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平叉焊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65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33
为解决现有技术摩托车平叉焊接方法存在做焊接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夹持机构将承载组件、前平管和三角支撑定位夹持在设定位置,造成焊接后摩托车平叉不能满足相关设计要求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摩托车平叉焊接工装,包括,基板、支撑管夹持机构、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前平管夹持机构和三角支撑夹持机构;所述基板为长方形,在基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管夹持机构、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前平管夹持机构和三角支撑夹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能够将需要焊接的左右支撑管、承载组件、前平管和三角支撑等零部件夹持固定在基板上,且组合后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零部件的定位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情况下进行焊接,完全可以保证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摩托车平叉焊接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摩托车平叉焊接工装


技术介绍

1、摩托车平叉主要用于固定车架后方的后车轮,承载车身重量,承担后车轮驱动的动力和制动后车轮时的拉力,保持车身稳定性,是后车轮与车架连接的主要部件之一。摩托车平叉通常采用钣金件焊接组装而成,包括,左右支撑管、承载组件和前平管;所述左右支撑管通常采用矩形或圆形钢管,通过压力加工后形成具有设定弯曲度的支撑管,左右对称设置后,形成“八”字形的支撑结构;所述承载组件焊接在“八”字形的支撑结构的中前部,采用钢管作为承载横梁,在承载横梁上,间隔焊接有二块与其他零部件连接的支板;所述前平管为圆钢管,焊接在“八”字形的支撑结构前端的半圆形缺口内。为增加承载组件与左右支撑管的连接强度和刚性,还需在承载横梁与左右支撑管的连接处焊接四个三角支撑(参见附图1,图中,a为支撑管,b为承载组件,c为前平管,d为三角支撑,a为摩托车平叉)。现有技术在焊接摩托车平叉时,采用简单的夹具将需要焊接的左右支撑管、承载组件、前平管和三角支撑分别与左右支撑管进行焊接。由于,在焊接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夹持机构将左右支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平叉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该焊接工装包括,基板、支撑管夹持机构、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前平管夹持机构和三角支撑夹持机构;所述基板为长方形,在基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管夹持机构、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前平管夹持机构和三角支撑夹持机构;所述支撑管夹持机构,包括,U形座Ⅰ、L形座、顶推座Ⅰ和加压座;所述U形座Ⅰ为二个,对称固定在基板后部的左右侧,其矩形开口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管横截面相匹配;所述L形座为二个,对称倾斜固定在基板前部的左右侧,其倾斜角度与支撑管前段的弯折角度相同;所述U形座Ⅰ和L形座的固定位置以左右支撑管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U形座Ⅰ和L形座上后,左右支撑管构成的八字形结构满足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平叉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该焊接工装包括,基板、支撑管夹持机构、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前平管夹持机构和三角支撑夹持机构;所述基板为长方形,在基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管夹持机构、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前平管夹持机构和三角支撑夹持机构;所述支撑管夹持机构,包括,u形座ⅰ、l形座、顶推座ⅰ和加压座;所述u形座ⅰ为二个,对称固定在基板后部的左右侧,其矩形开口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管横截面相匹配;所述l形座为二个,对称倾斜固定在基板前部的左右侧,其倾斜角度与支撑管前段的弯折角度相同;所述u形座ⅰ和l形座的固定位置以左右支撑管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u形座ⅰ和l形座上后,左右支撑管构成的八字形结构满足设计要求为准;所述顶推座ⅰ为二个分别对称固定在基板前部左右侧,其固定位置以左右支撑管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u形座ⅰ和l形座上后,顶推座ⅰ的顶杆前端刚好顶在左右支撑管的外侧面为准;所述加压座为二个分别对称固定在基板中部左右侧,其固定位置以左右支撑管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u形座ⅰ和l形座上后,加压座的压头刚好压在左右支撑管的中部上表面为准;所述承载组件夹持机构固定在基板中部,包括,u形座ⅱ和双夹持机构;所述u形座ⅱ为二个,左右对称固定在基板中部,其固定位置以承载组件横梁放置在u形座ⅱ上后,承载组件所处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为准;所述双夹持机构设置在二个u形座ⅱ之间,其前后夹持块分别夹持在承载组件支板的前后侧;所述前平管夹持机构为二个分别对称固定在基板前部左右侧,其固定位置以前平管被夹持后前平管轴线与支撑管前端半圆形缺口轴线同轴为准;所述三角支撑夹持机构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支撑管与承载组件横梁连接的四个两两相交处,分别将三角支撑夹持固定在支撑管与承载组件横梁连接的四个两两相交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平叉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夹持机构,包括,导向座、铰接座、后夹持块、前夹持块、连杆ⅰ和顶推座ⅱ;所述导向座和铰接座分别固定在u形座ⅱ的对称线上且分别处于u形座ⅱ的后、前侧,所述导向座的中部设置有矩形导向孔,所述铰接座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后夹持块为矩形块,在后夹持块的前端面设置有与承载组件支板后侧相匹配的矩形槽,在后夹持块的后端面固定有与导向座导向孔相匹配的导向杆,在后夹持块的底面设置有铰接孔;所述前夹持块为矩形块,在前夹持块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承载组件支板后侧相匹配的矩形槽,在前夹持块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泉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