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及工作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及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2482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内部设置有风力回收装置,所述风力回收装置包括安装环,所述通风口的上下两侧内壁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安装环滑动夹持于两个延伸板之间,且安装环可旋转,所述安装环的外壁呈圆周均匀分布有风力叶片,所述安装环的内壁均匀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一侧为开口状,且开口侧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对中块,所述对中块的一侧设置有罗茨泵壳,所述罗茨泵壳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泵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再生,具体为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风力发电系统是另一种常见的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可以通过在建筑物屋顶或附近设置风力发电机组来收集风能,转换成电能供建筑使用。

2、现有的电力供应建筑会在周边开设许多通风口,以供内部的电力设备进行通风散热,根据外部的风向将冷空气吹入建筑内部,但是这部分风力往往会直接浪费掉,无法进行回收,不能高效地进行回收利用。因此,设计能源利用率高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内部设置有风力回收装置及工作方法。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风力回收装置包括安装环,所述通风口的上下两侧内壁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安装环滑动夹持于两个延伸板之间,且安装环可旋转,所述安装环的外壁呈圆周均匀分布有风力叶片。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环的内壁均匀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一侧为开口状,且开口侧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对中块,所述对中块的一侧设置有罗茨泵壳,所述罗茨泵壳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泵轴,所述泵轴的外部通过焊接固定有泵叶,所述泵轴的一端延伸出罗茨泵壳的侧壁,且泵轴的一端与对中块为配合结构。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对中块的一端安装有摩擦耦合片,所述摩擦耦合片与泵轴相互抵持接触。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罗茨泵壳的上下两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与建筑本体的外壁通过焊接固定,位于建筑本体同侧的若干个罗茨泵壳通过流通管道相互贯通连接,所述罗茨泵壳的两端之间贯通连接有液压电机,所述液压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矩连接有转矩发电机,所述转矩发电机的输出端电连接至外部电网。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罗茨泵壳的两端与液压电机之间设置有两位两通换向阀,所述两位两通换向阀安装在流通管道上,所述罗茨泵壳的输出端口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两位两通换向阀通过外部控制系统电连接。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中间柱的一侧开设有槽,且槽内通过焊接固定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部转动套接有运动板,所述泵轴的一端外壁均匀安装有三角齿圈,所述三角齿圈与运动板相接触,所述运动板与槽的一侧内壁夹持设置有弹性张合片,所述运动板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安装有侧向推钮。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

10、s1、当外界的风吹过通风口时,风力带动风力叶片转动,并且将转动力矩传递至泵轴,驱动其转动;

11、s2、泵叶的转动会使得液体泵送至液压电机的输入端,然后液压电机的输出端运转,将转矩传递至转矩发电机进行发电,后将电能进行存储;

12、s3、当出现风向转变时,液体流向转换,切换两位两通换向阀的导向,使得连接液压电机的出入口对调,继续进行发电;

13、s4、当拆卸罗茨泵壳时,将侧向推钮向内按动,运动板移开,并将泵轴取出。

14、将通风口上设置多个叶片,当风由外向内或者由内向外吹过建筑时,会将这部分风力进行转化,进行风力能源的回收,提升电力供应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能环保。

15、当进行工作时,首先风能会带动风力叶片转动,从而将风力转化为安装环的转动力,延伸板用于保持安装环的位置,使其顺利转动的同时不至于向下落下,延伸板与安装环的接触侧较佳地设置有灵活转动的滚轴或者滚珠,可以降低两者的摩擦力,更加方便转动。

16、当进行安装环的转动时,会将转动力矩传递至泵轴处,并且带动泵轴转动,泵叶会连同进行旋转,此时会将罗茨泵壳内的液体由上而下进行泵送或者由下而上进行泵送,从而将转动的力转化为液体的液压,便于集中收集动能,无需设置多个发电机,且可长距离传递动能。

17、当使用时,通过流通管道传递液压力,并且将液压力传给至液压电机,液压电机运作时会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化为转动的动能,并且将动能传递至转矩发电机,便于传输转动力矩,并转为电能。

18、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风力回收装置收集到的气流差异,通过罗茨泵壳和液压电机将其转换成电能,最终输出到外部电网中,实现能源的回收和利用,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静性,减少噪声和震动对建筑和居民的影响。

