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弯机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及包含其的折弯机。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对板料折弯过程中产生的挠度问题进行补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液压式,即将机床补偿装置基体设置为竖直并列的三块立板,在立板中间设置3-5个不等的液压油缸(油缸安坐在前、后两块立板上,活塞杆作用于中间立板上),利用液压控制油缸对安装折弯下模的中间立板施加力,从而将中间立板形成微观上的上拱曲线(即让下模产生均匀一致的上顶力)从而实现挠度补偿;另外一种式机械式,在补偿装置基体的立板上安装一套模块化的机械式波浪板(中间与两端的耦合动楔块有不同的斜度),通过根据经验预先设置的拉伸位移形成一个上拱曲线(面),折弯时压紧板料的力驱使下模底面去贴紧该上拱曲线(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下模产生均匀一致的上顶力。
2、第一种的液压油缸补偿方式,对不同折弯机的规格参数、板料材质厚度差异均可以得到比较完美的挠度补偿效果,但需要在机床中安装配置液压控制系统和油缸,使得整机成本、维修成本都很高,设备漏油等稳定性底;第二种机械波浪板式,可以方便实现模块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偿装置基体、下模机构和挠度补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在折弯长度方向上限定尺寸的顶压区域,所述顶压组件位于所述顶压区域内,挠度补偿机构向顶压区域施加总驱动力并将所述总驱动力沿长度方向分散至顶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基体的顶部具有凹槽,下模机构位于所述凹槽上,补偿装置基体与下模机构围成容纳挠度补偿机构且容积可变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偿装置基体、下模机构和挠度补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在折弯长度方向上限定尺寸的顶压区域,所述顶压组件位于所述顶压区域内,挠度补偿机构向顶压区域施加总驱动力并将所述总驱动力沿长度方向分散至顶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基体的顶部具有凹槽,下模机构位于所述凹槽上,补偿装置基体与下模机构围成容纳挠度补偿机构且容积可变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隔板和固定于补偿装置基体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隔板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为互不相通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顶压组件为填充于所述无杆腔内的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组件为沿折弯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第一动滑轮,所述挠度补偿机构还包括驱动轮、固定轮、沿折弯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第一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固定轮和驱动轮与补偿装置基体连接,第一动滑轮活动设置于补偿装置基体内;钢带一端缠绕在驱动轮上,钢带另一端交替穿过第一动滑轮和第一定滑轮,最后固定在固定轮上;下模机构的下表面由第一动滑轮带动上下变形;所述第一动滑轮的中心轴与下模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一动滑轮与下模机构转动连接,第一定滑轮所在高度高于第一动滑轮所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挠度自适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均同轴设置有两个,固定轮设置有两个,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