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123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涉及建筑模型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构体,支撑构体的是由两个横向板件与两个纵向板件构成,支撑构体两个横向板件与两个纵向板件之间的交叉处固定安装有纵向龙骨架,纵向龙骨架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槽,纵向龙骨架的一侧矩形槽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拼装组件,通过设置的拼装组件与定位延伸组件实现了将拼装组件与箱式侧板进行连接后再通过连接侧板放置在纵向龙骨架内并通过将联动杆一侧的销轴固定安装在连接侧板方便进行快速定位同时也可进行向上拉动箱式侧板可对内部进行展示从而达到定位与快速安装的效果丰富模型的展示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建筑模型为建筑学术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

2、然而在现有建筑模型在制作组装的过程中由于模型板件的数量不断加大,以及建筑模型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加强,在使用者实际装配的过程中,拼接位置大多比较脆弱,传统的拼装结构大多通过柱与墙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进行组装,但是由于模型榫卯之间的连接处没有支撑结构,导致组装后墙板与柱体间的连接结构紧固度不佳,构建的建筑模型容易变形或倒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通过设置拼装组件与定位延伸组件,解决了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构体(1),所述支撑构体(1)的是由两个横向板件与两个纵向板件构成,所述支撑构体(1)两个横向板件与两个纵向板件之间的交叉处固定安装有纵向龙骨架(2),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一侧矩形槽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拼装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侧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支撑构体(1)两个纵向板件的下表面,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数量为四个,并构成矩形箱体,四个所述纵向龙骨架(2)两侧外侧开设有滑动槽(5),所述滑动槽(5)与连接侧板(301)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构体(1),所述支撑构体(1)的是由两个横向板件与两个纵向板件构成,所述支撑构体(1)两个横向板件与两个纵向板件之间的交叉处固定安装有纵向龙骨架(2),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一侧矩形槽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拼装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侧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支撑构体(1)两个纵向板件的下表面,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数量为四个,并构成矩形箱体,四个所述纵向龙骨架(2)两侧外侧开设有滑动槽(5),所述滑动槽(5)与连接侧板(30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龙骨架(2)的一侧表面底部贯穿连接有定位延伸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齿条(604)的上表面滑动卡接有固定导轨(605),所述固定导轨(605)的一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纵向龙骨架(2)的一侧表面底部,所述活动齿条(604)的一侧表面边缘处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隔板(606),所述连隔板(606)的一侧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导杆(6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60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导杆(607)一侧连接槽内滑动卡接有销轴(608),所述销轴(608)的外弧面贯穿连接有联动杆(609),所述联动杆(609)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相同的连接槽,所述联动杆(609)的一侧连接槽内通过销轴(608)固定安装在连接侧板(30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俊郭文君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吉之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