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982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包括若干外层芯棒、出料座、集料座、出料厚度调节装置和内层芯棒,若干外层芯棒层叠套设的设置在芯棒固定座上,芯棒内设置有中空部,芯棒的底部设置有与中空部相通的过料通孔,内层芯棒的一端依次穿过若干外层芯棒的过料通孔,芯棒的外周上设置有分流段和压缩段,一芯棒的压缩段与其相邻的另一芯棒的中空部的内周之间形成压缩通道,出料厚度调节装置包括活动杆和堵头,堵头活动的设置于出料座内,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活动杆升降运动调节堵头与出料座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改变料坯的厚度。有益效果:芯棒上采用多级的分流槽对塑料熔体的压力进行逐级分散,第三、第四分流槽采用倒Y形设计塑料熔体不会打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吹塑设备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


技术介绍

1、中空吹塑又称吹塑模塑,是借助于气体压力使闭合在模具中的塑料热熔形胚吹胀形成中空制品的方法,是最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中空吹塑成型是将从挤出装置挤出的、尚处于软化状态的管状热塑性塑料坯料放入成型模内,然后通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使坯料沿模腔变形,并冷却脱模从而形制成各种中空制品。

2、中空吹塑成型机通常包括:挤出装置(螺杆挤出机)、机头、开合模机构、升降机构、吹气装置、冷却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电气控制系统、液压及气动控制系统,并配合机械手等进行操作。大重型中空吹塑成型机一般适用于生产塑料包装桶、工具箱包、汽车异型中空件、空座椅、汽车油箱、托盘、桌面板、户外休闲用品、教玩具、道路交通设施等大型中空制品;并且,为了制造上述各种大型制品,中空吹塑成型机的机头一般采用储料式或连续式两种模头。

3、现有的中空吹塑机的储料式模头的储料装置一般由储料缸、模头内芯、中间环、射料活塞等主要部件组成。在使用时,融化的塑料胶料通过模头内芯和中间环之间的流道进入储料缸,经射料活塞挤出成型,并冷却脱模,形成一定形状的塑料制品。

4、例如中国专利cn206937950u公开了用于一种塑料中空成型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芯棒,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连接有芯棒主体其特征,芯棒主体的中上部的表面上设有一进液流道,芯棒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两条以上的螺旋向下的分流流道,分流流道位于进液流道下方并且与其相连通。

5、从上述
技术介绍
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1、模头内芯上对于塑料熔体的分流通道多采用雨伞形结构结合、螺旋形结构或上述两种结构结合的方式,存在加工复杂使得模头成本较高,进而提高塑料成本的生产成本的问题;2、雨伞形的流道需要分流钉固定雨伞,缺点是会合后会产生明显凸槽;3、成型后的塑料制品(如桶体)难以形成液位线;4、塑料制品的壁厚无法调整的问题。其中,液位线是指最终形成的塑料制品的外壁上具体有观察塑料制品内容积高度的指示线,原因在于:螺旋形的流道料在成形段中有旋转现象,螺旋形的流道无法对塑料熔体进行压力分散,从而造成液位线无法形成直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包括若干外层芯棒(1)、出料座(3)、出料厚度调节装置(4)、内层芯棒(5)和集料座(6),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层叠套设的设置在芯棒固定座(2)上,所述外层芯棒(1)内设置有中空部(11),所述外层芯棒(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空部(11)相通的过料通孔(12),所述内层芯棒(5)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的所述过料通孔(12)。

3、所述外层芯棒(1)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分流段(1a)和第一压缩段(1b),所述第一压缩段(1b)与所述芯棒固定座(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压缩通道(1c),所述第一分流段(1a)外周上设置有主流槽(1a-1),所述主流槽(1a-1)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a-2),所述主流槽(1a-1)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分流槽(1a-3)、第二分流槽(1a-4),所述第一分流槽(1a-3)、所述第二分流槽(1a-4)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有呈倒y形设置的第三分流槽(1a-5)、第四分流槽(1a-6),所述第三分流槽(1a-5)、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相邻的斜向槽端部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塑料熔体从所述汇合端流向所述第一压缩通道(1c)内,所述第一压缩段(1b)的外周上沿所述塑料熔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1b-1),所述第一分流段(1a)的外周上竖直的设置有条形槽(1a-7),所述条形槽(1a-7)内的塑料熔体从所述汇合端流向所述第一压缩通道(1c)内,一所述外层芯棒(1)的第一压缩段(1b)与上一层所述外层芯棒(1)的所述中空部(11)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压缩通道(1e)。

4、所述外层芯棒(1)的外周上设置有若干入料中继孔(1d),任意一所述外层芯棒(1)的所述第一进料口(1a-2)与上一层所述外层芯棒(1)外周上的其中一个入料中继孔(1d)相通,所述内层芯棒(5)的第二进料口(52)与相邻的所述外层芯棒(1)上的所述入料中继孔(1d)相通。

5、所述内层芯棒(5)的外周与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的所述过料通孔(12)之间形成第三压缩通道(5c)。