19、由于建筑本体的四个方向的风力方向不一致,有的朝向会向外吹,有的朝向会向内吹气,正向的风向会导致正向的压力,反向的方向会导致压力降低,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压力,从而使得两位两通换向阀正确地接通,使得液压电机的进入端口刚好具有正压,出端口具有负压,便于将液体的动能进行汇聚;这种设计的工作原理是,当罗茨泵壳启动时,通过两位两通换向阀将液压油进入液压电机的一端,使罗茨泵转动并将介质吸入,然后将介质压缩后从另一端排出。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介质的压力,并通过外部控制系统对液压电机和两位两通换向阀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0、安装时将侧向推钮向内挤压,并且将滑块带动滑动,使得运动板的一端翘起,便于泵轴的放入,放入后,由于三角齿圈的阻挡作用,会将泵轴限制在槽内,防止泵轴脱落的同时不妨碍泵轴的转动,当拆卸时重新使得弹性张合片进行压缩,会使得两者脱离。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通风口上设置多个叶片,当风由外向内或者由内向外吹过建筑时,会将这部分风力进行转化,进行风力能源的回收,提升电力供应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能环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1),所述建筑本体(1)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通风口(2),所述通风口(2)的内部设置有风力回收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回收装置(3)包括安装环(31),所述通风口(2)的上下两侧内壁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纵向板(36),所述纵向板(36)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有延伸板(361),所述安装环(31)滑动夹持于两个延伸板(361)之间,且安装环(31)可旋转,所述安装环(31)的外壁呈圆周均匀分布有风力叶片(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31)的内壁均匀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中间柱(331),所述中间柱(331)的一侧为开口状,且开口侧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对中块(332),所述对中块(332)的一侧设置有罗茨泵壳(34),所述罗茨泵壳(34)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泵轴(342),所述泵轴(342)的外部通过焊接固定有泵叶(341),所述泵轴(342)的一端延伸出罗茨泵壳(34)的侧壁,且泵轴(342)的一端与对中块(332)为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块(332)的一端安装有摩擦耦合片(334),所述摩擦耦合片(334)与泵轴(342)相互抵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罗茨泵壳(34)的上下两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流通管道(35),所述流通管道(35)与建筑本体(1)的外壁通过焊接固定,位于建筑本体(1)同侧的若干个罗茨泵壳(34)通过流通管道(35)相互贯通连接,所述罗茨泵壳(34)的两端之间贯通连接有液压电机(37),所述液压电机(37)的输出端通过转矩连接有转矩发电机(371),所述转矩发电机(371)的输出端电连接至外部电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罗茨泵壳(34)的两端与液压电机(37)之间设置有两位两通换向阀(39),所述两位两通换向阀(39)安装在流通管道(35)上,所述罗茨泵壳(34)的输出端口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38),所述压力传感器(38)与两位两通换向阀(39)通过外部控制系统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331)的一侧开设有槽,且槽内通过焊接固定有销轴(333),所述销轴(333)的外部转动套接有运动板(335),所述泵轴(342)的一端外壁均匀安装有三角齿圈(336),所述三角齿圈(336)与运动板(335)相接触,所述运动板(335)与槽的一侧内壁夹持设置有弹性张合片(337),所述运动板(335)的一端铰接有滑块(339),所述滑块(339)的一端安装有侧向推钮(33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1),所述建筑本体(1)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通风口(2),所述通风口(2)的内部设置有风力回收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回收装置(3)包括安装环(31),所述通风口(2)的上下两侧内壁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纵向板(36),所述纵向板(36)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有延伸板(361),所述安装环(31)滑动夹持于两个延伸板(361)之间,且安装环(31)可旋转,所述安装环(31)的外壁呈圆周均匀分布有风力叶片(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31)的内壁均匀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中间柱(331),所述中间柱(331)的一侧为开口状,且开口侧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对中块(332),所述对中块(332)的一侧设置有罗茨泵壳(34),所述罗茨泵壳(34)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泵轴(342),所述泵轴(342)的外部通过焊接固定有泵叶(341),所述泵轴(342)的一端延伸出罗茨泵壳(34)的侧壁,且泵轴(342)的一端与对中块(332)为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块(332)的一端安装有摩擦耦合片(334),所述摩擦耦合片(334)与泵轴(342)相互抵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应建筑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磊胡莹坚鲍科峰尹金戈胡迪高家绪戚文杰高杰潘松法郑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聪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