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电极阵列及制备方法、微针阵列贴片式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175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08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针电极阵列及制备方法、微针阵列贴片式传感装置,所述微针电极阵列包括若干个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所述工作电极以所述对电极为中心,均匀排布在所述对电极的周围,所述参比电极与任一所述工作电极间隔布置,所述参比电极与所述对电极间隔布置;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对电极和所述参比电极的尖端部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隔离外部环境的溶胀树脂层,且所述溶胀树脂层吸水后呈三维多孔立体结构。微针电极是电化学传感装置的核心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微针电极的针尖传感区域均涂覆有溶胀树脂层,可以有效保护电极界面不受污染,减少皮下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微针电极及制备方法、微针阵列贴片式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穿戴式传感器成为研究热点,在早期疾病诊断和日常医疗保健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可穿戴传感器通常可分为两类,即非侵入式设备和侵入式设备。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者,其原始生物样本主要是汗液、唾液或提取的组织间液。尽管非侵入式设备具有无创便携的优势,但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主要原因是表皮分泌物中生物标志物浓度与内源性体液(如血液)中生物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皮下细胞间液中生物小分子标记物的含量与血液中的小分子标记物含量高度相关,用于组织液分析的微创式可穿戴设备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关注。

2、其中,基于微针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作为微创式设备的典型代表,由于微针的为侵入性作用形式,可以深入组织深处执行功能,且受益于微小的尺寸和精细的结构,其对于样本量的依赖性较小,可实现对组织间液的高效检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原位监测皮下生物标志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所述工作电极以所述对电极为中心,均匀排布在所述对电极的周围,所述参比电极与任一所述工作电极间隔布置,所述参比电极与所述对电极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中部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中部是位于远离所述尖端部2~4mm,宽度为2~3mm的区域;和/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环氧树脂层;和/或,

4.一种微针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p>5.如权利要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所述工作电极以所述对电极为中心,均匀排布在所述对电极的周围,所述参比电极与任一所述工作电极间隔布置,所述参比电极与所述对电极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中部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中部是位于远离所述尖端部2~4mm,宽度为2~3mm的区域;和/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环氧树脂层;和/或,

4.一种微针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离子溅射法在第一金属微针表面形成贵金属层的具体步骤为:采用带有贵金属靶源的离子溅射仪在所述第一金属微针的表面溅射贵金属,溅射时间为1~6min;和/或,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微针表面改性之前,还包括将所述金属微针进行清洗、脱脂、除锈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春刘家希刘江杨娇刘育坚彭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