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919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21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进水缓冲结构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底部与水位控制结构连接固定,所述水位控制结构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与进水管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与抽水机连通,所述进水缓冲结构顶部与出水结构连通,抽水机进行灌溉后,当水位达到控制盒预定高度后,水流会沿着环形槽进入控制盒内,控制盒内的浮块受水流影响会沿滑动杆向上滑动与行程开关接触,从而行程开关控制抽水机关闭停止灌溉,从而更加准确不用人工进行操作从而关闭抽水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属于农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1、水稻是我们常日常主食中的大米,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大部分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在世界范围广泛栽植,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在水中生长,灌溉对水稻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高低,水稻在插秧后的水位保持在1.5~2厘米深为宜,水稻插秧后的水位2cm左右水稻插秧后水面保持三到四公分为宜,水稻插秧后,一般保持2厘米左右水深即可,不要淹到水稻苗心叶,适当水深,能起到护苗的作用,水稻栽插后应保持3一4公分的水层能促进成活走根,在分蘖时、应实行浅水勤灌、干湿交潜、能促进早分蘖成壮蘖,水稻插秧后的水位保持在3公分左右为好,根据公开号cn213881241u公开了一种水稻养殖用灌溉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水流是通过出水口采取直冲的方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水稻在种植时充分描述了水位的高度,该装置无法在水位到达水稻预定高度后进行停止工作,所以需要一种能够控制水位助于水稻种植以及防止水流直冲农田导致水土流失的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水位到达水稻预定高度后无法进行停止抽水机工作以及防止水流直冲农田导致水土流失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进水缓冲结构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底部与水位控制结构连接固定,所述水位控制结构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与进水管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与抽水机连通,所述进水缓冲结构顶部与出水结构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水位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中间位置设置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控制盒内壁顶部与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杆与浮块滑动连,所述控制盒顶部内壁与行程开关连接固定,所述行程开关与浮块顶部接触,所述行程开关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底部开设贯穿的环形槽。

4、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结构包括出水框,所述出水框底部与进水缓冲结构连通,所述出水框顶部与等距设置的连接块一端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顶板连接固定。

5、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缓冲结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与控制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底部内壁中间位置与弹性件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缓冲垫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缓冲垫另一侧与进水管出水口相贴,所述连接管顶部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出水框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外圈设置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底部与连接管底部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外圈与支撑结构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连接管滑动连接,所述卡接环外圈与等距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领一端与锥块顶部连接固定,所述锥块与地面接触。

8、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环开设横向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头部穿过螺纹孔与连接管外圈接触。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抽水机进行灌溉后,当水位达到控制盒预定高度后,水流会沿着环形槽进入控制盒内,控制盒内的浮块受水流影响会沿滑动杆向上滑动与行程开关接触,从而行程开关控制抽水机关闭停止灌溉,从而更加准确不用人工进行操作从而关闭抽水机。

10、当水流进入出水框,而后与顶板接触,水流受顶板阻挡,水流会沿顶板与出水框之间的间隙向边缘流出,从而防止水流直冲田地造成水土流失。

11、锥块插入田地进行固定,而后滑动连接管调节水位控制结构高度,从而针对不同时期水稻只需调节水位高度,就能够进通过水位控制结构控制抽水机关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包括支撑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与进水缓冲结构(2)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底部与水位控制结构(1)连接固定,所述水位控制结构(1)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与进水管(3)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3)另一端与抽水机连通,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顶部与出水结构(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结构(1)包括控制盒(1001),所述控制盒(1001)内中间位置设置滑动杆(1002),所述滑动杆(1002)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控制盒(1001)内壁顶部与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杆(1002)与浮块(1003)滑动连,所述控制盒(1001)顶部内壁与行程开关(1004)连接固定,所述行程开关(1004)与浮块(1003)顶部接触,所述行程开关(1004)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1001)底部开设贯穿的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结构(5)包括出水框(51),所述出水框(51)底部与进水缓冲结构(2)连通,所述出水框(51)顶部与等距设置的连接块(52)一端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52)另一端与顶板(53)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包括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底部与控制盒(10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21)底部内壁中间位置与弹性件(22)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件(22)另一端与缓冲垫(23)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缓冲垫(23)另一侧与进水管(3)出水口相贴,所述连接管(21)顶部与进水管(3)连通,所述进水管(3)与出水框(5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2)外圈设置保护套(24),所述保护套(24)底部与连接管(21)底部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21)外圈与支撑结构(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卡接环(41),所述卡接环(41)与连接管(21)滑动连接,所述卡接环(41)外圈与等距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2)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42)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3)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3)领一端与锥块(44)顶部连接固定,所述锥块(44)与地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环(41)开设横向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固定螺栓(45)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45)头部穿过螺纹孔与连接管(21)外圈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包括支撑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与进水缓冲结构(2)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底部与水位控制结构(1)连接固定,所述水位控制结构(1)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与进水管(3)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3)另一端与抽水机连通,所述进水缓冲结构(2)顶部与出水结构(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结构(1)包括控制盒(1001),所述控制盒(1001)内中间位置设置滑动杆(1002),所述滑动杆(1002)顶部与底部分别与控制盒(1001)内壁顶部与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杆(1002)与浮块(1003)滑动连,所述控制盒(1001)顶部内壁与行程开关(1004)连接固定,所述行程开关(1004)与浮块(1003)顶部接触,所述行程开关(1004)与抽水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1001)底部开设贯穿的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农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结构(5)包括出水框(51),所述出水框(51)底部与进水缓冲结构(2)连通,所述出水框(51)顶部与等距设置的连接块(52)一端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52)另一端与顶板(53)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米种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德宏翁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市荣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