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驻极体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036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驻极体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调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包括背电极和背电极表面上呈周期阵列的三维镂空纳米结构,每个三维镂空纳米结构包括介质支撑柱和介质支撑柱顶部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带电且能够在背电极的静电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驻极体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具有显示分辨率高、色彩饱和度高、超薄且加工工艺简单等特点。通过在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中的背电极施加电压,动态改变电压的大小即可实现动态显色,调控速度快,优于电化学、微流体、机械拉伸等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微/纳米加工制造技术、高分辨显示技术、超表面动态调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驻极体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1、过去几十年,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以电视显示屏为例,自1960年索尼公司量产世界上第一款晶体管黑白电视机tv8-301以来,显示技术不断革新。从最初的晶体管、显像管电视,到现在的led、lcd、oled电视,显示性能不断提高。在显示色彩上,显示屏已由最初的黑白灰度显示发展为彩色显示。且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显示色域不断拓宽。在显示分辨率上,显示屏已由视觉上具有颗粒感的低分辨率屏幕发展为显示分辨率高达300ppi左右的视网膜屏。此外,显示屏的响应速度、刷新率、色准、可视角度等其他重要参数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下的显示需要,超高分辨率、超薄、弧面、柔性等显示技术正成为科学家和各大显示屏厂商争相研究的热点。

2、尽管显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基于现有led、lcd、oled技术已渐趋成熟,对它们的简单改进难以实现显示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背电极和背电极表面上呈周期阵列的三维镂空纳米结构,每个三维镂空纳米结构包括介质支撑柱和介质支撑柱顶部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带电且能够在背电极的静电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驻极体的最大横向尺寸为150nm~500nm,纵向尺寸为30nm~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的形状为近二维平面图形,且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背电极所在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背电极和背电极表面上呈周期阵列的三维镂空纳米结构,每个三维镂空纳米结构包括介质支撑柱和介质支撑柱顶部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带电且能够在背电极的静电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驻极体的最大横向尺寸为150nm~500nm,纵向尺寸为30nm~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的形状为近二维平面图形,且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背电极所在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二维平面图形为“十字形”、“轮舵形”或“圆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调控动态显色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二维平面图形为“十字形”或“轮舵形”,以中心两侧的总长度计,每个所述驻极体的臂长为150n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刚黄允李立业马丽筠林冠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瑟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