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结构、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036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35
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结构、除湿器,其中除湿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用于放置物品;主体,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吸湿件,所述吸湿件能够吸附所述箱体内的湿气;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加热件能对所述吸湿件进行烘干,根据本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除湿器需要人工烘干,用户体验差的缺陷,提高了除湿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除湿器,具体涉及一种除湿结构、除湿器


技术介绍

1、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物体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如开封的零食、大米或者高精度的摄像镜头等。因此人们会设置固定的储物环境,对储物环境进行除湿,保证物体所处环境的干燥,传统的高吸湿材料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循环利用,不够环保,现有便携式除湿器需要关注其除湿装配,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人手动接电烘干后才能再使用,使用麻烦。

2、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除湿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人手动接电烘干后才能再使用,导致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差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除湿结构、除湿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除湿器需要人工烘干,用户体验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除湿结构、除湿器。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结构,包括,

3、箱体,所述箱体内用于放置物品;

4、主体,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吸湿件,所述吸湿件能够吸附所述箱体内的湿气;

5、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加热件能对所述吸湿件进行烘干。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箱体的外壁,所述主体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主体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呈圆柱状,沿主体的径向,所述主体内具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吸湿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以所述主体的中心线为轴线,所述主体能在所述凹槽内转动,以使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空腔部分朝向所述箱体内,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空腔部分朝向所述箱体外,或,以使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空腔部分朝向所述箱体外,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空腔部分朝向所述箱体内。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主体的轴向,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将所述主体内分为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以所述主体的横截面为投影面,所述导热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直线状,所述第二段呈弧形,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上。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箱体内的湿气能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第一空腔内,或,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空气能通过所述通孔流入所述箱体外的空气中。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所述主体相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主体转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所述检测单元能检测所述吸湿件的饱和度,以根据所述吸湿件的饱和度控制所述主体的转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件时,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吸湿件的饱和度,控制所述主体的转动。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箱体具有开口,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的开口相匹配,所述盖板能够密封所述开口,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当所述盖板密封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开口之间。

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除湿器,包括上述的种除湿结构。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湿结构、除湿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通过主体内设置有吸湿件,吸湿件能吸附箱体内的湿气,从而对箱体内达到除湿的效果,能保证箱体内干燥环境。主体内还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能对吸湿件进行烘干,当吸湿件达到饱和后,利用加热件对吸湿件进行烘干,直至吸湿件复至没有吸水的干燥状态,最终实现自动除湿的作用,无需人工干预,保证空间时刻干燥,提高了除湿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进而满足用户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箱体(5)的外壁,所述主体(1)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主体(1)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状,沿主体(1)的径向,所述主体(1)内具有第一空腔(9)和第二空腔(10),所述吸湿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9)内,以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为轴线,所述主体(1)能在所述凹槽内转动,以使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一空腔(9)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内,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二空腔(10)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外,或,以使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一空腔(9)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外,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二空腔(10)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体(1)的轴向,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导热板(8),所述导热板(8)将所述主体(1)内分为所述第一空腔(9)和所述第二空腔(10),以所述主体(1)的横截面为投影面,所述导热板(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直线状,所述第二段呈弧形,所述加热件(11)设置在所述导热板(8)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所述通孔(7)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箱体(5)内的湿气能通过所述通孔(7)进入到所述第一空腔内,或,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空气能通过所述通孔(7)流入所述箱体(5)外的空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件(2),所述驱动件(2)的驱动轴与所述主体(1)相连接,且,所述驱动件(2)的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驱动件(2)能驱动所述主体(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1),所述检测单元能检测所述吸湿件的饱和度,以根据所述吸湿件的饱和度控制所述主体(1)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件(2)时,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一端连接电源(4),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2),所述控制单元(3)与所述检测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能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吸湿件的饱和度,控制所述主体(1)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结构还包括盖板(6),所述箱体(5)具有开口,所述盖板(6)与所述箱体(5)的开口相匹配,所述盖板(6)能够密封所述开口,所述盖板(6)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3),当所述盖板(6)密封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二密封件(13)位于所述盖板(6)与所述开口之间。

10.一种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除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箱体(5)的外壁,所述主体(1)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主体(1)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状,沿主体(1)的径向,所述主体(1)内具有第一空腔(9)和第二空腔(10),所述吸湿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9)内,以所述主体(1)的中心线为轴线,所述主体(1)能在所述凹槽内转动,以使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一空腔(9)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内,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二空腔(10)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外,或,以使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一空腔(9)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外,所述主体(1)的所述第二空腔(10)部分朝向所述箱体(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体(1)的轴向,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导热板(8),所述导热板(8)将所述主体(1)内分为所述第一空腔(9)和所述第二空腔(10),以所述主体(1)的横截面为投影面,所述导热板(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直线状,所述第二段呈弧形,所述加热件(11)设置在所述导热板(8)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所述通孔(7)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灿胡俊郭春辉单宝棣蔡礼木谢夏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