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生产伺服抓手,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各主机厂汽车产品不断更新,原有的单一生产设备不再满足多车型的生产需求,面对降费增效的需求,汽车生产行业的柔性设备数量、种类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柔性切换夹具、柔性切换中转对中台、柔性切换抓手等。
2、其中常见的抓手切换方式有通过换枪盘及相应抓手停靠站切换,有通过不同气缸、滑台等单元结构进行车型切换,但上述方式抓手单元较多、整体设备较大,易受到场地操作空间和机器人负载、臂展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应用在机器人负载、臂展受限、场地空间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伺服电缸带动夹紧单元进行伺服运动,来实现多车型柔性切换,不仅减少了抓手上单元数量,同时节省了换枪盘、抓手停靠站等相关设备,对降低机器人选型、控制成本起到一定的帮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八角管抓手框架(3),八角管抓手框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的移动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型块夹紧单元(4)和第二型块夹紧单元(5);八角管抓手框架(3)上与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缸单元(2),第二伺服电缸单元(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球头定位夹紧单元(6)和第二球头定位夹紧单元(7),八角管抓手框架(3)的另外两侧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销单元(8)和第二定位销单元(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八角管抓手框架(3),八角管抓手框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的移动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型块夹紧单元(4)和第二型块夹紧单元(5);八角管抓手框架(3)上与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缸单元(2),第二伺服电缸单元(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球头定位夹紧单元(6)和第二球头定位夹紧单元(7),八角管抓手框架(3)的另外两侧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销单元(8)和第二定位销单元(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角管抓手框架(3)包括两个为平行布设的第一八角管(301)和第二八角管(302),第一八角管(301)和第二八角管(30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中间八角管(303),第二八角管(302)远离第一八角管(3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阀岛支架(10);八角管抓手框架(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机器人连接件安装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单元(1)包括第一电缸安装板(104),第一电缸安装板(104)的上端部上垂直安装有支座(106),支座(10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八角管连接件(12)固定安装在第一八角管(301)上;第一电缸安装板(104)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轨(105),第一导轨(105)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8),第一电缸安装板(104)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滑动板(18)进行升降移动的第一伺服电缸组件(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块夹紧单元(4)和第二型块夹紧单元(5)的整体结构相同且为对称布设并分别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8)上,第一型块夹紧单元(4)包括夹紧气缸(406),夹紧气缸(406)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摆臂(408),气缸摆臂(408)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403),第一连接件(40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型块(4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车型柔性切换的伺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1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件(407),第二连接件(407)上固定安装有下型块(405),下型块(405)的上端面与上型块(404)配合使用;所述第二连接件(407)的一侧靠近其上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折弯件(402);折弯件(402)上固定安装有到位检测开关(4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玲,朱明升,孙晓燕,刘伟,魏玮,刘建峰,胡宗义,张明路,
申请(专利权)人: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