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分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功分器电路。
技术介绍
1、传统微带线功分器是一种常用的射频器件,其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微带线、耦合结构和输出端口。传统微带线功分器有以下几个弊端:
2、1、带宽限制:传统微带线功分器的工作频带受到布线方式和材料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带宽相对较窄,在宽频段应用中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3、2、功率损耗:由于功分器的设计原理,其在信号分配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的功率损耗,这种损耗可能会导致输出信号的衰减,降低系统性能;
4、3、抑制比限制:功分器的抑制比是指在一个输出端口上的信号强度与其他输出端口上的信号强度之间的比值,传统微带线功分器的抑制比较低,可能会导致信号泄漏或干扰;
5、4、尺寸限制:由于采用了微带线的结构,传统的微带线功分器相对较大,尺寸较大的结构在一些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中可能会造成布局困难;
6、功分器在相控阵雷达、多路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微带线形式的功分器想要实现宽带性能,需要两级及以上结构,电路的尺寸大,在芯片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功分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第三端口(3)、第一阻抗变换单元、第二阻抗变换单元、第三阻抗变换单元、第四阻抗变换单元、第五阻抗变换单元、第六阻抗变换单元、第七阻抗变换单元、第八阻抗变换单元、第一隔离电阻R1、第二隔离电阻R2、第三隔离电阻R3、第四隔离电阻R4和低频交流终端,所述第一阻抗变换单元、第二阻抗变换单元、第三阻抗变换单元及第四阻抗变换单元依次串联在第一端口(1)与第二端口(2)之间,所述第五阻抗变换单元、第六阻抗变换单元、第七阻抗变换单元及第八阻抗变换单元依次串联在第一端口(1)与第三端口(3)之间,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功分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第三端口(3)、第一阻抗变换单元、第二阻抗变换单元、第三阻抗变换单元、第四阻抗变换单元、第五阻抗变换单元、第六阻抗变换单元、第七阻抗变换单元、第八阻抗变换单元、第一隔离电阻r1、第二隔离电阻r2、第三隔离电阻r3、第四隔离电阻r4和低频交流终端,所述第一阻抗变换单元、第二阻抗变换单元、第三阻抗变换单元及第四阻抗变换单元依次串联在第一端口(1)与第二端口(2)之间,所述第五阻抗变换单元、第六阻抗变换单元、第七阻抗变换单元及第八阻抗变换单元依次串联在第一端口(1)与第三端口(3)之间,所述第一隔离电阻r1一端连接在第一阻抗变换单元与第二阻抗变换单元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五阻抗变换单元与第六阻抗变换单元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二隔离电阻r2一端连接在第二阻抗变换单元与第三阻抗变换单元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六阻抗变换单元与第七阻抗变换单元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三隔离电阻r3一端连接在第三阻抗变换单元与第四阻抗变换单元之间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七阻抗变换单元与第八阻抗变换单元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四隔离电阻r4和低频交流终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端口(2)与第三端口(3)之间,且低频交流终端位于第四隔离电阻r4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超宽带功分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五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二电感l2,所述第二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和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和第六电容c6,所述第三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七电感l7,所述第七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八电感l8,所述第四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九电感l9,所述第八阻抗变换单元包括第十电感l10,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七电感l7和第九电感l9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电感l2、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第八电感l8和第十电感l10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第一电感l1前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与第一电感l1后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一博,万晶,聂怡,梁晓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鸿永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