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制备的微乳型增溶渗吸剂技术

技术编号:400936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制备的微乳型增溶渗吸剂,以质量百分比计,该微乳液的原料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为30‑40%,有机醇助表面活性剂20‑30%,油相20‑25%,水5‑30%;其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糖苷和/或鼠李糖脂,所述鼠李糖脂为R1型鼠李糖脂和/或R4型鼠李糖脂。本发微乳液及微乳型增溶渗吸剂,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在超低渗‑致密油储层微纳米级的孔隙中自由流动,并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增溶原油、降低吸附损失等来提高超低渗‑致密油藏的渗吸采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乳液,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制备的微乳型增溶渗吸剂


技术介绍

1、随着湖盆超低渗-致密油的勘探开发理论不断深化,陆相超低渗-致密油的勘探开发近年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超低渗-致密储层渗透率低(一般小于1md)、孔隙度小(一般小于10%)、微纳米孔隙广泛发育等特点,难以构建有效的驱替系统,目前主要通过体积压裂技术进行开发,但压裂后仅靠储层溶解气驱或衰竭式开采,单井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一次采收率仅为3-10%。

2、为了解决超低渗-致密油藏开采难题,提高其开发效果,注气开发、注水开发和渗吸驱油等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过广泛研究和现场实验。其中,注气开发要注意气源的获取和安全性;注水开发会存在注入困难、运移阻力大的问题。基于超低渗-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隙广泛发育、非均质性强、毛细管力强的特点,渗吸驱油是提高超低渗-致密油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3、微乳液是一种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光学透明且热力学稳定体系,其粒径介于1-100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原料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为30-40%,有机醇助表面活性剂20-30%,油相20-25%,水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其中,所述烷基糖苷的烷基碳链长度为8-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醇助表面活性剂包括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及其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其中,所述油相包括环己烷、正己烷、白油、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一种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原料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为30-40%,有机醇助表面活性剂20-30%,油相20-25%,水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其中,所述烷基糖苷的烷基碳链长度为8-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其中,所述有机醇助表面活性剂包括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及其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其中,所述油相包括环己烷、正己烷、白油、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醇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按比例混合,搅拌,直至溶液澄清透明,得到所述基于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吉瑞肖立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