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球阀,尤其涉及一种线缆防磨装置及线缆装置。
技术介绍
1、风力发电是一种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对减缓气候变化、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风力发电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相关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偏航系统、机舱和主线缆,其中,偏航系统设置于塔筒的上部,偏航系统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偏航追风,以使得风力发电机组捕获更多的风能,机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主机架,主机架包括底板,底板与偏航系统连接,底板上设置有与塔筒贯通的通道口,主机架上安装有发电机、齿轮箱以及控制站等,主线缆包括多根线缆,这些线缆一端与机舱内的发电机、控制站等部件连接,另一端自塔筒的内部伸至塔筒的底部。
3、然而,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过程中,存在主线缆与主机架的底板摩擦,导致主线缆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防磨装置及线缆装置,用以解决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过程中,主线缆与主机架的底板摩擦,导致主线缆受损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防磨装置,所述线缆防磨装置设置于主机架的底板的第一面,且位于所述底板的通道口的边缘,所述线缆防磨装置包括:
4、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槽;
5、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盖在
6、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在所述贯穿孔轴向上的一侧,且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第一夹板背离所述第二夹板的一侧连接,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底板的通道口的边缘。
7、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防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相对于第二夹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槽,第二夹板相对于第一夹板的一面对应多个第一容纳槽设置多个第二容纳槽,在相对应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中,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围合形成贯穿孔,多个第一容纳槽和多个第二容纳槽围合形成多个贯穿孔,风力发电机组的主线缆根据贯穿孔的数量分为多组,多组线缆对应穿过多个贯穿孔,以使得主线缆的多根线缆分离,由此减少了线缆之间的摩擦;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防磨装置还包括防护板,防护板设置在第一夹板的一侧的下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防磨装置设置在主机架的底板的第一面,且位于所述底板的通道口的边缘,防护板背离第一夹板的一侧延伸至底板的通道口的边缘,该线缆防磨装置通过防护板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配合,防护主线缆,减少主线缆与主机架的底板的摩擦,尤其是减少了主线缆与底板的通道口的边沿的摩擦,由此配合线缆间的摩擦减小,有效减少了线缆绝缘层磨损的情况,减少了信号干扰类故障产生的频次,延长了线缆维护周期及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更好的保障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背向所述主机架的底板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的上沿为圆角。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贯穿孔在轴向的两端的周向边沿为圆角。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的缺口。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数量均为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和六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对应围合形成六个所述贯穿孔;
12、在六个所述贯穿孔中,其中五个所述贯穿孔用于供与发电机连接的线缆穿过,在该五个所述贯穿孔中,每个所述贯穿孔中容纳三根线缆,剩余一个所述贯穿孔用于供主线缆中剩余的五根线缆穿过。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第一容纳槽为u形结构;
14、各所述第二容纳槽为v形结构,且所述v形结构的底部为弧形结构。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连接后形成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740mm-760mm,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290mm-310mm,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为440mm-460mm;
16、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贯穿孔排列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贯穿孔的轴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后形成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防护板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290mm-310mm,所述防护板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为8mm-12mm。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的上沿的圆角为第一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为10mm。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第一夹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背向所述第二夹板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板;
22、所述第二夹板对应各所述螺栓设置有多个通孔,各所述螺栓对应穿过各所述通孔,各所述螺母与穿过各所述通孔的所述螺栓连接,以连接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
2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缆装置,该线缆装置包括多根线缆,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多根所述线缆根据所述贯穿孔的数量分为多组,多组所述线缆对应穿过所述线缆防磨装置的多个所述贯穿孔。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线缆防磨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线缆防磨装置及线缆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防磨装置设置于主机架的底板的第一面,且位于所述底板的通道口的边缘,所述线缆防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背向所述主机架的底板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的上沿为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数量均为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和六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对应围合形成六个所述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容纳槽为U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连接后形成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740mm-760mm,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290mm-310mm,在第三方向上的高度为440mm-46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在所述第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背向所述第二夹板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板;
10.一种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线缆,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多根所述线缆根据所述贯穿孔的数量分为多组,多组所述线缆对应穿过所述线缆防磨装置的多个所述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防磨装置设置于主机架的底板的第一面,且位于所述底板的通道口的边缘,所述线缆防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背向所述主机架的底板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的上沿为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数量均为六个,六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和六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对应围合形成六个所述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容纳槽为u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防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连接后形成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740mm-760mm,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290mm-310mm,在第三方向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辉,朱同进,冯楠,林建民,石振国,郭红生,丁永,王鹏翔,沈健,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京能巴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