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充电,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逐渐完善,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利用无线磁电感应为终端设备充电能够实现大功率的磁电转换,设备磨损率低,操作方便,因此,如何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实现超大功率充电成为了当前研究的趋势。
2、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双线圈无线充电的方案,即将两套无线接收线圈的无线充电通路并联,共同给终端设备充电。但是由于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将两套无线充电系统同时放置在终端设备内存在技术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保护壳、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置本体接收线圈,所述本体接收线圈通过本体无线充电支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芯片连接;
3、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充电接口和有线充电支路,所述有线充电支路分别与所述充电芯片和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置本体接收线圈,所述本体接收线圈通过本体无线充电支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芯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Type—C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充电支路设置防静电器件。
4.一种保护壳,套设于终端设备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设置壳体接收线圈以及与所述壳体接收线圈连接的壳体无线充电支路,所述壳体无线充电支路用于与终端设备的充电接口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置本体接收线圈,所述本体接收线圈通过本体无线充电支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芯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type—c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充电支路设置防静电器件。
4.一种保护壳,套设于终端设备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设置壳体接收线圈以及与所述壳体接收线圈连接的壳体无线充电支路,所述壳体无线充电支路用于与终端设备的充电接口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接收线圈为单层线圈,发射线圈生成的磁场穿过所述壳体接收线圈到达与所述保护壳电连接的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接收线圈包括多层线圈和磁屏蔽层,所述磁屏蔽层设置于多层所述线圈中任意相邻的两层所述线圈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相连的两层所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