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印桶机,其印刷单元一般采用单路匀墨双靠版辊给印版供墨的结构。具体地说,其结构包括一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印刷版筒和墨斗,在印刷版筒和墨斗之间设置有传墨系统,该传墨系统包括分别与印刷版筒相切的两个靠版辊,所述两个靠版辊均与一分墨辊相切,在分墨辊与墨斗之间连接有若干个传墨辊和若干个匀墨辊,所述传墨辊和匀墨辊交替间隔设置。传墨过程中,油墨从墨斗中被供给,并经由传墨辊和匀墨辊的依次传递后供于分墨辊表面,并有分墨辊分别传递至两个靠版辊,最后由靠版辊将油墨供给印刷版筒,完成印刷。
2、但是,这种传墨系统往往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分墨辊与各靠版辊的安装误差等因素造成分墨辊与靠版辊的表面靠紧程度不一,因而易造成油墨不能均匀地传递到靠版辊上的情况,导致印刷墨层厚度有层次区别,出现印刷深浅色差,造成印刷版面出现瑕疵,影响印刷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这种印桶机窜辊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包括壳体、墨斗、墨斗辊、着墨辊、靠版辊和驱动电机;墨斗、驱动电机均安装在壳体上,墨斗辊、着墨辊、靠版辊均可转动安装在壳体内并且依次平行设置,墨斗辊、着墨辊、靠版辊均为前后走向,墨斗辊处在墨斗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着墨辊与墨斗辊相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还包括第一窜墨辊、第二窜墨辊、第一匀墨辊、偏心轮、摆动部件和摆臂,第一窜墨辊、第二窜墨辊依次设置在所述着墨辊和所述靠版辊之间,第一窜墨辊、第二窜墨辊均包括窜墨辊轴和窜墨辊筒,窜墨辊轴可前后平移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为前后走向,窜墨辊筒可转动安装在辊轴上,窜墨辊轴的前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包括壳体、墨斗、墨斗辊、着墨辊、靠版辊和驱动电机;墨斗、驱动电机均安装在壳体上,墨斗辊、着墨辊、靠版辊均可转动安装在壳体内并且依次平行设置,墨斗辊、着墨辊、靠版辊均为前后走向,墨斗辊处在墨斗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着墨辊与墨斗辊相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还包括第一窜墨辊、第二窜墨辊、第一匀墨辊、偏心轮、摆动部件和摆臂,第一窜墨辊、第二窜墨辊依次设置在所述着墨辊和所述靠版辊之间,第一窜墨辊、第二窜墨辊均包括窜墨辊轴和窜墨辊筒,窜墨辊轴可前后平移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为前后走向,窜墨辊筒可转动安装在辊轴上,窜墨辊轴的前端部上安装有滑座,滑座的顶面上设有左右走向的条形滑槽;第一窜墨辊的窜墨辊筒与着墨辊相压合,第二窜墨辊的窜墨辊筒与靠版辊相压合;第一匀墨辊可转动安装在壳体内且为前后走向,第一匀墨辊处在第一窜墨辊与第二窜墨辊之间,第一窜墨辊的窜墨辊筒、第二窜墨辊的窜墨辊筒均与第一匀墨辊相压合;偏心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墨斗辊的前端部上,摆动部件通过一上下走向的连接销轴可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摆臂第一端铰接在偏心轮的偏心部位上,摆臂第二端与摆动部件的前侧部铰接,摆动部件的左侧部、右侧部分别安装有一导引部件,两个导引部件与两个滑座一一对应,导引部件处在相应滑座上的条形滑槽中并且可沿条形滑槽来回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桶机窜辊传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健伟,蒋达生,谢岳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