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制造技术_技高网

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206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包括:锤子部,打击外部结构物或多个器材,利用进行打击时所产生的压力来生产电能;把手部,在内部,能够通过摩擦电发电方式生产电能,当发生灾难时生成并传输用于救援请求的控制信号;连接本体,以使一侧及另一侧端部分别与上述锤子部和把手部电连接的方式构成;充电电池,内置于上述连接本体,用通过上述锤子部及把手部生产的电能进行充电;以及控制部,内置于上述连接本体,当发生灾难时接收上述控制信号,生成并发送对应于上述控制信号的救援请求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灾民救援用安全锤,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平常可用作普通锤子,当使用锤子时产生并储存电能,另一方面,当发生灾难时可通过所累积的电生成及发送包括发热、照明、警笛等救援请求信号,在电池所充的电源不足的情况下,用安全锤打击位于地面或周边的金属材料部件或混凝土地面等来产生救援请求声,同时可以基于摩擦进行充电,由此可以持续产生救援请求信号。


技术介绍

1、通常,由于地震、火灾、洪水、交通事故等各种灾难情况来得猝不及防,因此需要能够根据多种灾难情况迅速紧急逃生,在逃生困难的情况下,需要提供救援信号,以便外部可以更迅速地执行救援活动。

2、为此,以往提供了多功能锤,设置在车辆或建筑物,当发生灾难情况时可紧急逃生。

3、作为一例,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59709号中公开了紧急逃生用安全装置,其包括:锤子部件,当大众交通手段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打击玻璃来形成逃生口;支撑单元,用于支撑上述锤子部件,包括本体、挂置部、开关、提醒单元及发送器,上述本体设置在上述大众交通手段的车辆内部,上述挂置部在上述本体突出形成,将上述锤子部件固定在上述本体,上述开关设置在上述本体,用于检测是否处于上述锤子件部通过上述挂置部固定在本体的状态,当上述锤子部件从上述本体分离时,上述提醒单元将其显示成听觉信号或视觉信号,当上述锤子部件从本体分离时,上述发送器发送无线信号;以及主管理器,包括外壳、接收器、中央处理部以及选自扬声器或发光灯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述外壳设置在与驾驶人员相邻的车辆内部,上述接收器内置于上述外壳,用于接收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无线信号,上述中央处理部对从上述接收器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当通过上述接收器接收无线信号时,上述扬声器或发光灯可将其告知给驾驶员。

4、但是,在上述紧急逃生用安全装置的情况下,当发生电能的放电时,提醒单元、接收器等不会驱动,因此,当长时间处于灾难情况时,很难掌握掩埋在建筑物等的被埋者的掩埋位置。

5、即,被埋者需要喊叫或敲打金属来告知外部自己的生死,外部使用搜救犬、热成像探测器等来寻找被埋者,随着最佳救援时间的经过,被埋者的体力将会下降,从而存在很难请求救援的问题。

6、其中,上述
技术介绍
或现有技术仅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含义,并不意味着在申请本专利技术之前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已知的技术。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59709号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如下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平常可用作普通锤子,当使用锤子时产生并储存电能,另一方面,当发生灾难时可通过所累积的电生成及发送包括发热、照明、警笛等救援请求信号。

3、并且,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如下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在电池所充的电源不足的情况下,用安全锤打击位于地面或周边的金属材料部件或混凝土地面等来产生救援请求声,同时可以基于摩擦进行充电,由此可以持续产生救援请求信号。

4、只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此,即使并未明示性提及,可从技术方案或实施形态掌握的目的或效果也包含在其中。

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6、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包括:锤子部,打击外部结构物或多个器材,利用当进行打击时所产生的压力来生产电能;把手部,在内部,能够通过摩擦电(triboelectric)发电方式生产电能,当发生灾难时生成并传输用于救援请求的控制信号;连接本体,以使一侧及另一侧端部分别与上述锤子部和把手部电连接的方式构成;充电电池,内置于上述连接本体,用通过上述锤子部及把手部生产的电能进行充电;以及控制部,内置于上述连接本体,当发生灾难时接收上述控制信号,生成并发送对应于上述控制信号的救援请求信号。

7、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锤子部包括:打击部,打击上述外部结构物或多个器材;锤子本体,下端部以能够引入及引出的方式结合在上述打击部的上部;第一发电部,内置于上述锤子本体的内部,利用上述打击部进行打击工作时产生的压力来生产电能;以及加压轴,连接上述打击部与上述第一发电部,当上述打击部进行打击工作时向上述第一发电部侧传递规定的加压力。

8、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打击部的上部还形成用于引导上述锤子本体的滑移的升降轨道。

9、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锤子本体的下端部还形成插入到上述升降轨道的升降引导凸缘。

10、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发电部包括:第一压电器件模块,结合在上述第一发电部的内侧上部面,从上述加压轴接收规定的加压力来生产电能;加压盘,结合在上述加压轴的上端部外周面;弹簧,形成在上述加压盘的上部,使上升的上述加压盘下降;第二压电器件模块,结合在上述第一发电部的内侧下部面,在进行打击之后,当上述加压轴下降时,从上述加压盘接收规定的加压力来生产电能;以及第一绝缘部件,形成在上述第一发电部的外部面。

11、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本体还包括:连接凸缘,使上述锤子部与上述充电电池之间电连接;发光部,根据上述控制部的控制发出规定的光;以及发送单元,根据上述控制部的控制发送救援请求声。

12、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把手部包括:把手本体,包括结合块,上述结合块插入到上述连接本体以固定上述把手部和连接本体,并与上述充电电池电连接;第二发电部,安装于上述把手本体的内部,通过摩擦电发电方式生产电能;以及开关盖,结合在上述把手本体的后方侧末端部,向上述控制部传输控制信号。

13、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发电部包括:第一发电器材,由碳复合体形成,由图案化有电极的摩擦电单元构成,贯通形成有中心部;第二发电器材,插入到上述第一发电器材的贯通的中心部,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形成,沿着上述贯通的中心部滑移并生产摩擦电能;以及电极部,结合在上述第一发电器材的两端部,与上述把手本体电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发电器材及第二发电器材还沿着圆周面形成多个压花形态的突起及突起槽。

15、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发电部包括:第二绝缘部件,包围上述第一发电器材的外部面;以及发热体,形成在上述第二绝缘部件,根据控制部的控制,当发生灾难时进行发热。

16、除上述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之外,以下将记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及优点,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这种技术及说明明确理解。

17、专利技术效果

18、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

19、本专利技术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具有如下效果,平常可用作普通锤子,当使用锤子时产生并储存电能,另一方面,当发生灾难时可通过所累积的电生成及发送包括发热、照明、警笛等救援请求信号。

20、并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在电池所充的电源不足的情况下,可用安全锤打击位于地面或周边的金属材料部件或混凝土地面等来产生救援请求声,同时可以基于摩擦进行充电,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锤子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发电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本体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发电部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发电器材及第二发电器材沿着圆周面形成多个压花形态的突起及突起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发电部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锤子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发电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民救援用安全锤,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本体还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哉垠金惠圆李真美朴炳哲朴基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灾害安全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