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寒服,具体为抗异味防寒服。
技术介绍
1、防寒服,即通常在其内部填充有羽绒或棉花等的填充物,用以御寒保暖的服装。
2、其中防寒服的衣袖的袖口处还会缝合上一圈能够弹性贴合手腕的束紧带,从而使外界的风难以从袖口处吹入衣袖内,从而有效提高防寒服的保暖性能。
3、但是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束紧带的设置便容易因妨碍了防寒服衣袖内的空气流动效率而容易导致防寒服内容易因为汗液的蒸发而较为地闷热,长久如此容易造成异味的产生。
4、所以提出一种可根据穿着需求自由调节手腕处防风效果的抗异味防寒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抗异味防寒服。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抗异味防寒服,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两个衣袖,所述衣袖内侧壁于靠近袖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分隔衣袖内部空间的分隔布,所述衣袖与分隔布共同连接有周向向内弹性收紧的收束带,所述衣袖内设有拆卸连接分隔布与衣袖内侧壁的贴合组件。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贴合组件包括与分隔布固定连接的软磁条一以及与衣袖固定连接的软磁条二,所述软磁条一与软磁条二磁性相吸。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磁条一间隔分隔布背离袖口的端面若干距离布置。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布背离袖口的端面距离袖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手掌收入衣袖内后手掌的掌间距离袖口的最大长度。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束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束带布置于衣袖内并可滑动穿出衣袖,所述收束带背离衣袖的侧面与衣袖的内侧壁通过若干弹性收缩的牵引条相连接。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布由抑菌纱束编织而成。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抑菌纱束由苎麻纤维以及涤纶纤维捻制而成。
1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分隔布分隔出手掌在伸出袖口时可根据需求选择性穿过收束带,从而通过调节防寒服手腕处的防风效果,从而使得防寒服内的闷热感因为空气流入而减弱,减少防寒服衣袖内的异味产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抗异味防寒服,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两个衣袖,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内侧壁于靠近袖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分隔衣袖内部空间的分隔布,所述衣袖与分隔布共同连接有周向向内弹性收紧的收束带,所述衣袖内设有拆卸连接分隔布与衣袖内侧壁的贴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组件包括与分隔布固定连接的软磁条一以及与衣袖固定连接的软磁条二,所述软磁条一与软磁条二磁性相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条一间隔分隔布背离袖口的端面若干距离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布背离袖口的端面距离袖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手掌收入衣袖内后手掌的掌间距离袖口的最大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带与分隔布沿衣袖的轴线方向缝合有若干条间隔布置的缝纫线一,所述收束带与分隔布沿周向缝合有不少于一条的缝纫线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带布置于衣袖内并可滑动穿出衣袖,所述收束带背离衣袖的侧面与衣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布由抑菌纱束编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纱束由苎麻纤维以及涤纶纤维捻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抗异味防寒服,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两个衣袖,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内侧壁于靠近袖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分隔衣袖内部空间的分隔布,所述衣袖与分隔布共同连接有周向向内弹性收紧的收束带,所述衣袖内设有拆卸连接分隔布与衣袖内侧壁的贴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组件包括与分隔布固定连接的软磁条一以及与衣袖固定连接的软磁条二,所述软磁条一与软磁条二磁性相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条一间隔分隔布背离袖口的端面若干距离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异味防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布背离袖口的端面距离袖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雄泰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