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38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35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形鼻膜,包括:两个支撑环,支撑环与鼻腔入口形状匹配;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个支撑环;与两个支撑环一一对应的两个支撑笼,支撑笼整体呈口袋状且遍布多个通孔,支撑笼的开口端与支撑环相连,支撑笼与鼻腔内壁形状匹配;以及纳米纤维防护膜,纳米纤维防护膜设置在支撑笼的表面,纳米纤维防护膜具有3D交错分布的空隙,空隙尺寸小于过敏源颗粒的尺寸。根据本技术的隐形鼻膜,支撑环和支撑笼的造型与人体鼻腔匹配,佩戴方便、体积小巧,并且纳米纤维防护膜的空隙尺寸小于过敏源颗粒尺寸,能够有效过滤过敏源,因此能够降低过敏源颗粒侵袭用户呼吸道的概率,实现个人卫生防护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个人防护用品,特别地涉及一种隐形鼻膜


技术介绍

1、据调查,我国民众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高达25%,发病时会伴随鼻塞、鼻涕、鼻痒、喷嚏等多种症状,使患者身心俱疲。过敏源颗粒包括花粉、灰尘、宠物毛发、异体蛋白等待,大多数过敏源颗粒的尺寸在5至50微米的范围。由于过敏病症很难完全治愈,而且由于过敏源种类繁多,所以在减少用药量的前提下,日常防护尤为重要。因此亟待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过滤过敏源的、适用于安装在鼻腔内部的个人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隐形鼻膜,其能够降低过敏源颗粒侵袭用户呼吸道的概率,实现个人卫生防护目的。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鼻膜,包括:两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鼻腔入口形状匹配;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环;与所述两个支撑环一一对应的两个支撑笼,所述支撑笼整体呈口袋状且遍布多个通孔,所述支撑笼的开口端与所述支撑环相连,所述支撑笼与鼻腔内壁形状匹配;以及纳米纤维防护膜,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设置在所述支撑笼的表面,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具有3d交错分布的空隙,所述空隙尺寸小于过敏源颗粒的尺寸。

3、可选地,所述支撑笼为单层结构,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设置在单层的支撑笼的外表面;或者,所述支撑笼为双层结构,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设置在两层支撑笼中间。

4、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由静电纺丝方法制备。

5、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空隙平均直径为50至3000纳米。

6、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纳米纤维丝经为10至1000纳米。

7、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纳米纤维厚度为1至20微米。

8、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浸润有功能药物。

9、可选地,所述支撑笼的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者菱形,所述支撑笼的通孔的直径为2至4毫米。

10、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合成树脂条,所述合成树脂条长径比大于20。

11、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的内部具有强化芯丝。

12、根据本技术的隐形鼻膜,支撑环和支撑笼的造型与人体鼻腔匹配,佩戴方便、体积小巧,并且纳米纤维防护膜的空隙尺寸小于过敏源颗粒尺寸,能够有效过滤过敏源,因此能够降低过敏源颗粒侵袭用户呼吸道的概率,实现个人卫生防护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空隙平均直径为50至300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纳米纤维丝经为10至100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纳米纤维厚度为1至2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浸润有功能药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笼的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者菱形,所述支撑笼的通孔的直径为2至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合成树脂条,所述合成树脂条长径比大于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内部具有强化芯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空隙平均直径为50至300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纳米纤维丝经为10至100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防护膜中的纳米纤维厚度为1至20微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若楠朱丽刘向文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鼎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