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0167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47
一种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主散热回路和第一辅助散热回路。主散热回路包括依次连通且形成传动油循环的液力传动装置、进油管路、主散热装置以及回油管路;第一辅助散热回路分别与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用于分流所述进油管路内的传动油,并将传动油冷却后输送至所述回油管路。根据本技术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配置有第一辅助散热回路,通过第一辅助散热回路对进油管路内的传动油进行分流和冷却,然后将冷却后的传动油再次输送至回油管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避免传动液温度过高而影响液力传动装置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装载机等工程机械车辆的传动油在保证传动系统正常运行和寿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动油的作用包括传动、润滑、导热、密封和清洁等功能。维持适合的传动油温度对工程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但是,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主散热器散热效率和机舱空间限制等因素,在夏季持续铲装工作时容易导致传动油温度过高。过高温度会降低传动油的润滑性能,增加摩擦和磨损,甚至引发油的氧化和变质,导致液力传动装置的寿命和最佳效率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工程机械车辆传动油温过高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主散热回路,所述主散热回路包括依次连通且形成传动油循环的液力传动装置、进油管路、主散热装置以及回油管路;以及第一辅助散热回路,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分别与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用于分流所述进油管路内的传动油,并将传动油冷却后输送至所述回油管路。

3、根据本技术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配置有第一辅助散热回路,通过第一辅助散热回路对进油管路内的传动油进行分流和冷却,然后将冷却后的传动油再次输送至回油管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避免传动液温度过高而影响液力传动装置的工作性能。

4、另外,根据本技术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包括第一分流管路和第一辅助散热装置;所述第一分流管路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散热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管路,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分流管路内的传动油。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散热装置包括缠绕于发动机风扇护风圈上的辅助散热管路,所述辅助散热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流管路连通。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管路和第二辅助散热回路;所述第二分流管路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并联,所述第二分流管路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路通过第一开闭阀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辅助散热回路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分流管路内的传动油。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散热回路包括第二辅助散热装置和冷却液流路;所述第二辅助散热装置与所述冷却液流路连通,所述第二辅助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分流管路,并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分流管路内的传动油。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流路包括依次连通且形成冷却液循环的车辆发动机的冷却管路、冷却液进液管路、冷却液散热器和冷却液回液管路。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散热装置套装于所述第二分流管路外。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备用循环管路;所述进油管路设有控制所述液力传动装置和所述主散热装置连通或断开的第二开闭阀体,所述备用循环管路一端连接于所述液力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开闭阀体间的进油管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油管路;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体的情况下,所述液力传动装置、所述备用循环管路、所述液力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传动油循环。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用循环管路和所述进油管路之间设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备用循环管路连通或断开。

1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主散热回路(100),所述主散热回路(100)包括依次连通且形成传动油循环的液力传动装置(110)、进油管路(120)、主散热装置(130)以及回油管路(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200)包括第一分流管路(210)和第一辅助散热装置(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装置(220)包括缠绕于车辆风扇的护风圈上的辅助散热管路,所述辅助散热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流管路(2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管路(300)和第二辅助散热回路(4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回路(400)包括第二辅助散热装置(410)和冷却液流路(4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路(420)包括依次连通且形成冷却液循环的车辆发动机(421)的冷却管路、冷却液进液管路(422)、冷却液散热器(423)和冷却液回液管路(42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装置(410)套装于所述第二分流管路(300)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备用循环管路(5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循环管路(500)和所述进油管路(120)之间设有节温器(600),所述节温器(600)用于控制所述进油管路(120)和所述备用循环管路(500)连通或断开。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主散热回路(100),所述主散热回路(100)包括依次连通且形成传动油循环的液力传动装置(110)、进油管路(120)、主散热装置(130)以及回油管路(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回路(200)包括第一分流管路(210)和第一辅助散热装置(2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装置(220)包括缠绕于车辆风扇的护风圈上的辅助散热管路,所述辅助散热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流管路(2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管路(300)和第二辅助散热回路(4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回路(400)包括第二辅助散热装置(410)和冷却液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昌水曹原李风刚刘志伟阚守旭刘泽吾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