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935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断路器领域,解决了不能对分合闸速度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于监测的结果,无法对装置进行自动调节,仍需要人工检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壳体、自调节储能组件、自调节分闸组件、测速组件、合闸线圈、分闸线圈、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自调节储能组件包括储能组件、离合组件、储能弹簧调节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测速组件间接地测量自调节分闸组件的转轴端速度,从而测量分合闸速度,结构简单,便于测量;通过离合组件控制储能组件和储能弹簧调节组件之间的传动,从而使得需要校准时可以直接利用储能组件的驱动端自动进行校准,且在校准完成后自动分离,节省了人工检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断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高压电路中常使用真空断路器,作为控制电路开闭的控制组件。为了避免断路器的触头拉弧,其合闸和分闸时,触头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快速开合,其机构的加速主要通过弹簧储能实现,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因为弹簧变松而导致速度变慢。

2、公开号为cn112305414b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测量装置,其通过将装置安装在分合闸拉杆附近,在装置的外壳内安装传感器,当需要测量分合闸速度时,启动外壳内的传动组件,将传感器从外壳内伸出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分合闸速度的监测。

3、但是,上述专利技术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在测量时需要提前将传感器伸出做准备,不能对分合闸速度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于监测的结果,无法对装置进行自动调节,仍需要人工检修。

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对分合闸速度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于监测的结果,无法对装置进行自动调节,仍需要人工检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及其使用方法。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

4、壳体的内壁从左到右依次与用于支撑各组件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5、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储能且可以自动调节合闸速度的自调节储能组件,所述自调节储能组件的离合端与壳体的底部连接,自调节储能组件的转轴端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连接;

6、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分闸且可以自动调节分闸速度的自调节分闸组件,所述自调节分闸组件的转轴端和弹簧支撑端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连接;

7、所述自调节分闸组件的转轴端与用于测量开合闸速度的测速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测速组件的固定端与第一隔板的侧壁连接;

8、所述第二隔板的右侧壁下端与合闸线圈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壁上端与分闸线圈的侧壁固定连接;

9、所述自调节储能组件包括储能组件、离合组件、储能弹簧调节组件;储能组件位于壳体的内部,且储能组件的转轴端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连接,储能组件的驱动端与离合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壳体的底部与离合组件的固定端连接;离合组件的内部安装有储能弹簧调节组件,储能弹簧调节组件的顶部与壳体的底部连接。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储能电机、减速箱外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储能轴、单向链条组件、第二储能轴、储能曲轴、储能弹簧、储能凸轮、凸轴、合闸翻转轴、储能挡块和合闸翻转片;第二隔板的右侧壁下端与减速箱外壳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减速箱外壳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储能电机,储能电机的驱动端穿过减速箱外壳与第二隔板的侧壁转动连接,储能电机的驱动端侧壁与第一齿轮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储能电机的驱动端侧壁与离合组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位于减速箱外壳的内部,第一齿轮的顶部与第二齿轮的底部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的轴孔内壁与第一储能轴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储能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储能轴和第二储能轴通过单向链条组件传动连接;第二储能轴的左右端侧壁分别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储能轴的右端侧壁与自调节分闸组件的挡板端连接;第二储能轴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储能曲轴,且储能曲轴的外端与储能弹簧的上端连接;储能弹簧的下端与储能弹簧调节组件的活动端连接;第二储能轴的中端与储能凸轮的里端固定连接,储能凸轮的左侧壁与凸轴的右端固定连接;合闸翻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侧壁前端转动连接,合闸翻转轴的左端侧壁与储能挡块的里端固定连接,合闸翻转轴的前端侧壁与合闸翻转片的后端侧壁固定连接。

11、更进一步的,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皮带轮、左支架、右支架、滑动轴承座、单向轴承、左传动轴、右传动轴、左轮毂、右轮毂、皮带、保持电磁铁、辅助支撑座和离合组件外壳;壳体的底部与离合组件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离合组件外壳的内底部的左右端分别与左支架、右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离合组件外壳的左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持电磁铁,保持电磁铁的输出端穿过离合组件外壳与滑动轴承座的左端固定连接,滑动轴承座的侧壁与左支架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左传动轴的左端通过单向轴承与滑动轴承座的内壁转动连接;左传动轴的右端与左轮毂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右传动轴的左端与右轮毂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右传动轴的右端通过单向轴承与右支架的内壁转动连接;左轮毂的里端内壁与右轮毂的里端侧壁贴合滑动连接;储能电机的驱动端侧壁与皮带轮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皮带的上端左右侧壁与皮带轮的里端侧壁接触连接,储能凸轮的下端左右侧壁分别与左轮毂和右轮毂的里端侧壁接触连接;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的侧壁均与一组或多组辅助支撑座的上端转动连接,辅助支撑座的底部均与离合组件外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的侧壁均与储能弹簧调节组件的齿轮端固定连接。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储能弹簧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齿轮、调节齿条、弹簧底座和导轨组件;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的侧壁均分别与调节齿轮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调节齿轮的前端与调节齿条的后端啮合连接,调节齿条的顶部与弹簧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底座通过圆形槽孔与壳体的底部滑动连接,弹簧底座的顶部与储能弹簧的下端连接;调节齿条的前端侧壁与导轨组件的滑块端固定连接,导轨组件的导轨端的上下端分别与壳体的底部和离合组件外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13、更进一步的,储能弹簧的上端与储能曲轴转动连接,储能弹簧的下端通过铰接座与弹簧底座转动连接。

