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及圆柱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994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27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及圆柱锂离子电池,包括汇流本体,所述汇流本体沿其圆周设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沿汇流本体圆周折弯构成与壳体侧壁连接的汇流体,所述连接区均布有若干个连接耳,所述汇流本体以其中心向四周对称均匀分布有与集流体焊接的扇形区,所述汇流本体上设有定位孔。本技术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及圆柱锂离子电池的连接部的连接耳与外壳侧壁连接,贴合更紧密,可以防止因滚槽拉伸导致汇流体与外壳脱焊,避免引起大电流放电时发热严重的问题。扇形区与卷芯集流体连接,具有减震作用,极组震动发生偏移,焊接面不平整时,扇形区域可以解决焊点错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圆柱电池趋向于全极耳结构,形成了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高一致性和低成本的优点,外部导电连接位置主要为外壳与端子,需要通过汇流体使电池卷芯的两极分别与外壳和端子相连。

2、汇流体与外壳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汇流体通过与外壳的侧壁焊接作电连接,然后进行滚槽封口。为提高空间利用率,辊槽封口后的槽位最低处需要与汇流体上端面平齐,焊接位置需在壳体滚槽槽位(焊接之后滚槽),故在外壳拉伸变形时,材质晶粒发生位错,汇流体与外壳焊接部分内应力增大,很容易导致两者脱焊,引起电池内阻增大,过流能力减小,发热严重,重则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及锂离子电池,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了因滚槽拉伸变形导致汇流体与外壳脱焊,引起电池内阻增大,过流能力减小,发热严重的问题。

2、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圆柱锂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包括汇流本体(2),其特征是:所述汇流本体(2)沿其圆周设有连接区(5),所述连接区(5)沿汇流本体(2)圆周折弯构成与壳体侧壁连接的汇流体(1),所述连接区(5)均布有若干个连接耳(5-1),所述汇流本体(2)以其中心向四周对称均匀分布有与集流体焊接的扇形区(3),所述汇流本体(2)上设有定位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区(5)与汇流本体(2)的折弯角度为90°-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区(5)的连接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包括汇流本体(2),其特征是:所述汇流本体(2)沿其圆周设有连接区(5),所述连接区(5)沿汇流本体(2)圆周折弯构成与壳体侧壁连接的汇流体(1),所述连接区(5)均布有若干个连接耳(5-1),所述汇流本体(2)以其中心向四周对称均匀分布有与集流体焊接的扇形区(3),所述汇流本体(2)上设有定位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区(5)与汇流本体(2)的折弯角度为90°-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的汇流体,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区(5)的连接耳(5-1)沿汇流本体(2)圆周均布或分组间隔设置,所述分组间隔设置的数量为4个及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培俊张竟一蒋亚东李慧魏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