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原料的分解方法、利用其的液体燃料、固体燃料或活性碳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988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22
一种有机原料的分解方法,其具有:原料供给工序,将包含生物质和/或有机高分子废弃物的有机原料与人工碳颗粒供给至流化床式分解装置;以及分解工序,在流化床式分解装置中导入载气使所述人工碳颗粒流动,并且一方面将所述有机原料分解而以非固体分解成分的形式与载气一起排出,另一方面将所述分解中产生的固体残渣与非固体分解成分分开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有机高分子废弃物等有机原料的分解方法。


技术介绍

1、作为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尝试了减少温室效应气体,例如尝试了将生物质、有机高分子废弃物等制成液体燃料或碳材料。

2、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1~5mpa的压力范围于600~1000℃的温度下加热生物质使其气化,制造一氧化碳、氢,利用催化反应将所得的一氧化碳、氢制成甲醇、二甲醚(dme)、烃系液体燃料(ft合成油)的方法。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200~500℃的温度、100~400atm的压力下,在氢氧化钠及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加压热水、超临界水或亚临界水与生物质反应,制成甲烷、氢、一氧化碳等气化气体或液化气体,供给至内燃式燃气轮机或柴油发电机等发电系统,作为发电燃料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生物质分解为甲烷、一氧化碳等c1成分、液化气体,因此不适合液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另外,在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这点上也是不利的。

3、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作为溶剂的矿物油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催化剂(nay型沸石)的存在下,利用高压釜对木质生物质和塑料进行加压共热解,制造替代石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原料的分解方法,其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具有再利用工序,使所述分解工序中排出的固体残渣的至少一部分在冷却至室温之前以人工碳颗粒的形式返回至所述原料供给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分解工序中排出的固体残渣的至少一部分经过粒度调整后或在不进行粒度调整的情况下以人工碳颗粒的形式返回至原料供给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工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500m2/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工碳颗粒中的金属原子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下

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有机原料的分解方法,其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具有再利用工序,使所述分解工序中排出的固体残渣的至少一部分在冷却至室温之前以人工碳颗粒的形式返回至所述原料供给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分解工序中排出的固体残渣的至少一部分经过粒度调整后或在不进行粒度调整的情况下以人工碳颗粒的形式返回至原料供给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工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500m2/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工碳颗粒中的金属原子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原料供给工序中,对所述有机原料进行选自杂质去除、水分去除、粒度调整及原料配混中的至少1种预处理,然后供给至所述流化床式分解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原料供给工序中,将选自所述有机原料、所述人工碳颗粒及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1种连续地投入至所述流化床式分解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质为选自木质纤维素系生物质及油脂植物系生物质中的至少1种,所述有机高分子系废弃物为选自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1种废弃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原料供给工序中,将有机酸类与所述有机原料和所述人工碳颗粒一起供给至所述流化床式分解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有机酸类与所述有机原料和所述人工碳颗粒混合后供给至所述流化床式分解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类为源自油脂的脂肪酸或该脂肪酸的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气为氧气浓度3体积%以下的氮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具有:

14.一种分解油的制造方法,其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解方法所具有的工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将从所述流化床式分解装置排出的所述非固体分解成分冷却并分离为废气成分和分解油的气液分离工序。

15.一种改性油的制造方法,其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解油的制造方法所具有的工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选自脱氢、转化、异构化、氢化、加氢裂化及加氢精制中的至少1种改性处理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兴哲越川哲也东裕一郎越川翔生持田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雷沃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