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18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房屋主体具有房顶和周壁,房顶内具有中空结构,房顶的四周均设置进风口,进风口连通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设置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房屋主体内放置蓄电池,风力发电机通过电路连接蓄电池,周壁具有中空夹层,房顶的中空结构与周壁的中空夹层通过若干通风孔相连通,周壁的底边处开设至少一个出风口,出风口连通中空夹层;房顶的外顶面上设置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电路连接蓄电池,周壁内安设电热板,蓄电池通过电路连接电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白天利用风流循环结构对房屋进行隔热降温,同时风能、光能同时储电,夜晚通过电能转换成热能,对室内加温保暖,使房屋内不受外界温差影响。外界温差影响。外界温差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节能建筑,特别是一种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

技术介绍

[0002]节能房屋为通过采用铝合金外遮阳卷帘、中空玻璃、中水回收利用、地板式电采暖等技术,并使用新型节能围护体系和综合节能技术措施,使采暖地区的住宅采暖能耗降低,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目标,并具有良好的居住功能和环境质量的住宅称为节能住宅引。
[0003]风能是指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就地可取无需运输风能本身是免费的,就地取材开发风能是解决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风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给空气带来污染,也不破坏生态,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
[0004]但现有建筑中利用风能进行节能的措施却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风能降温、储电,通过光能储电,通过电能保暖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具有房顶和周壁,所述房顶内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房顶的四周均设置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所述房屋主体内放置蓄电池,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周壁具有中空夹层,所述房顶的中空结构与所述周壁的中空夹层通过若干通风孔相连通,所述周壁的底边处开设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中空夹层;所述房顶的外顶面上设置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周壁内安设电热板,所述蓄电池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电热板。
[0007]本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的作用方式为,在白天强烈的阳光下,风流由进风口进入中空结构,而后经过通风孔流经全部周壁的中空夹层,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由此持续有风流从房屋主体的中空腔内流动,利用持续流动的风体,一则隔离炙热阳光,避免屋内升温过快、过高,二则通过风流持续带走热量,使室内保持凉爽。另外风流转动风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至蓄电池内。白天房顶上的太阳能板吸收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存储至蓄电池内。夜晚时,通过蓄电池向电热板供电,使电热板发热从而加热周壁中空夹层中的空气,对室内实现升温、保温作用。
[0008]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房顶的中空结构具体为相交织形成的若干风道,所述风力发电机安设于所述风道的交织位置。
[0009]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进风口呈喇叭型,所述进风口的大径口朝外,所述进风口的小径口朝内。外口大、内口小利于风流由外部聚拢至中空结构内
部。
[0010]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进风口的外端口上设置进风挡盖,所述进风挡盖的边沿与所述进风口边沿形成铰接,所述进风挡盖的铰接轴由摆转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进风挡盖的内侧面上贴附密封垫。
[0011]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出风口呈喇叭型,所述出风口的大径口朝内,所述出风口的小径口朝外。内口大、外口小利于对中空夹层内的空气进行保留,以延长风流在中空夹层中滞留的时间。
[0012]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出风口的内端口上设置出风挡盖,所述出风挡盖由推拉液压缸驱动连接,所述推拉液压缸位于所述周壁的中空夹层内。
[0013]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房屋主体内还安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计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摆转电机和所述推拉液压缸。控制器根据计时器的时间设定,在白天的时间段内,自动操控摆转电机转动掀起进风挡盖使进风口畅通,自动操控推拉液压缸回缩拉起出风挡盖使出风口畅通。在夜晚的时间段内,自动操控摆转电机转动盖合进风挡盖使进风口封闭,自动操控推拉液压缸伸出出风挡盖封闭出风口;同时自动操控开启蓄电池对电热板的供电开关。
[0014]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房屋主体内还放置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红外遥控所述控制器。通过遥控器还可以人为发出调控信号,进行人为操控进风口、出风口的开闭状态,还可遥控蓄电池对电热板的供电开关。
[0015]在上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中,所述电热板内盘设发热电阻丝。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节能房屋特别适用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或季节,在白天利用风流循环结构对房屋进行隔热降温,同时风能、光能同时储电,夜晚通过电能转换成热能,对室内加温保暖,由此使房屋内不受外界温差影响,保持在适宜温度,提升人体舒适度。另外减省制冷和供热设备的耗能,实现自然能源的无污染利用。还通过智能操控,实现对进风口和出风口自动开合,同时可根据居住者自身需求进行相应人工调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房顶;2、摆转电机;3、进风挡盖;4、风力发电机;5、太阳能板;6、蓄电池;7、周壁;8、电热板;9、推拉液压缸;10、出风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房屋主体具有房顶1和周壁7,房顶1内具有中空结构,房顶1 的四周均设置进风口,进风口连通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设置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4,房屋主体内放置蓄电池6,风力发电机4 通过电路连接蓄电池6,周壁7具有中空夹层,房顶1的中空结构与周壁7的中空夹层通过若干通风孔相连通,周壁7的底边处开设至少一个出风口,出风口连通中空夹层;房顶1的外顶面上设置太阳能
板5,太阳能板5通过电路连接蓄电池6,周壁7内安设电热板8,蓄电池6通过电路连接电热板8。
[0022]房顶1的中空结构具体为相交织形成的若干风道,风力发电机4安设于风道的交织位置。
[0023]进风口呈喇叭型,进风口的大径口朝外,进风口的小径口朝内。外口大、内口小利于风流由外部聚拢至中空结构内部。
[0024]进风口的外端口上设置进风挡盖3,进风挡盖3的边沿与进风口边沿形成铰接,进风挡盖3的铰接轴由摆转电机2驱动连接,进风挡盖3的内侧面上贴附密封垫。
[0025]出风口呈喇叭型,出风口的大径口朝内,出风口的小径口朝外。内口大、外口小利于对中空夹层内的空气进行保留,以延长风流在中空夹层中滞留的时间。
[0026]出风口的内端口上设置出风挡盖10,出风挡盖10由推拉液压缸9驱动连接,推拉液压缸9位于周壁7的中空夹层内。
[0027]房屋主体内还安装控制器,控制器内设置计时器,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摆转电机2和推拉液压缸9。
[0028]电热板8内盘设发热电阻丝。
[0029]本风能与光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具有房顶和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顶内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房顶的四周均设置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至少一台风力发电机,所述房屋主体内放置蓄电池,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周壁具有中空夹层,所述房顶的中空结构与所述周壁的中空夹层通过若干通风孔相连通,所述周壁的底边处开设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中空夹层;所述房顶的外顶面上设置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周壁内安设电热板,所述蓄电池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电热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顶的中空结构具体为相交织形成的若干风道,所述风力发电机安设于所述风道的交织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呈喇叭型,所述进风口的大径口朝外,所述进风口的小径口朝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与光能交替式节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磊胡莹坚尹金戈高杰杜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聪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