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136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33
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泄压腔,壳体的一端连接于进水管道,另一端安装有具有排气孔的端盖,排气孔连通于泄压腔,端盖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容置腔,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沿排气孔轴向滑动的止水部,使得止水部在进水时被水体顶推从而密封抵接并关闭排气孔且在停止进水时止水部因其自重自动回落。在管路水压较高的情况下开启冲刷功能,其冲刷水先行流入泄压腔内,泄压腔内的空气经排气孔排出,止水部在水流压力下上升,直至密封抵接并关闭排气孔,防止水体泄露影响水压。管路开启的同时泄压装置同时启动,不存在延时现象。由于止水部设于进水管道的支路上,并不会影响进水主管道的流量,避免在低压下出现无法使用冲刷功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锤消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锤泄压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大量的智能坐便器采用水泵或电控阀门来实现冲刷,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管路水压较高的情况下启用坐便器的冲刷功能,在水泵或电控阀门开启的瞬间,管路内会产生水击效应,导致冲刷水会顺着坐便器内沿漂到陶瓷座圈面上或溅出,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

2、基于此,现有技术多采用限流片或限流器来限制管路内水流的流量来解决漂水问题,但存在以下问题:1)增加限流片后会减少了管路内水流的流量,尤其是在低水压情况下启动冲刷功能,将导致水流冲刷压力不足,无法保证坐便器内壁面的完整清洁以及排泄物的正常排放;2)实践证明,限流片稳定管内流量稳定需要一定的时间,瞬间开阀引起的水锤效应持续时间短,因此在限流片还未实现管内稳流的情况下就已经产生漂水或溅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锤泄压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泄压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于进水管道,另一端安装有具有排气孔的端盖,所述排气孔连通于所述泄压腔,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沿所述排气孔轴向滑动的止水部,使得所述止水部在进水时被水体顶推从而密封抵接并关闭所述排气孔且在停止进水时所述止水部因其自重自动回落。

4、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部包括止水浮子和密封膜片,所述止水浮子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排气孔内,所述止水浮子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膜片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密封膜片用于关闭所述排气孔。

5、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盘部和插接部,所述圆盘部和插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密封膜片搭接于所述圆盘部表面,所述插接部滑动配合于所述排气孔内。

6、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由多个支撑片绕所述插接部中轴线阵列形成,多个所述支撑片之间设有泄气间隙,便于排出所述泄压腔内的空气。

7、进一步的,所述圆盘部的底部为弧形底面,便于将水体引导至所述容置腔内,避免水体回流。

8、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底面为朝向所述止水浮子上移方向凹陷的球面。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进水管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端盖的插接凹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有连通于所述进水管道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连通于所述泄压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腔的第二水道,所述泄压腔的过水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水道的过水截面积,所述第二水道的过水截面积小于所述圆盘部的面积。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端盖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紧固件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从而将所端盖锁紧于所述插接凹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设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的外壁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密封圈使得所述插接凸部与插接凹槽之间形成密封配合。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在管路水压较高的情况下开启冲刷功能,其冲刷水先行流入泄压腔内,泄压腔内的空气经排气孔排出,止水部在水流压力下上升,直至密封抵接并关闭排气孔,防止水体泄露影响水压。因此,管路开启的同时该泄压装置同时启动,因此不存在延时现象。另外,由于止水部设于进水管道的支路上,并不会影响进水主管道的流量,从而避免在低压情况下出现无法正常使用智能坐便器冲刷功能的情况。

15、2、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止水部包括止水浮子和安装于止水浮子的密封膜片,密封膜片用于密封抵接并关闭排气孔,且止水浮子包括圆盘部和插接部。插接部滑动配合于所述排气孔内,且插接部由多个支撑片构成,多个支撑片之间设有泄气间隙,便于快速排出泄压腔内的空气。

16、3、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圆盘部的底部为弧形底面,该弧形底面为朝向所述止水浮子上移方向凹陷的球面。便于将水体引导至所述容置腔内,避免水体回流。

17、4、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泄压腔的过水截面积大于第一水道过水截面积,降低进入泄压腔内的水体的流速;第二水道的过水截面积小于圆盘部的面积,使得水体直接流向作用于止水部,使止水部快速上升密封抵接并关闭排气孔,避免水体绕过止水部从排气孔中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泄压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于进水管道,另一端安装有具有排气孔的端盖,所述排气孔连通于所述泄压腔,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沿所述排气孔轴向滑动的止水部,使得所述止水部在进水时被水体顶推从而密封抵接并关闭所述排气孔且在停止进水时所述止水部因其自重自动回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包括止水浮子和密封膜片,所述止水浮子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排气孔内,所述止水浮子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膜片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密封膜片用于关闭所述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盘部和插接部,所述圆盘部和插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密封膜片搭接于所述圆盘部表面,所述插接部滑动配合于所述排气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由多个支撑片绕所述插接部中轴线阵列形成,多个所述支撑片之间设有泄气间隙,便于排出所述泄压腔内的空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部的底部为弧形底面,便于将水体引导至所述容置腔内,避免水体回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底面为朝向所述止水浮子上移方向凹陷的球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进水管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端盖的插接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有连通于所述进水管道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连通于所述泄压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腔的第二水道,所述泄压腔的过水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水道的过水截面积,所述第二水道的过水截面积小于所述圆盘部的面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端盖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紧固件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从而将所端盖锁紧于所述插接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的外壁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密封圈使得所述插接凸部与插接凹槽之间形成密封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泄压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于进水管道,另一端安装有具有排气孔的端盖,所述排气孔连通于所述泄压腔,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沿所述排气孔轴向滑动的止水部,使得所述止水部在进水时被水体顶推从而密封抵接并关闭所述排气孔且在停止进水时所述止水部因其自重自动回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包括止水浮子和密封膜片,所述止水浮子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排气孔内,所述止水浮子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膜片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密封膜片用于关闭所述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盘部和插接部,所述圆盘部和插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密封膜片搭接于所述圆盘部表面,所述插接部滑动配合于所述排气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由多个支撑片绕所述插接部中轴线阵列形成,多个所述支撑片之间设有泄气间隙,便于排出所述泄压腔内的空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锤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部的底部为弧形底面,便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黄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