接,或者与固定在竖直轴上的部件的上表面接触;

9、连接头底座内设有连接头熔体入口,组件上盖内设有组件熔体入口,连接头熔体入口和组件熔体入口由沿高度方向顺序排列的多段构成,多段的数量大于1,连接头熔体入口的最下段为竖直段,组件熔体入口的初段即最上段为竖直段,密封套安插在组件熔体入口的初段内且从中露出一部分;

10、各部件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关系满足:沿同一方向旋转组件上盖时,在内齿与滑槽的配合下,前期组件上盖竖直上升至密封套与竖直轴接触,前期锁紧头固定不动,密封套与竖直轴接触后,组件上盖竖直上升较为困难,因此继续转动组件上盖时,内齿沿滑槽向下运动,内齿是锁紧头的一部分,所以带动整个锁紧头向下移动,由于碟形弹簧上端与中圆柱孔的上底面接触,下端与竖直轴固定连接,或者与固定在竖直轴上的部件的上表面接触,因此锁紧头向下移动的时候自然就压缩碟形弹簧,因此后期锁紧头竖直下降至水平面a与水平面b贴合,通过内齿与滑槽末端接触定位保证连接头熔体入口与组件熔体入口连通,后期组件上盖有旋转,基本不竖直上升,因密封套略有压缩,实际会有0.45~0.55mm的上升,后期碟形弹簧不断被压缩;

11、前期内齿在滑槽初段的时候,连接头底座和组件上盖及安装在组件上盖中的密封套是没有直接接触的,随着在内滑动到一定程度,密封套和连接头底座的竖直轴底部接触。继续施加外力,密封套为有一定硬度的金属材质,作为支撑使上盖和连接头底座相对距离上不发生变化,随着滑块要在滑槽内继续滑动,只能是带动锁紧头活动从而压缩碟形弹簧。此过程中碟形弹簧压缩量越大,其提供的回弹力越大,从而略微压缩密封套形成密封。当滑块滑动到滑槽末端,即水平面a和水平面b贴合后,密封套本身强度与碟形弹簧因压缩后的回弹力形成平衡。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是:碟形弹簧被压缩产生回弹力,当这个回弹力大于压缩密封套所需要的力时,密封套会被轻微压缩,密封套被压缩的同时,碟形弹簧有轻微回弹,总压缩量变小,所以其回弹力会变小,密封套不被压缩,滑块继续在滑槽内滑动,碟形弹簧压缩量继续增加,回弹力变大,继续压缩密封套,一直循环直到最后水平面a和b贴合,滑块到达滑槽末端定位停止,此时密封套有轻微压缩,碟形弹簧有一定压缩量具有回弹力,提供密封的力。最后水平面a和水平面b贴合后连接头熔体入口和组件熔体入口连通是由水平面b末端顶住内齿进行定位决定的,实际是需要与对齐连通才设计的这个定位位置。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3、如上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内齿和滑槽共三对,三个内齿环绕下圆柱孔的中心轴圆周均布,三个滑槽环绕圆柱体的中心轴圆周均布。

14、如上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滑槽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竖直段、初段竖直段、初段反坡段(作用是防止员工上组件时误操作未拧紧状态下组件脱落)、初段水平段和中段斜面段,其中,中段斜面段与末段水平段连接;

15、入口竖直段和初段竖直段都由侧槽壁围成;初段反坡段、初段水平段和中段斜面段都由上槽壁、侧槽壁和下槽壁围成;

16、初段竖直段的一个侧槽壁为竖直面c,初段反坡段的上槽壁为斜面d,初段水平段的上槽壁为水平面e,中段斜面段的上槽壁为斜面f;

17、斜面d连接竖直面c与水平面e,斜面d与竖直面c的连接位置位于水平面e的下方,斜面f连接水平面e和水平面b,水平面e位于水平面b的上方。

18、如上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都为矩形面,矩形面包含两条相邻的边,分别为边i和边ii,各矩形面的边i相互平行或重合且长度都等于4.0~4.5mm,相邻两矩形面的边ii相互连接,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的边ii的长度分别对应为6~7mm、1~2mm、9~10mm、24~25mm和9~10mm;主要针对于该种类型的组件设置成此种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的边ii的尺寸,对于不同大小的同规格组件,尺寸相应要比例的放大和缩小,上述的组件连接头是以组件上盖的圆柱体外径为66mm所设计;在该种规格的尺寸下,连接头的内齿与滑槽相互匹配,互相啮合;斜面d只是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底座(1)、锁紧头(2)、组件上盖(6)、碟形弹簧(3)、密封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内齿(9)和滑槽(10)共三对,三个内齿(9)环绕下圆柱孔的中心轴圆周均布,三个滑槽(10)环绕圆柱体的中心轴圆周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滑槽(1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竖直段、初段竖直段、初段反坡段(17)、初段水平段(14)和中段斜面段(15),其中,中段斜面段(15)与末段水平段(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都为矩形面,矩形面包含两条相邻的边,分别为边I和边II,各矩形面的边I相互平行或重合且长度都等于4.0~4.5mm,相邻两矩形面的边II相互连接,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的边II的长度分别对应为6~7mm、1~2mm、9~10mm、24~25mm和9~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斜面D与竖直面C的连接位置与水平面B的高度差大于密封套(5)从组件熔体入口(11)的初段露出部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头熔体入口(7)的各段的内径相同都为d,密封套(5)的内径同连接头熔体入口(7),组件熔体入口(11)除了初段以外各段的内径相同都为d,组件熔体入口(11)的初段的内径为d+2t,t为密封套(5)的壁厚,d为7±0.05mm,t为1.5~1.52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组件熔体入口(11)由沿高度方向顺序排列的初段、中段和后段组成,初段与中段都为竖直段且二者共轴,后段为倾斜段,中段到后段为圆弧自然过渡;初段的长度5±0.05mm,中段的长度为2±0.05mm,后段的长度为28~3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竖直轴的长度为h1,锁紧头(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A的间距为h2,水平面B与组件熔体入口(11)的初段的间距为h4,0<h2+h4-h1<密封套(5)从组件熔体入口(11)的初段露出部分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3)的下端与固定在竖直轴上的部件的上表面接触,固定在竖直轴上的部件为锁紧螺母(4),锁紧螺母(4)与竖直轴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锁紧螺母(4)与中圆柱孔的上底面的间距为h3,碟形弹簧(3)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三个碟簧片构成,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为倒锥形结构,中间弹簧片为锥形结构,三个碟簧片厚度总和<h3<三个碟簧片高度总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底座(1)、锁紧头(2)、组件上盖(6)、碟形弹簧(3)、密封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内齿(9)和滑槽(10)共三对,三个内齿(9)环绕下圆柱孔的中心轴圆周均布,三个滑槽(10)环绕圆柱体的中心轴圆周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滑槽(1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竖直段、初段竖直段、初段反坡段(17)、初段水平段(14)和中段斜面段(15),其中,中段斜面段(15)与末段水平段(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都为矩形面,矩形面包含两条相邻的边,分别为边i和边ii,各矩形面的边i相互平行或重合且长度都等于4.0~4.5mm,相邻两矩形面的边ii相互连接,竖直面c、斜面d、水平面e、斜面f和水平面b的边ii的长度分别对应为6~7mm、1~2mm、9~10mm、24~25mm和9~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斜面d与竖直面c的连接位置与水平面b的高度差大于密封套(5)从组件熔体入口(11)的初段露出部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组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头熔体入口(7)的各段的内径相同都为d,密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怀林金管范吕志斌贾锋王永锋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