14、更进一步的,所述自调节分闸组件包括分闸组件和分闸弹簧调节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分闸组件;分闸组件的转轴端与测速组件连接,分闸组件的转轴端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侧壁连接,分闸组件的挡板端与第二储能轴连接,分闸组件的弹簧端与分闸弹簧调节组件活动端连接;分闸弹簧调节组件的活动端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侧壁连接,分闸弹簧调节组件的固定端与壳体的内底部连接。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分闸组件包括曲柄轴、曲柄传动组件、曲柄凸轮、第一掣子、分闸翻转轴、第二掣子、涡卷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分闸翻转片;曲柄轴的侧壁从左到右依次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侧壁和壳体的右内壁转动连接;曲柄轴的侧壁与三组曲柄传动组件的上端转动连接,曲柄传动组件的弹簧端与分闸弹簧调节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曲柄传动组件的末端与外部的触头连接;曲柄轴的中端与曲柄凸轮的里端固定连接,曲柄凸轮位于储能凸轮的正后方;曲柄轴的右端侧壁与第二掣子的里端固定连接;分闸翻转轴的侧壁从左到右依次与壳体的左内壁、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侧壁和壳体的右内壁转动连接,分闸翻转轴的右端侧壁与第一掣子的里端固定连接;涡卷弹簧的里外端分别与第三隔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21)包括储能电机(211)、减速箱外壳(212)、第一齿轮(213)、第二齿轮(214)、第一储能轴(215)、单向链条组件(216)、第二储能轴(217)、储能曲轴(218)、储能弹簧(219)、储能凸轮(2110)、凸轴(2111)、合闸翻转轴(2112)、储能挡块(2113)和合闸翻转片(2114);第二隔板(8)的右侧壁下端与减速箱外壳(21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减速箱外壳(212)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储能电机(211),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穿过减速箱外壳(212)与第二隔板(8)的侧壁转动连接,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侧壁与第一齿轮(213)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侧壁与离合组件(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齿轮(213)和第二齿轮(214)均位于减速箱外壳(212)的内部,第一齿轮(213)的顶部与第二齿轮(214)的底部啮合连接,第二齿轮(214)的轴孔内壁与第一储能轴(215)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储能轴(21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储能轴(215)和第二储能轴(217)通过单向链条组件(216)传动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左右端侧壁分别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右端侧壁与自调节分闸组件(3)的挡板端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储能曲轴(218),且储能曲轴(218)的外端与储能弹簧(219)的上端连接;储能弹簧(219)的下端与储能弹簧调节组件(23)的活动端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中端与储能凸轮(2110)的里端固定连接,储能凸轮(2110)的左侧壁与凸轴(2111)的右端固定连接;合闸翻转轴(21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侧壁前端转动连接,合闸翻转轴(2112)的左端侧壁与储能挡块(2113)的里端固定连接,合闸翻转轴(2112)的前端侧壁与合闸翻转片(2114)的后端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22)包括皮带轮(221)、左支架(222)、右支架(223)、滑动轴承座(224)、单向轴承(225)、左传动轴(226)、右传动轴(227)、左轮毂(228)、右轮毂(229)、皮带(2210)、保持电磁铁(2211)、辅助支撑座(2212)和离合组件外壳(2213);壳体(1)的底部与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顶部固定连接;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内底部的左右端分别与左支架(222)、右支架(223)的底部固定连接;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左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持电磁铁(2211),保持电磁铁(2211)的输出端穿过离合组件外壳(2213)与滑动轴承座(224)的左端固定连接,滑动轴承座(224)的侧壁与左支架(222)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左传动轴(226)的左端通过单向轴承(225)与滑动轴承座(224)的内壁转动连接;左传动轴(226)的右端与左轮毂(228)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右传动轴(227)的左端与右轮毂(229)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右传动轴(227)的右端通过单向轴承(225)与右支架(223)的内壁转动连接;左轮毂(228)的里端内壁与右轮毂(229)的里端侧壁贴合滑动连接;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侧壁与皮带轮(221)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皮带(2210)的上端左右侧壁与皮带轮(221)的里端侧壁接触连接,储能凸轮(2110)的下端左右侧壁分别与左轮毂(228)和右轮毂(229)的里端侧壁接触连接;左传动轴(226)和右传动轴(227)的侧壁均与一组或多组辅助支撑座(2212)的上端转动连接,辅助支撑座(2212)的底部均与