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77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41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第一口与第一段通道连通,第二口与第二段通道连通,分隔筋位于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之间,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位于第一段通道,第一阻挡部比第二阻挡部靠近分隔筋,定义第一阻挡部与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d1,定义第二阻挡部与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靠近分隔筋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一端部的距离大于远离分隔筋的第二阻挡部与第一端部的距离,从而调节流通通道的流阻,使更多的流体分布于远离分隔筋的部分流通通道,提高换热器的均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换热器通常包括至少两个板片,相邻两个板片之间通常设置分隔筋将两个板片之间的流通通道分成第一段流道和第二段流道,第一段流道和第二段流道形成u形回路,第一段流道设有与其连通的流体进口,第二段流道设有与其连通的流体出口,由于靠近分隔筋部分的流体的流动路径比远离分隔筋部分的流体的流动路径短,因此,大部分流体沿着靠近分隔筋的一侧流动,导致换热器的均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温性较好的换热器。

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定义第一方向,所述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流通通道具有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段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段通道连通,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隔筋,所述分隔筋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和所述第二段通道之间,所述第一段通道和所述第二段通道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不连通,所述第一段通道和所述第二段通道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连通,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所述第一阻挡部比所述第二阻挡部靠近所述分隔筋,定义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d1,定义所述第二阻挡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

3、上述技术方案,靠近分隔筋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一端部的距离大于远离分隔筋的第二阻挡部与第一端部的距离,从而调节流通通道的流阻,使更多的流体分布于远离分隔筋的部分流通通道,提高换热器的均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之间具有流通通道(3),所述换热器(100)具有第一口(11)和第二口(12),定义第一方向,所述换热器(100)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110)和第二端部(120),所述第一口(11)和所述第二口(12)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0),所述流通通道(3)具有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一段通道(31)连通,所述第二口(12)与所述第二段通道(32)连通,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分隔筋(4),所述分隔筋(4)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和所述第二段通道(32)之间,所述第一段通道(31)和所述第二段通道(32)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0)不连通,所述第一段通道(31)和所述第二段通道(32)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0)连通,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11)为进口,所述第一口(11)靠近所述分隔筋(4),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三阻挡部(53),所述第三阻挡部(53)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所述第二阻挡部(52)比所述第三阻挡部(53)靠近所述分隔筋(4),定义所述第三阻挡部(53)与所述第一端部(110)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2>d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阻挡部(51)、所述第二阻挡部(52)、所述第三阻挡部(53)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51)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与所述第三阻挡部(53)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51)、所述第二阻挡部(52)和所述第三阻挡部(53)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51)与所述分隔筋(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阻挡部(51)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导流部(61)、第二导流部(62)和第三导流部(63),所述第一导流部(61)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一阻挡部(51)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部(62)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之间,所述第三导流部(63)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三阻挡部(5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61)朝向远离所述分隔筋(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部(62)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口(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流部(63)朝向所述第三阻挡部(53)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四阻挡部(54),所述第四阻挡部(54)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51)之间,和/或,所述第四阻挡部(54)位于所述分隔筋(4)与所述第二导流部(5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四导流部(64),第一凸部(71)和第二凸部(72),所述第四导流部(64)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三导流部(63)之间,所述第一凸部(71)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61)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所述第二凸部(72)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与所述第三导流部(63)之间;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6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所述第二凸部(72)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6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所述第二凸部(72)与所述第三导流部(63)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12)为出口,所述第二口(12)靠近所述分隔筋(4),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五阻挡部(55)、第六阻挡部(56)、第七阻挡部(57)、第八阻挡部(58)、第五引流部(65)、第六引流部(66)和第七引流部(67),所述第五阻挡部(55)比所述第六阻挡部(56)靠近所述分隔筋(4),所述第六阻挡部(56)比所述第七阻挡部(57)靠近所述分隔筋(4),定义第一端部(110)与所述第五阻挡部(55)之间的距离为d4,定义第一端部(110)与第六阻挡部(56)之间的距离为d5,定义第一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之间具有流通通道(3),所述换热器(100)具有第一口(11)和第二口(12),定义第一方向,所述换热器(100)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110)和第二端部(120),所述第一口(11)和所述第二口(12)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0),所述流通通道(3)具有第一段通道(31)和第二段通道(32),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一段通道(31)连通,所述第二口(12)与所述第二段通道(32)连通,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分隔筋(4),所述分隔筋(4)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和所述第二段通道(32)之间,所述第一段通道(31)和所述第二段通道(32)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0)不连通,所述第一段通道(31)和所述第二段通道(32)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0)连通,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11)为进口,所述第一口(11)靠近所述分隔筋(4),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三阻挡部(53),所述第三阻挡部(53)位于所述第一段通道(31),所述第二阻挡部(52)比所述第三阻挡部(53)靠近所述分隔筋(4),定义所述第三阻挡部(53)与所述第一端部(110)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2>d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阻挡部(51)、所述第二阻挡部(52)、所述第三阻挡部(53)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51)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与所述第三阻挡部(53)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51)、所述第二阻挡部(52)和所述第三阻挡部(53)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51)与所述分隔筋(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阻挡部(51)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导流部(61)、第二导流部(62)和第三导流部(63),所述第一导流部(61)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一阻挡部(51)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部(62)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二阻挡部(52)之间,所述第三导流部(63)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三阻挡部(5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61)朝向远离所述分隔筋(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部(62)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口(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流部(63)朝向所述第三阻挡部(53)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四阻挡部(54),所述第四阻挡部(54)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51)之间,和/或,所述第四阻挡部(54)位于所述分隔筋(4)与所述第二导流部(5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四导流部(64),第一凸部(71)和第二凸部(72),所述第四导流部(64)位于所述第一口(11)与所述第三导流部(63)之间,所述第一凸部(71)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61)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所述第二凸部(72)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与所述第三导流部(63)之间;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6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所述第二凸部(72)与所述第二导流部(6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凸部(71)与所述第一导流部(6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