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及肥水供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906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及肥水供应装置,其在种子生产阶段合理控制父本和母本的数量比例,且将父本分两次播种,并且在幼苗定植时使父本定值行的畦面高于母本定值行的畦面20~30cm,并且使每一个父本定值行都是两次播种的父本间隔定植,且在母本抽薹后,将母本的主花序摘尖;并且在商品菜栽培阶段,将苗地的幼苗移栽到大田后,在移栽完成后对即对大田施加一次肥水,并且此后每隔7~10天对大田施加一次肥水以对移栽到大田中的植株进行施肥,初期每亩每次使用肥料4~5kg,当大田中包心芥的包心率达到5%后,每亩每次使用肥料20~25kg,收获前半个月停止施肥。本发明专利技术从而使得包心芥的产量和栽培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具体是一种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及肥水供应装置


技术介绍

1、包心芥又称潮州芥,结球芥菜,是菜用芥菜的1个变种;叶球紧实,叶片肥厚细嫩,是腌制加工泡菜(酸菜)的理想原料之一。包心芥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短、较耐寒、加工后商品性好、种植效益高而深受广大菜农和加工企业欢迎。

2、而如何提高包心芥的产量及栽培效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及肥水供应装置,其使包心芥的产量和栽培效率较高。

2、本申请提供的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包括种子生产阶段和商品菜栽培阶段,所述种子生产阶段包括:

3、对种株田进行深翻,并施加基肥;

4、在种株田进行播种,其中,父本和母本的数量比例为1:3,父本分两次播种,父本第一次播种期较母本早3~5天,父本第二次播种期较母本迟5~7天;

5、在幼苗的子叶充分展开时,对幼苗进行第一次间苗;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对幼苗进行第二次间苗;在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定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包括种子生产阶段和商品菜栽培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生产阶段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子生产阶段中,在植株的营养生长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此时对植株施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在植株的瘤茎膨大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时对植株施加磷钾肥。

3.一种肥水供应装置,用于在将幼苗移栽到大田后对大田供应肥水或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肥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道(54)上串接有一活塞套筒(60),活塞套筒(60)的两端均为开口,活塞套筒(60)的一端通过第六管道(61)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包括种子生产阶段和商品菜栽培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生产阶段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心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子生产阶段中,在植株的营养生长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此时对植株施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在植株的瘤茎膨大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时对植株施加磷钾肥。

3.一种肥水供应装置,用于在将幼苗移栽到大田后对大田供应肥水或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肥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道(54)上串接有一活塞套筒(60),活塞套筒(60)的两端均为开口,活塞套筒(60)的一端通过第六管道(61)与文丘里管(53)的收缩段相连通,第六管道(61)的直径小于活塞套筒(60),活塞套筒(60)与第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秋峰王洁王毓洪任锡亮高天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