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939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包括一片常规镜片和一片超表面镜片;所述常规镜片、超表面镜片间隔设置于探测器前侧;外界反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常规镜片、超表面镜片传播,分四个区域在探测器的后侧表面汇聚,同时生成偏振相位延迟量为π/4的四幅偏振图像。所提供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通过使用超表面镜片,并且将入射光线分成四个象限进行显示,每个象限偏振角度不同,实现了特殊环境下的红外成像,实现了较好的红外成像效果,并简化了光学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仅便于生产制造和调节,而且节省了用于红外光学系统的价格昂贵的透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工程,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光学工程领域,红外镜头是一种由红外灯发出红外线照射物体,红外线漫反射,被监控摄像头接收,形成视频图像的镜头,红外镜头按照不同波长分类,包括短波红外镜头、中波红外消色差镜头和长波红外镜头等,均在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目前,传统的偏振成像镜头需要使用四通道,每个通道独立成像再结合相位延迟片得到不同偏振状态的图像,通过对所得到的四幅不同偏振状态的图像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的图像可以更清晰的体现出被测物体的细节,但是该方法系统笨拙臃肿。

3、专利cn219285489u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红外镜头和车辆,其红外镜头包括成像单元、光阑、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所述成像单元上形成有成像面;所述光阑形成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与所述成像面正对;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于所述光阑远离所述成像面的一侧;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于所述光阑与所述成像面之间;所述第三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成像面之间;专利cn217443627u提供了一种焦距100mm紧凑型中波制冷红外镜头,包括沿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镜片(102)为中间面,超表面镜片(102)及超表面镜片(102)前为前段,所述前端厚度为d1+d2+a1,超表面镜片(102)后为后段,所述后端长度为a2+d3,满足(d1+d2+a1)<a2+d3<2(d1+d2+a1);其中,d1为常规镜片(101)厚度,d2为超表面镜片(102)厚度,d3为探测器(102)厚度,a1为常规镜片(101)距离超表面镜片(102)间距,a2为超表面距离探测器(102)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镜片(102)为中间面,超表面镜片(102)及超表面镜片(102)前为前段,所述前端厚度为d1+d2+a1,超表面镜片(102)后为后段,所述后端长度为a2+d3,满足(d1+d2+a1)<a2+d3<2(d1+d2+a1);其中,d1为常规镜片(101)厚度,d2为超表面镜片(102)厚度,d3为探测器(102)厚度,a1为常规镜片(101)距离超表面镜片(102)间距,a2为超表面距离探测器(102)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所有器件厚度和为d1+d2+d3,所有空气厚度和为a1+a2,满足(d1+d2+d3)<a1+a2<2(d1+d2+d3),其中,d1为常规镜片(101)厚度,d2为超表面镜片(102)厚度,d3为探测器(102)厚度,a1为常规镜片(101)距离超表面镜片(102)间距,a2为超表面距离探测器(102)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王景郭晓明宋强贾红辉段辉高
申请(专利权)人: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