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66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S1、提取无源观测对目标的处理结果;S2、提取同一轨道下的微波成像对目标的处理结果;S3、筛选出无源观测处理目标为目标属性1的全部处理结果,逐一完成对无源观测目标位置为圆心、三倍定位误差为半径的圆内微波成像目标的搜索与融合跟踪处理;S4、对跟踪融合后的目标进行航迹滤波;本方案充分利用无源观测实时性、目标识别准确性的优势,结合中高轨道星载观测侦察持续性好的特点,充分考虑微波成像对慢速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实现多源优势互补,提升对目标的融合跟踪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增强远区目标态势保障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融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星载观测手段的综合发展,多种载荷聚集于同一卫星平台,多源信息获取能力有较大提升。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覆盖的视场和观测持续性能力也有显著提高。现有的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将不再适用于多种载荷云集的卫星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中高轨道星载观测持续性优势发挥有限;

3、无源观测具有时效性高、效率高和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但其对慢速目标的定位精度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而变差,目前多作为引导手段,观测持续性优势应用不足;

4、2)无源观测实时性优势发挥有限;

5、微波成像对慢速目标的定位精度高,但其成像时间长,实时性较差,目前无源观测多作为微波成像的引导手段,微波成像对慢速目标择机确认,实时性保障能力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充分利用中高轨道星载观测持续性和慢速目标身份推演的准确性优势,结合微波成像定位精度高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其具体提取中高轨道星载无源观测的处理结果,其要素包括目标位置Si(Si={经度Lei、纬度Bei}),目标类型Ωei(Ωei∈{大型船只1、大型船只2、大型船只3、大型船只4}),目标属性Ψei(Ψei∈{目标属性1、目标属性2}),定位脉冲数PNei,定位误差σei,识别置信度αei;1≤i≤N,N为无源观测发现的目标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其具体提取中高轨道星载无源观测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其具体提取中高轨道星载无源观测的处理结果,其要素包括目标位置si(si={经度lei、纬度bei}),目标类型ωei(ωei∈{大型船只1、大型船只2、大型船只3、大型船只4}),目标属性ψei(ψei∈{目标属性1、目标属性2}),定位脉冲数pnei,定位误差σei,识别置信度αei;1≤i≤n,n为无源观测发现的目标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慢速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其具体提取中高轨道星载无源观测的处理结果,其要素包括目标位置si(si={经度lei、纬度bei}),目标类型ωei(ωei∈{大型船只1、大型船只2、大型船只3、大型船只4}),目标属性ψei(ψei∈{目标属性1、目标属性2}),定位脉冲数pnei,定位误差σei,识别置信度αe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晓伟方东生周彬李建军杨光陈林熊钍林阳凯韩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