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468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16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机及车辆,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组件、动涡盘、静涡盘及挡风板。其中,吸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容置腔连通,气体从吸气口进入容置腔进行冷却后,从出气口中流出。电机组件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道,冷却气体从该间隙通道流入实现对壳体内部各个零件进行冷却。冷却气体从吸气口进入壳体内部,经过动涡盘和静涡盘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却气体,并从出气口流出。挡风板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冷却气体直接从该导风通道的一端进入,并从导风通道的另一端流出。导风通道与吸气口及间隙通道均连通,实现压缩机内部的控制器及电机组件的冷却,避免壳体吸气口对侧区域的壳壁冷却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压缩机通过压缩腔体积的变化将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过程。

2、对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已成为影响整车性能的一大核心系统,压缩机作为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决定了热管理系统是否能够高效可靠的运行。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在工作时,涡旋吸气入口形成了较壳体吸气口更低的压力,所以,绝大部分吸入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在未达到或未充分达到壳体吸气口对侧空间时,就已开始沿轴向流向涡旋吸气入口,使得下壳体的控制器分隔壁,特别是壳体吸气口对侧区域的壳壁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机及车辆,压缩机内部通过设置有挡风板,将从吸气口进入的气流通过挡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直接送入到吸气口对面,避免壳体吸气口对侧区域的壳壁冷却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吸气口、出气口及容置腔,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轴,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连通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动涡盘,所述动涡盘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动涡盘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静涡盘,所述静涡盘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静涡盘与所述动涡盘配合连接。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电机组件背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其中,所述吸气口位于所述电机组件背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静涡盘背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吸气口及所述间隙通道均连通。

3、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设有第一子容置腔,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二子壳体包括第二子容置腔,所述第二子壳体与所述第一子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连通,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容置腔内。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子容置腔面向所述挡风板的底壁与所述挡风板共同围成所述导风通道。

4、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间隔凸设若干导流翅片,所述挡风板抵顶于所述导流翅片。

5、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还凸设有分流挡板,所述分流挡板设置在所述吸气口远离所述导流翅片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挡风板。

6、具体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翅片的任意位置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7、具体地,每一所述导流翅片均为弧形设置,至少部分的所述导流翅片的弯曲弧度和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壁的弯曲弧度一致;所述挡风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导流翅片的覆盖面积。

8、具体地,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容置腔内,且所述挡风板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沿着垂直所述驱动轴轴线方向,所述挡风板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所述挡风板远离所述吸气口的一端。

9、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还凸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动涡盘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子容置腔并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固定部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交叉,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10、具体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子壳体,所述第三子壳体包括安装套筒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一侧的端盖,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安装套筒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子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子壳体的一端。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端盖形成第三子容置腔,所述动涡盘和所述静涡盘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容置腔内。

11、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的压缩机,本申请提出的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组件、动涡盘、静涡盘及挡风板。其中,壳体包括吸气口、出气口及容置腔,吸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容置腔连通,冷却气体从吸气口进入容置腔并从出气口中流出。电机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电机组件包括驱动轴,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电机组件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道,间隙通道连通吸气口和出气口,冷却气体从该间隙通道流入实现对壳体内部各个零件进行冷却。动涡盘和静涡盘设置在容置腔内,且动涡盘固定在驱动轴上,冷却气体从吸气口进入壳体内部,经过动涡盘和静涡盘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却气体,并从出气口流出,实现将外部低温低压的冷却气体压缩进入壳体内部并从出气口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却气体,实现压缩机内部控制器以及电机组件的散热。挡风板设置在电机组件背向动涡盘的一侧,挡风板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导风通道,冷却气体直接从该导风通道的一端进入,并从导风通道的另一端流出。其中,吸气口位于电机组件背向动涡盘的一侧,出气口位于静涡盘背向动涡盘的一侧,导风通道与吸气口及间隙通道均连通,实现整个压缩机内部的控制器及电机组件的冷却,避免壳体吸气口对侧区域的壳壁冷却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设有第一子容置腔,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间隔凸设若干导流翅片,所述挡风板抵顶于所述导流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还凸设有分流挡板,所述分流挡板设置在所述吸气口远离所述导流翅片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挡风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翅片的任意位置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流翅片均为弧形设置,至少部分的所述导流翅片的弯曲弧度和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内壁的弯曲弧度一致;所述挡风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导流翅片的覆盖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容置腔内,且所述挡风板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沿着垂直所述驱动轴轴线方向,所述挡风板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所述挡风板远离所述吸气口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还凸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动涡盘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子容置腔并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子壳体,所述第三子壳体包括安装套筒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一侧的端盖,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设有第一子容置腔,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间隔凸设若干导流翅片,所述挡风板抵顶于所述导流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置腔的底壁还凸设有分流挡板,所述分流挡板设置在所述吸气口远离所述导流翅片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挡风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翅片的任意位置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流翅片均为弧形设置,至少部分的所述导流翅片的弯曲弧度和与所述第二子壳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思源李庆才王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