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技术_技高网

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00806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2:39
本申请提供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碳排放量的多种影响因数和每种影响因数对应的多个历史值;对多种影响因数对应的所有历史值进行多轮抽样,得到多个抽样集合,其中,每个抽样集合中的历史值对应的影响因数包含所有影响因数;基于所述抽样集合中的每种影响因数的历史值,确定所述抽样集合对应的碳排放量;基于多个抽样集合和与其对应的碳排放量,确定每种影响因数的主效应指数和总效应指数;基于所述主效应指数和所述总效应指数,确定每种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确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并不准确的技术问题,通过准确确定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达到精准对碳排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1、建筑领域的建筑多能源系统是整合建筑利用的多种能源,实现多设备之间协调规划、协同优化和交互响应的一体化能源系统。建筑多能源系统具备多维度、多参数的复杂性,需要识别影响碳排放的影响因数,进而降低建筑多能源系统的碳排放量。

2、现有技术中,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中,一方面,依赖于影响因数和碳排放量的既有统计数据,推广性和普适性受到一定局限;另一方面,大多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每次针对单一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时,并没有考虑到上述单一影响因数的数值变化是否受到其他影响因数的影响。但是,上述单一影响因数的数值变化存在可能受到其他影响因数的影响的可能性,如果忽略上述可能性进行分析,对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并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全部或部分不足。

2、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包括:获取碳排放量的多种影响因数和每种影响因数对应的多个历史值;对多种影响因数对应的所有历史值进行多轮抽样,得到多个抽样集合,其中,每个抽样集合中的历史值对应的影响因数包含所有影响因数;基于所述抽样集合中的每种影响因数的历史值,确定所述抽样集合对应的碳排放量;基于多个抽样集合和与其对应的碳排放量,确定每种影响因数的主效应指数和总效应指数;基于所述主效应指数和所述总效应指数,确定每种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

3、可选地,所述对多种影响因数对应的所有历史值进行多轮抽样,得到多个抽样集合,包括:基于多种影响因数的数量,确定每种影响因数对应的分组数量,其中,多种影响因数的数量与每种影响因数对应的分组数量相同;按照所述分组数量,对所述影响因数对应的所有历史值进行分组,并对每个分组中的历史值进行均匀分布处理;对所述分组中的历史值进行抽样,得到多个抽样值,对多个抽样值进行再次抽样,得到所述抽样集合。

4、可选地,所述历史值包括影响碳排放量的多种设备中每种设备对能源载体的消耗量,每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每种设备的外界影响因子;所述基于所述抽样集合中的每种影响因数的历史值,确定所述抽样集合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碳排放量:;

5、其中, mineco2为所述碳排放量, nm,t为时刻能源载体 m的消耗量, nm,t,i为时刻设备 i对能源载体 m的消耗量, ηi为设备i的工作效率, k i为设备 i的外界影响因子, c m为能源载体 m的预设碳排放因子, l exp i,t为 t时刻设备 i的用电显示量, c grid为向电网输出电力的碳效益, t为总时段, m为多种能源载体的总数量, i为多种设备的总数量。

6、可选地,所述历史值包括影响碳排放量的多种设备中每种设备对能源载体的消耗量和每种设备的工作效率,所述消耗量包括电网的输出电量,燃气原动机的发电量,光伏的发电量,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换热器的制热量,地源热泵的制热量,蓄热罐的放热量,电制冷机的制冷量,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地源热泵的制冷量,蓄冷罐的放冷量;在基于所述抽样集合中的每种影响因数的历史值,确定所述抽样集合对应的碳排放量之前,所述方法包括:对抽样集合中的消耗量进行电力约束验证,若所述消耗量满足下式,则通过所述电力约束验证:;其中, p grid,t为t时刻电网的输出电量, e gt,t为t时刻燃气原动机的发电量, e pv,t为t时刻光伏的发电量, e disch es,t为t时刻蓄电池的放电量, e charge es,t为t时刻蓄电池的充电量, p ec,t为t时刻电制冷机的输入电量, p ashp,t为t时刻空气源热泵的输入电量, l exp pv-r,t为t时刻燃气原动机的剩余电量, l exp gt,t为t时刻光伏发电的剩余电量, det为t时刻建筑的预设电力需求;对抽样集合中的消耗量进行供暖约束验证,若所述消耗量满足下式,则通过所述供暖约束验证:;其中, d ashp,t为t时刻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 q he,t为t时刻换热器的制热量, q h gshp,t为t时刻地源热泵的制热量, q disch ts,t为t时刻蓄热罐的放热量, q charge ts,t为t时刻蓄热罐的蓄热量, dht为t时刻建筑的预设供暖需求;对抽样集合中的消耗量进行制冷约束验证,若所述消耗量满足下式,则通过所述制冷约束验证:;其中, d ec,t为t时刻电制冷机的制冷量, q ac,t为t时刻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 q c gshp,t为t时刻地源热泵的制冷量, q disch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多种影响因数对应的所有历史值进行多轮抽样,得到多个抽样集合,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值包括影响碳排放量的多种设备中每种设备对能源载体的消耗量,每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每种设备的外界影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值包括影响碳排放量的多种设备中每种设备对能源载体的消耗量和每种设备的工作效率,所述消耗量包括电网的输出电量,燃气原动机的发电量,光伏的发电量,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换热器的制热量,地源热泵的制热量,蓄热罐的放热量,电制冷机的制冷量,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地源热泵的制冷量,蓄冷罐的放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抽样集合和与其对应的碳排放量,确定每种影响因数的主效应指数和总效应指数,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主效应指数和所述总效应指数,确定每种影响因数的影响程度,包括:

8.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排放量影响因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多种影响因数对应的所有历史值进行多轮抽样,得到多个抽样集合,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值包括影响碳排放量的多种设备中每种设备对能源载体的消耗量,每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每种设备的外界影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值包括影响碳排放量的多种设备中每种设备对能源载体的消耗量和每种设备的工作效率,所述消耗量包括电网的输出电量,燃气原动机的发电量,光伏的发电量,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换热器的制热量,地源热泵的制热量,蓄热罐的放热量,电制冷机的制冷量,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地源热泵的制冷量,蓄冷罐的放冷量;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天罡刘冰刘汝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