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左传动轴(226)和右传动轴(227)的侧壁均与储能弹簧调节组件(23)的齿轮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弹簧调节组件(23)包括调节齿轮(231)、调节齿条(232)、弹簧底座(233)和导轨组件(234);左传动轴(226)和右传动轴(227)的侧壁均分别与调节齿轮(231)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调节齿轮(231)的前端与调节齿条(232)的后端啮合连接,调节齿条(232)的顶部与弹簧底座(233)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底座(233)通过圆形槽孔与壳体(1)的底部滑动连接,弹簧底座(233)的顶部与储能弹簧(219)的下端连接;调节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21)包括储能电机(211)、减速箱外壳(212)、第一齿轮(213)、第二齿轮(214)、第一储能轴(215)、单向链条组件(216)、第二储能轴(217)、储能曲轴(218)、储能弹簧(219)、储能凸轮(2110)、凸轴(2111)、合闸翻转轴(2112)、储能挡块(2113)和合闸翻转片(2114);第二隔板(8)的右侧壁下端与减速箱外壳(21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减速箱外壳(212)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储能电机(211),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穿过减速箱外壳(212)与第二隔板(8)的侧壁转动连接,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侧壁与第一齿轮(213)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侧壁与离合组件(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齿轮(213)和第二齿轮(214)均位于减速箱外壳(212)的内部,第一齿轮(213)的顶部与第二齿轮(214)的底部啮合连接,第二齿轮(214)的轴孔内壁与第一储能轴(215)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储能轴(21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储能轴(215)和第二储能轴(217)通过单向链条组件(216)传动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左右端侧壁分别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右端侧壁与自调节分闸组件(3)的挡板端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储能曲轴(218),且储能曲轴(218)的外端与储能弹簧(219)的上端连接;储能弹簧(219)的下端与储能弹簧调节组件(23)的活动端连接;第二储能轴(217)的中端与储能凸轮(2110)的里端固定连接,储能凸轮(2110)的左侧壁与凸轴(2111)的右端固定连接;合闸翻转轴(21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侧壁前端转动连接,合闸翻转轴(2112)的左端侧壁与储能挡块(2113)的里端固定连接,合闸翻转轴(2112)的前端侧壁与合闸翻转片(2114)的后端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22)包括皮带轮(221)、左支架(222)、右支架(223)、滑动轴承座(224)、单向轴承(225)、左传动轴(226)、右传动轴(227)、左轮毂(228)、右轮毂(229)、皮带(2210)、保持电磁铁(2211)、辅助支撑座(2212)和离合组件外壳(2213);壳体(1)的底部与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顶部固定连接;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内底部的左右端分别与左支架(222)、右支架(223)的底部固定连接;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左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持电磁铁(2211),保持电磁铁(2211)的输出端穿过离合组件外壳(2213)与滑动轴承座(224)的左端固定连接,滑动轴承座(224)的侧壁与左支架(222)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左传动轴(226)的左端通过单向轴承(225)与滑动轴承座(224)的内壁转动连接;左传动轴(226)的右端与左轮毂(228)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右传动轴(227)的左端与右轮毂(229)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右传动轴(227)的右端通过单向轴承(225)与右支架(223)的内壁转动连接;左轮毂(228)的里端内壁与右轮毂(229)的里端侧壁贴合滑动连接;储能电机(211)的驱动端侧壁与皮带轮(221)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皮带(2210)的上端左右侧壁与皮带轮(221)的里端侧壁接触连接,储能凸轮(2110)的下端左右侧壁分别与左轮毂(228)和右轮毂(229)的里端侧壁接触连接;左传动轴(226)和右传动轴(227)的侧壁均与一组或多组辅助支撑座(2212)的上端转动连接,辅助支撑座(2212)的底部均与离合组件外壳(221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左传动轴(226)和右传动轴(227)的侧壁均与储能弹簧调节组件(23)的齿轮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监测分闸合闸速度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弹簧调节组件(23)包括调节齿轮(231)、调节齿条(232)、弹簧底座(233)和导轨组件(234);左传动轴(226)和右传动轴(227)的侧壁均分别与调节齿轮(231)的轴孔内壁固定连接;调节齿轮(231)的前端与调节齿条(232)的后端啮合连接,调节齿条(232)的顶部与弹簧底座(233)的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明廖坤玉胡旭东邓立晨奚路邵斌夏东许琛雍刘宏宇张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