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09147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对于留置针导管内表面,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在碱性Tris‑HCl溶液中的氧化自聚合在内表面沉积一层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漆;然后将含有催化剂的肝素溶液注射到留置针导管内部,利用肝素中的羧基与PDA/PEI底漆表面的氨基之间形成的共价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PDA/PEI‑Hep抗凝血涂层。对于留置针导管外表面,旋涂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然后再涂覆具有止血作用的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水凝胶,得到HBPA@CMCS/HA‑CHO止血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抵抗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很好地适用于OTGG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表面科学和留置针,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留置针是一种可植入的医疗器械,使用时将留置针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静脉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进行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显著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并且便于临床用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留置针的导管材料主要是特氟龙(fep),这种生物惰性材料长时间植入血管会导致凝血发生甚至形成血栓造成留置针导管阻塞。临床上常采用稀释肝素溶液封管,但是同时会带来潜在的大出血风险,并且稀释作用会导致诸如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等临床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此外,留置针穿刺后的出血会增加疾病感染风险,对于血友病患者来说更加危险,甚至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兼具抗凝血和止血功能的新型留置针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通过氧化自聚合反应在留置针导管内表面设置pda/pei底漆,然后再接枝肝素大分子,形成pda/pei-hep抗凝血涂层;用hbpa黏合剂修饰留置针导管的外表面,然后涂覆cmcs/ha-cho水凝胶形成hbpa@cmcs/ha-cho止血涂层,两步涂层修饰策略可以保持留置针一定时间内良好畅通的同时实现拔针止血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4、在留置针导管内表面通过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溶液的自聚合反应形成pda/pei底层(即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漆或底层),再将含有edc/nhs的肝素溶液注入经处理的留置针导管内,通过共价相互作用和/或静电相互作用在pda/pei底层表面接枝肝素大分子涂层;

5、通过旋涂法将hbpa黏合剂(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涂覆于留置针导管外表面,形成hbpa底层;再通过旋涂法将具有止血作用的cmcs/ha-cho水凝胶(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水凝胶)涂覆留置针导管外表面,以将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cmcs/ha-cho)水凝胶固定在hbpa底漆表面。

6、依据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留置针,在内表面上设置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表面上接枝肝素涂层,在外表面上设置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底层,在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底层上设置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水凝胶层。

7、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将盐酸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溶解于ph=8.5的tris水溶液中,然后将上述溶液注入留置针的导管内,35—37摄氏度下反应12—24小时,以形成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之后用去离子水干净冲洗5次,真空干燥待用,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2:(1—1.2)。

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将肝素、edc和nhs均匀分散于mes溶液(ph=5.5)中配置肝素溶液,然后将上述溶液注入留置针的导管内,室温20—30摄氏度下反应12-24小时,以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表面接枝肝素大分子涂层;然后用去离子水干净冲洗5次,真空干燥待用;肝素、edc和nhs的质量比为(3—3.2):3:1。

9、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羧甲基壳聚糖和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1—1.2):2,将含有两者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旋涂在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层表面,两者通过希夫碱反应形成水凝胶,以将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水凝胶固定在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表面,在留置针导管外表面得到hbpa@cmcs/ha-cho止血涂层。

10、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留置针内表面设置pda/pei-hep抗凝血涂层,外表面设置hbpa@cmcs/ha-cho止血涂层,且能够在ogtt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留置针在导管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了pda/pei-hep抗凝血涂层和hbpa@cmcs/ha-cho止血涂层,赋予留置针导管植入血管后一段时间内的抗凝血作用,并在拔针时实现良好的止血效果。该涂层改性制备方法简易,可以使普通留置针兼具抗凝血-止血双重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盐酸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溶解于pH=8.5的Tris水溶液中,然后将上述溶液注入留置针的导管内,35—37摄氏度下反应12—24小时,以形成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之后用去离子水干净冲洗5次,真空干燥待用,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2:(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肝素、EDC和NHS均匀分散于MES溶液(pH=5.5)中配置肝素溶液,然后将上述溶液注入留置针的导管内,室温20—30摄氏度下反应12-24小时,以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表面接枝肝素大分子涂层;然后用去离子水干净冲洗5次,真空干燥待用;肝素、EDC和NHS的质量比为(3—3.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羧甲基壳聚糖和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1—1.2):2,将含有两者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旋涂在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层表面,两者通过希夫碱反应形成水凝胶,以将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水凝胶固定在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表面,在留置针导管外表面得到HBPA@CMCS/HA-CHO止血涂层。

5.利用1—4之一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在内表面上设置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表面上接枝肝素涂层,在外表面上设置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底层,在超支化聚合物黏合剂底层上设置羧甲基壳聚糖/醛基功能化透明质酸水凝胶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留置针在口服糖耐量试验模型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盐酸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溶解于ph=8.5的tris水溶液中,然后将上述溶液注入留置针的导管内,35—37摄氏度下反应12—24小时,以形成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之后用去离子水干净冲洗5次,真空干燥待用,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2:(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凝血-止血双功能的涂层改性留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肝素、edc和nhs均匀分散于mes溶液(ph=5.5)中配置肝素溶液,然后将上述溶液注入留置针的导管内,室温20—30摄氏度下反应12-24小时,以在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底层表面接枝肝素大分子涂层;然后用去离子水干净冲洗5次,真空干燥待用;肝素、edc和nhs的质量比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广聂雄峰朱坤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