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05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37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第一端;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一新风模块同时运行,且其中一个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另一个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和,共用新风管,其内部设置有十字隔板,以将其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相对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相对的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用于将第一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用于将第二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该空调器能够提高对排出的室内空气中热量的回收效果,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调,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1、越来越多的空调器装配有新风模块,通过新风模块引入室外新风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于密闭性较好的室内来说,在引入室外新风时,室内气压逐渐增大,室内空气只能通过门窗的缝隙流向室外,较易造成室内外气压不平衡,影响引入新风的效率。为了提高换新风的效率,部分新风模块在引入室外新风的同时排出室内空气。排出室内空气的同时会损失部分热量/冷量,导致空调能耗增大。

2、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新风管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新风管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连通第一新风模块和室外,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第二风道连通第二新风模块和室外,用于引入室外新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气流通过隔板进行热交换,以回收排出的室内空气中的热量。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排出的室内空气的热量回收效果,减少空调器通过排气损失的热量。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够提高对排出的室内空气的热量回收效果,减少空调器通过排气损失的热量,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3、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第一端;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一新风模块同时运行,且其中一个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另一个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和,共用新风管,其内部设置有十字隔板,以将其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相对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相对的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用于将第一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用于将第二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模块包括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第二新风模块包括第二室外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接头,内部设置有第一连通腔,第一连通腔分别与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连通;共用新风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头连接,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二接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分别与第二室外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连通;和,连通管,其第一端用于与第二连通腔连通,第二端伸入第一连通腔、并与共用新风管的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连通。

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管沿径向的截面呈沙漏形;第一风道的弧形风道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弧形限位块,第二风道的弧形风道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弧形限位块,第一弧形限位块、第二弧形限位块和共用新风管的端面配合限定出漏斗形限位槽,连通管的第二端适于插入所述漏斗形限位槽。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模块包括:第一风机,设置有第一风机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下出风口;和,第一进风箱,设置于第一风机的一侧,且连通于第一风机进风口;第一进风箱设置有第一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其中,第一接头设置于第一风机和第一进风箱的下部,第一接头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风箱部和第一三通部,第一风箱部与第一风机下出风口连接,第一三通部的第一上接口与第一室外进风口连接,第一三通部的第一侧接口与第一风箱部连通,第一三通部的第二侧接口与共用新风管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共用新风管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套设于共用新风管的第一端;第一固定环的内径大于共用新风管的外径,第一固定环与共用新风管配合构成环形安装槽,第二侧接口适于插入环形安装槽;其中,第二侧接口的内径匹配于连通管的外径,以在连通管插入漏斗形限位槽的情况下利用第二侧接口固定连通管。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腔设置有呈漏斗形的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连通管;和/或,第一接头的壁体上构造有漏斗形避让孔,连通管穿过漏斗形避让孔伸入第一连通腔。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模块包括:第二风机,设置有第二风机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下出风口;和,第二进风箱,设置于第二风机的一侧,且连通于第二风机进风口;第二进风箱设置有第二室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其中,第二接头设置于第二风机和第二进风箱的下部,第二接头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二风箱部和第二三通部,第二风箱部与第二风机下出风口连接,第二三通部的第二上接口与第二室外进风口连接,第二三通部的第三侧接口与第二风箱部连通,第二三通部的第四侧接口与连通管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管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连通管的第一端;第二固定环的内径等于第四侧接口的外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尾帽,设置于共用新风管的第二端,尾帽的第一端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尾帽的第二端设置有分别与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连通的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尾帽的内部构造有用于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连通的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以及,用于分别与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相连通的第七风道和第八风道;其中,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的自由端对应构造有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七风道和第八风道的自由端朝向远离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方向延伸,且第七风道和第八风道的自由端构造有所述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第一端;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第二端,第二新风模块与第一新风模块同时运行,且其中一个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另一个用于排出室内空气。同时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有利于避免室内气压持续升高,从而提高引入室外新风的效率。同时,由于两个新风模块设置于空调器的相对的两个侧端,两个新风模块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能够减小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之间的干扰,实现室内的高效换气。

15、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共用新风管,共用新风管内部设置有十字隔板,以将共用新风管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相对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及,相对的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用于将第一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用于将第二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用于排出室内空气;或者,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排出的室内空气和引入的室外新风之间通过十字隔板进行换热,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如此,有利于提高对排出的室内空气中热量的回收效果,并利用回收的热量加热/冷却引入的室外新风,有利于减小新风与室内的温差,降低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新风模块包括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第二新风模块包括第二室外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连通管沿径向的截面呈沙漏形;第一风道的弧形风道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弧形限位块,第二风道的弧形风道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弧形限位块,第一弧形限位块、第二弧形限位块和共用新风管的端面配合限定出漏斗形限位槽,连通管的第二端适于插入所述漏斗形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新风模块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共用新风管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套设于共用新风管的第一端;第一固定环的内径大于共用新风管的外径,第一固定环与共用新风管配合构成环形安装槽,第二侧接口适于插入环形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通腔设置有呈漏斗形的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连通管;和/或,第一接头的壁体上构造有漏斗形避让孔,连通管穿过漏斗形避让孔伸入第一连通腔。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新风模块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连通管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连通管的第一端;第二固定环的内径等于第四侧接口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尾帽的内部构造有用于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连通的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以及,用于分别与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相连通的第七风道和第八风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新风模块包括第一室外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下出风口;第二新风模块包括第二室外进风口和第二风机下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连通管沿径向的截面呈沙漏形;第一风道的弧形风道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弧形限位块,第二风道的弧形风道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弧形限位块,第一弧形限位块、第二弧形限位块和共用新风管的端面配合限定出漏斗形限位槽,连通管的第二端适于插入所述漏斗形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新风模块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共用新风管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套设于共用新风管的第一端;第一固定环的内径大于共用新风管的外径,第一固定环与共用新风管配合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昌魏伟赵强黄满良王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