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49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分隔环和夹持机构;壳体的一端开口,且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敷贴,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连接口;分隔环设置在壳体内,分隔环的一端与壳体的开口处在同一平面上,分隔环的另一端与壳体内侧壁配合且与壳体固定连接;夹持机构可夹持壳体内的引流管。控制夹持机构将壳体与引流管之间进行固定,再通过第一敷贴将壳体粘贴在皮肤上,以此来实现对引流管的固定,同时,分隔环靠近壳体开口处的一端与皮肤抵接,以此来将皮肤上的开口穿刺点与第一敷贴分离,使得从穿刺点的渗液通过分隔环流入壳体内进行收集;如此即可有效的防止渗液浸湿第一敷贴,还能够对渗液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胸腹腔穿刺,具体涉及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临床上,经常要为胸腹腔积液、积血、积脓或气胸的病人进行胸腹腔闭式引流手术将积液引流出来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进行胸腹腔闭式引流手术时,都需要开设胸腹腔手术通道并放置胸腹腔引流管。一般地,放置引流管的过程为:切开皮肤,然后使用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筋膜,再使用止血钳尖端戳破胸腹腔膜,以形成一个贯通的穿刺点,将胸腹腔引流管置入形成的穿刺点内。

2、患者进行胸腹腔穿刺引流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患者非计划拔管(导管脱出)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一种常见的原因就是由于穿刺点渗液,导致外第一敷贴松动使得导管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且所述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敷贴,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连接口;

4、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包括安装圈和橡胶环;所述安装圈同轴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橡胶环的一端通过安装圈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橡胶环与壳体同轴设置,且所述橡胶环与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套和控制机构;所述橡胶环呈圆台状设置,所述橡胶环的大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圈上,所述滑套同轴滑动安装在壳体内,且所述滑套的外圈与壳体的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滑套的内圈与橡胶环的外侧壁滑动抵接;所述控制机构可驱动滑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包括安装圈和橡胶环;所述安装圈同轴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橡胶环的一端通过安装圈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橡胶环与壳体同轴设置,且所述橡胶环与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套和控制机构;所述橡胶环呈圆台状设置,所述橡胶环的大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圈上,所述滑套同轴滑动安装在壳体内,且所述滑套的外圈与壳体的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滑套的内圈与橡胶环的外侧壁滑动抵接;所述控制机构可驱动滑套在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安装圈上开设有透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环的小端设置有第二敷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内圈同轴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点渗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多个夹持板,多个所述夹持板以壳体的轴线为圆心圆形阵列分布,且所述夹持板沿壳体的径向方向上滑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小利吴朋朱智黄霏霏陈力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