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磁液双悬浮轴承以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磁液双悬浮轴承以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839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液双悬浮轴承以及控制系统,属于主动电磁轴承、液体静压支承技术以及控制领域,其包括转轴、保持架、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两个轴向平衡单元代替传统轴承的止推盘结构且增加了永磁支承部分,去除止推盘结构可避免温升使其变形导致的轴翘曲等现象,提高轴承的工作精度、达到减小转轴跌落碰磨、增加轴承使用寿命,实现保护轴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及控制,特别涉及一种磁液双悬浮轴承以及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磁液双悬浮轴承是一种以径向载荷为主的新型悬浮轴承,具有径向刚度好、抗振性好等优点,因此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其由止推盘结构提供轴向力以实现轴向平衡,这使系统整体结构更加复杂,不易于安装调试及拆卸维修,但是,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在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具有以下缺陷:

2、1、轴承调试及安装精度低;

3、2、轴承安装负责,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4、3、轴承工作精度低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液双悬浮轴承以及控制系统,其利用两个轴向平衡单元代替传统轴承的止推盘结构,提高轴承调试及安装精度、简化轴承维修及安装步骤,避免温升使止推盘变形导致的轴翘曲等损坏,提高轴承的工作精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增加永磁防跌落设计,当轴承的电液支承出现故障时可防止轴承直接跌落,达到减小转轴跌落碰磨、增加轴承使用寿命,实现保护轴承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3、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液双悬浮轴承,其包括转轴、保持架、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所述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依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保持架设置在转轴的下方且分别与第一径向轴承单元和第二径向轴承单元连接,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所述轴向传感单元与所述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的第一平衡单元外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平衡单元外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轴向平衡单元包括第一挡圈、第一轴向推力铁芯、第一隔磁环、第一线圈架、第一轴向电磁线圈和第一平衡单元外壳;所述第一轴向推力铁芯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所述第一线圈架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向推力铁芯的外侧,所述第一挡圈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挡圈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轴向推力铁芯的第一端接触,所述第一隔磁环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向推力铁芯的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一平衡单元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线圈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平衡单元外壳与所述第一线圈架之间具有安装第一轴向电磁线圈的第一电磁线圈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轴向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单元包括第一导磁套、第二隔磁环、第一防跌落永磁环、第一线圈、第一定子、第一防跌落永磁支承体、第一隔磁保持架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一导磁套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磁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磁环接触,所述第一导磁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隔磁环接触,所述第二隔磁环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环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磁环接触,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环的第二端与转轴的第一轴肩接触,多个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套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一定子的定子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支承体套设在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支承体与所述第一隔磁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磁保持架套设在所述第一防跌落永磁环的外侧,所述第一定子套设在所述第一线圈、第一防跌落永磁支承体和第一隔磁保持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定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平衡单元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定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连接,所述第一定子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定子柱,所述第一隔磁保持架通过所述第二挡圈与第一定子连接;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单元包括第二导磁套、第三隔磁环、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第二线圈、第二定子、第二防跌落永磁支承体、第二隔磁保持架和第三挡圈;所述第二导磁套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导磁套的第一端与转轴的第二轴肩接触,所述第二导磁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隔磁环接触,所述第三隔磁环和第二防跌落永磁环均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隔磁环接触,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向平衡单元接触,多个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磁套的外侧,且所述第二线圈与第二定子内部的定子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支承体套设在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支承体与所述第二隔磁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磁保持架套设在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的外侧,所述第二定子套设在第二线圈、第二防跌落永磁支承体和第二隔磁保持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保持架连接;所述第二轴向平衡单元包括第四隔磁环、第二轴向推力铁芯、第四挡圈、第四密封圈、第二线圈架、第二轴向电磁线圈、第二平衡单元外壳和封盖;所述第四隔磁环、第二轴向推力铁芯和第四挡圈均套设在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的外侧,所述第四隔磁环和第四挡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向推力铁芯的两端,且所述第四隔磁环与所述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的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二线圈架套设在所述第二轴向推力铁芯和第四挡圈的外侧,所述第二平衡单元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二线圈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平衡单元外壳与所述第二线圈架之间具有第二电磁线圈安装空间,所述第二轴向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安装空间内。

4、可优选的,所述轴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的第一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且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所述转轴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平衡单元外壳连接。

5、可优选的,所述第一径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一端盖、第二传感器保持架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二面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二传感器保持架上均匀的分布着四个第二位移传感器,且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转轴方向。

6、可优选的,所述第二径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三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保持架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盖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三传感器保持架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所述转轴方向。

7、可优选的,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线圈架与所述转轴连接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第一端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端盖与所述转轴连接处防止内部油液的漏出,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端盖与所述转轴连接处防止内部油液的漏出,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线圈架与所述转轴连接处,所述第四密封圈的第一端与封盖第一端接触。

8、可优选的,所述保持架还设置有保持板,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均设置在所述保持板的上方,且与所述保持板呈垂直状态。

9、可优选的,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转轴、保持架、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所述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依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保持架设置在转轴的下方且分别与第一径向轴承单元和第二径向轴承单元连接,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的第一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且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所述转轴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平衡单元外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一端盖、第二传感器保持架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二面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二传感器保持架上均匀的分布着四个第二位移传感器,且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转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三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保持架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盖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三传感器保持架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所述转轴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线圈架与所述转轴连接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第一端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端盖与所述转轴连接处防止内部油液的漏出,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端盖与所述转轴连接处防止内部油液的漏出,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线圈架与所述转轴连接处,所述第四密封圈的第一端与封盖第一端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还设置有保持板,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均设置在所述保持板的上方,且与所述保持板呈垂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铰接,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挡圈、第一轴向推力铁芯、第一隔磁环、第一导磁套、第二隔磁环、第一防跌落永磁环、第二导磁套、第三隔磁环、第二防跌落永磁环、第四隔磁环、第二轴向推力铁芯以及第四挡圈随所述转轴的转动而发生转动。

9.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10.用于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轴向平衡单元控制部分采用闭环负反馈调控策略,调控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转轴、保持架、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所述轴向传感单元、第一轴向平衡单元、第一径向轴承单元、第一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传感单元、第二径向轴承单元、第二轴向平衡单元以及动力单元依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保持架设置在转轴的下方且分别与第一径向轴承单元和第二径向轴承单元连接,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的第一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且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所述转轴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传感器保持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平衡单元外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一端盖、第二传感器保持架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二面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二传感器保持架上均匀的分布着四个第二位移传感器,且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点对准转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液双悬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传感单元包括第三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保持架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盖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三传感器保持架,所述第三传感器保持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华陈建霖潘瑞婷唐昊张甲伟王睿阳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