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及用电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86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4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用电终端,电池组件包括钢片支架和电池,钢片支架包括容纳槽和连接件,电池收容于容纳槽,连接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用电终端连接,沿垂直于电池的厚度方向的方向,电池与钢片支架之间注塑形成有注塑件。沿垂直于电池的厚度方向的方向,电池与钢片支架之间注塑形成有注塑件,通过注塑件对电池的四周进行固定,一方面能够达到对电池进行固定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电池与钢片支架可以紧密接触,方便电池使用过程中热量向外界传递,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在电池与钢片支架之间注塑,还能够提高电池组件的机械强度,钢片支架的厚度可以减薄,有利于进一步减薄电池组件的厚度,从而能够提升电池容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安装,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用电终端


技术介绍

1、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对手机的散热以及安全拆卸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传统的电池组件通过粘结件固定于中框,该固定方式难以满足安全拆卸的要求,并且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难以向外界传递,电池内部热量集聚过多而导致电池存在爆炸的风险。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用电终端,以满足用户对用电终端轻薄化和大电池容量的需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钢片支架和电池,所述钢片支架包括容纳槽和连接件,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用电终端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所述电池与所述钢片支架之间注塑形成有注塑件。

3、本方案中,沿垂直于电池的厚度方向的方向,电池与钢片支架之间注塑形成有注塑件,通过注塑件对电池的四周进行固定,一方面能够达到对电池进行固定的目的,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钢片支架和电池,所述钢片支架包括容纳槽和连接件,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用电终端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所述电池与所述钢片支架之间注塑形成有注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支架包括承载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均与所述承载面连接,所述承载面、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钢片支架和电池,所述钢片支架包括容纳槽和连接件,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容纳槽,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与外部用电终端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所述电池与所述钢片支架之间注塑形成有注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支架包括承载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均与所述承载面连接,所述承载面、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平行于所述承载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两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连接件设有被配置为与所述外部用电终端连接的第一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一粘接件,所述第一粘接件粘接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承载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粘接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和/或,所述电池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所述第二粘接件远离所述承载面一侧与所述承载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靠近所述承载面一侧与所述承载面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或者所述第四侧壁设有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三侧壁或者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保护板组件,所述保护板组件包括基板和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基板设于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极耳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清莫湾湾杨书俊宁顺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