6、所述出料厚度调节装置(4)包括堵头(43),所述堵头(43)活动设置于所述出料座(3)内,从所述第一压缩通道(1c)和所述第三压缩通道(5c)流出的塑料熔体流向所述芯棒固定座2的出料端经所述集料座(6)汇合后流入所述出料座(3)内,升降驱动装置(41)驱动所述堵头(43)调节其与所述出料座(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料坯的厚度。

7、进一步的,所述主流槽(1a-1)的外轮廓呈门形设置,所述主流槽(1a-1)的转弯处均呈弧形过渡。

8、所述第一分流槽(1a-3)、所述第二分流槽(1a-4)的外轮廓呈弧形。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的竖直端端部与所述第一分流槽(1a-3)的端部之间弧形过渡,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的竖直端端部与所述第二分流槽(1a-4)的端部之间弧形过渡。

10、所述第三分流槽(1a-5)、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的斜向槽的宽度和深度沿塑料熔体流动方向逐渐变窄和变浅。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相邻的斜向槽的出料端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两个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相邻的斜向槽的出料端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

12、所述条形槽(1a-7)的顶端设置有液位线进料孔,所述条形槽(1a-7)的底端与两个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的汇合端相通。

13、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1b-1)的顶部、底部与所述第一压缩段(1b)的外周之间倒角过渡。

14、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芯棒(1)和所述内层芯棒(5)的外轮廓在竖直截面内均呈t形,位于最外层的所述外层芯棒(1)的水平端与所述芯棒固定座(2)开口处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外层芯棒(1)的水平端固定连接。

15、所述内层芯棒(5)的水平端与位于最内层的所述外层芯棒(1)的水平端固定连接。

16、所述芯棒(1)另一端的外周呈第一锥形状(13)设置,所述第一锥形状(13)朝所述芯棒(1)的中心倾斜。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缩段(1b)的外周小于所述第一分流段(1a)的外周,所述中空部(11)内侧壁的下段与所述过料通孔(12)的上边缘之间呈第二锥形状(11-1)设置,所述第二锥形状(11-1)朝所述芯棒(1)的中心方向倾斜。

18、进一步的,所述内层芯棒(5)外周设置有第二分流段(5a)和第二压缩段(5b),所述第二分流段(5a)和所述第二压缩段(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外层芯棒(1)、出料座(3)、出料厚度调节装置(4)、内层芯棒(5)和集料座(6),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层叠套设的设置在芯棒固定座(2)上,所述外层芯棒(1)内设置有中空部(11),所述外层芯棒(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空部(11)相通的过料通孔(12),所述内层芯棒(5)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的所述过料通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槽(1A-1)的外轮廓呈门形设置,所述主流槽(1A-1)的转弯处均呈弧形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的竖直端端部与所述第一分流槽(1A-3)的端部之间弧形过渡,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的竖直端端部与所述第二分流槽(1A-4)的端部之间弧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相邻的斜向槽的出料端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两个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相邻的斜向槽的出料端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B-1)的顶部、底部与所述第一压缩段(1B)的外周之间倒角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芯棒(1)和所述内层芯棒(5)的外轮廓在竖直截面内均呈T形,位于最外层的所述外层芯棒(1)的水平端与所述芯棒固定座(2)开口处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外层芯棒(1)的水平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段(1B)的外周小于所述第一分流段(1A)的外周,所述中空部(11)内侧壁的下段与所述过料通孔(12)的上边缘之间呈第二锥形状(11-1)设置,所述第二锥形状(11-1)朝所述芯棒(1)的中心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芯棒(5)外周设置有第二分流段(5A)和第二压缩段(5B),所述第二分流段(5A)和所述第二压缩段(5B)的整体结构与所述外层芯棒(1)一致,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分流段(5A)上不设置所述第一分流槽(1A-3)、所述第二分流槽(1A-4)和所述条形槽(1A-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座(6)固定设置于所述芯棒固定座(2)的出料端,所述集料座(6)内设置有集料腔室(61)和集料固定塞(62),所述集料固定塞(62)的顶部与所述内层芯棒(5)的底端固接,所述集料固定塞(62)与所述集料腔室(61)的外周之间形成集料流道(6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座(3)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料座(6)的出料端,所述出料座(3)内设置有工作腔室(31),所述工作腔室(31)与所述集料腔室(61)同心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外层芯棒(1)、出料座(3)、出料厚度调节装置(4)、内层芯棒(5)和集料座(6),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层叠套设的设置在芯棒固定座(2)上,所述外层芯棒(1)内设置有中空部(11),所述外层芯棒(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空部(11)相通的过料通孔(12),所述内层芯棒(5)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若干外层芯棒(1)的所述过料通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槽(1a-1)的外轮廓呈门形设置,所述主流槽(1a-1)的转弯处均呈弧形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的竖直端端部与所述第一分流槽(1a-3)的端部之间弧形过渡,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的竖直端端部与所述第二分流槽(1a-4)的端部之间弧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分流槽(1a-5)相邻的斜向槽的出料端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两个所述第四分流槽(1a-6)相邻的斜向槽的出料端交汇设置形成汇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b-1)的顶部、底部与所述第一压缩段(1b)的外周之间倒角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的多层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芯棒(1)和所述内层芯棒(5)的外轮廓在竖直截面内均呈t形,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红苏青山苏清蛟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金诚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